Paganini : 24 Caprices For Solo Violin

发行时间:2005-11-28
发行公司:环球唱片
简介:  帕格尼尼的一生不仅充满传奇,几乎是空前绝后的小提琴技艺,更为之添上了不少神话色彩;他所写的无伴奏小提琴作品二十四首随想曲,当年更被认为除帕格尼尼以外,无人能够演奏。   帕格尼尼创作二十四首随想曲时还未够二十岁,当时他已名满欧陆。他在舞台上神乎其技的演奏,充满浪漫热情和强烈精力的音乐,结合他那副带著魔幻神秘,瘦骨嶙峋的面容,有如魔鬼般的台风,使他在任何一个城市的音乐会门票,往往在一瞬间便被抢购一空,一票难求。他所到之处,都轰动一时,形成了一股席卷欧陆的帕格尼尼的狂飙。   帕格尼尼一方面周游各地演奏,一方面又不断创作不少采用他自己发明的众多奇绝崭新技法在内,以炫耀技巧的作品,供自己在音乐会上演奏,使技惊四座的效果,因为不断有新的技法出现而保持。   帕格尼尼的出现,为小提琴这件乐器赋予了非凡的生命力,小提琴的演奏,脱胎换骨,散发出迷人的光彩,带来追求超绝技巧的潮流;各种乐器的演奏家,都被刺激去寻求技巧的突破方法,李斯特便因为年幼时被帕格尼尼的超技演奏吸引,而要致力成为「钢琴的帕格尼尼」,由此钢琴在日后才因为李斯特此一志愿的实现,而成为能发挥绚烂色彩,光芒四射的乐器。   帕格尼尼出神入化的小提琴演奏技巧,亲眼目睹他演奏的人都难以置信,加上他那副有如魔鬼般的台上姿采,将他的演奏与魔鬼拉上关系的谣言便不断传扬。其中流传得最为广泛的,是指他将自己的灵魂出卖给魔鬼,用以换取超凡的演奏绝技。   其实,其实帕格尼尼自己亦曾有意无意地传播一些谣言,用以将他的演奏神话。举例来说,他便曾说过这样子一个故事:他被囚在牢狱中时,小提琴上的弦,一条一条地断掉,最后只余下一条,就这样他便摸索到只用一条弦来演奏的窍门。   尽管帕格尼尼对人表示他的超绝技巧大部份是自学而来,事实上却是,他曾跟随过好几位小提琴教师。他的父亲,一位商店老板,便是他的启蒙老师。他很早便发现,他这位于1782年10月27日在热那亚出生的儿子,具有不寻常的音乐天份,帕格尼尼年仅四岁,便在父亲的教导下学习提琴、结他、曼陀林;到九岁时,首次上台公开演奏普莱耶尔(PLEYEL)的协奏曲。   帕格尼尼在作曲方面,同样很有天份,十一岁便写成处女作品小提琴奏鸣曲(现已失传),但让他的作曲才华得以成熟发挥的,却和当时一位热爱音乐的贵族马卓斯内格罗(MARCHESE DI NEGRO),有很大关系。由于内格罗的协助,帕格尼尼得以通过内格罗安排的一系列音乐会,接触到广泛的听众;更重要的是,在内格罗的引荐下,帕格尼尼得以和当时一批著名音乐家结交,大大扩阔他对音乐历史和文学的认识,为他进军音乐创作世界,增添了重大的本钱。   帕格尼尼创作二十四首随想曲的灵感,便是因为他在内格罗的音乐图书馆中,第一次看到了平托·洛卡泰利(PIETRO LOCATELLE)的随想曲乐谱。洛卡泰利的二十四首随想曲写于1733年,但帕格尼尼所写的却完全很不一样,各段音乐创作,都有鲜明的音乐形象,其中有好几段尤为著名,因而被冠上不同的标题,如第六首《神秘》(MYSTICAL)、第九首《打猎》(THE HUNT)、第十一首《浪漫曲及塔兰台拉舞曲》(ROMANCE AND TARANTELLA)、第十三首《魔鬼的狞笑》、第十四首《进行曲》(MARCH)、第二十首《牧歌》(PASTORALLE),第廿一首《小夜曲》(SERENADE)、第廿三首《军队》(MILITARY)。   帕格尼尼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从事音乐评论的著名作曲家舒曼,便认为他是当时意大利最优秀的作曲家。然而,帕格尼尼却惧怕他自己的超绝技能会被人掌握得到,不仅坚持练琴时不让任何人在场,以增加其个人的神秘色彩,更只将很少作品出版,他的二十四首随想曲,亦是在面世三十年后,才以作品编号1出版,成为他在生时最早发表的作品;而此后直至他逝世的九年间,合共才再出版了四个编号的音乐,包括作品2和3的小提琴与结他奏鸣曲,作品4和5的小提琴、中提琴及大提琴四重奏。   帕格尼尼的廿四首随想曲,给和他同时代的作曲家带来不少创作灵感,著名的如布拉姆斯、舒曼、李斯特,都曾将部份乐曲改编为钢琴曲,和配上钢琴伴奏。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十四首,采用主题加变走形式写成,该曲的主题便曾引发不少作曲家的灵感,布拉姆斯便借用该主题写成《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拉赫曼尼洛夫则以之写成《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而李斯特则将第六首编为《帕格尼尼练习曲》的第一曲。   然而,对小提琴演奏家来说,这二十四首随想曲却是一个恶梦,当时的小提琴家都视之为畏途。该部作品中采用的二重泛音、双音奏法、左手拨奏、飞跃断奏等艰深技巧,甚至有魔鬼亦要退避三舍的说法。事实上,直到二十世纪的上半叶,虽然产生了不少伟大小提琴家,但却一直未有人公开演奏过帕格尼尼全部二十四首随想曲,更没有人敢将之全部录音!大师如克莱斯勒(FRITZ KREISLER)、海费兹(JASCHA HEIFETZ)、米尔斯坦(NATHAN MILSTEIN),奥尔斯泰克(DAVID OISTRATTI),经常演奏的亦仅是其中的三、四首,只有法兰斯卡蒂(ZINO FRANCESCATTI)和年轻的曼纽轩(YEHUDI MENUHIN)经常演奏或录音的,会达到二十四首的半数。   不过,七十年代以来,新一代的小提琴家,如高根(LEONID KOGAN)、里兹(RUGGIERO RICCI)、帕尔曼(ITZHAK PERLMAN)、阿卡度(SALVATORE ACCARDO)、明兹(SHLOMO MINTZ)、拉宾(MICHAEL RABIN)、马哥夫(ALEXANDER MARKOV)、斯玛曼(FRANK-PETER ZIMMERMANN)、美岛莉等,都已能够成功挑战这二十四首随想曲。由于小提琴训练方法的改进,能够完全掌握这廿四首随想曲(包括将次录音)的小提琴家的年龄也就越来越年轻了。   中国著名小提琴教授林耀基在北京市艺术学校音乐分校的学生杨天娲,在二000年十二月中,只花了两天时间,便成功地将这廿四首随想曲全部灌录好时,才仅十三岁!年纪之轻,相信在新世纪之交,又为中国人在世界乐坛上创下一项新纪录!而帕格尼尼二十四首随想曲被视为难以攻陷的金汤场池的神话,亦彻底粉碎!   但无论如何,帕格尼尼的二十四首随想曲,已被公认为小提琴家的试金石。这不仅是因为其中采用了大量高难度的演奏技巧,还因为作品中的丰富音乐内容,最能考验出演奏者对音乐的悟性。不少小提琴家只顾去克服演奏技巧的挑战,也就往往忽视了每首随想曲中所蕴含的丰富音乐内容,致使二十四首随想曲沦为练习曲,其实不可不知的是,帕格尼尼的魔力,便在于能够用技巧发掘出每首乐曲中的音乐美感。   然而,说到底,帕格尼尼仍只是位具有独特音乐天赋的一个人,仍难免病魔的侵袭。晚年他的健康情况日坏,已不可能公开登台,只能迁居到气宜人的法国南部休养,初时在马赛(MARSEILLE),后搬到尼斯(NICE)去,直到1840年5月27日逝世,帕格尼尼充满神话色彩的传奇亦在此结束。
  帕格尼尼的一生不仅充满传奇,几乎是空前绝后的小提琴技艺,更为之添上了不少神话色彩;他所写的无伴奏小提琴作品二十四首随想曲,当年更被认为除帕格尼尼以外,无人能够演奏。   帕格尼尼创作二十四首随想曲时还未够二十岁,当时他已名满欧陆。他在舞台上神乎其技的演奏,充满浪漫热情和强烈精力的音乐,结合他那副带著魔幻神秘,瘦骨嶙峋的面容,有如魔鬼般的台风,使他在任何一个城市的音乐会门票,往往在一瞬间便被抢购一空,一票难求。他所到之处,都轰动一时,形成了一股席卷欧陆的帕格尼尼的狂飙。   帕格尼尼一方面周游各地演奏,一方面又不断创作不少采用他自己发明的众多奇绝崭新技法在内,以炫耀技巧的作品,供自己在音乐会上演奏,使技惊四座的效果,因为不断有新的技法出现而保持。   帕格尼尼的出现,为小提琴这件乐器赋予了非凡的生命力,小提琴的演奏,脱胎换骨,散发出迷人的光彩,带来追求超绝技巧的潮流;各种乐器的演奏家,都被刺激去寻求技巧的突破方法,李斯特便因为年幼时被帕格尼尼的超技演奏吸引,而要致力成为「钢琴的帕格尼尼」,由此钢琴在日后才因为李斯特此一志愿的实现,而成为能发挥绚烂色彩,光芒四射的乐器。   帕格尼尼出神入化的小提琴演奏技巧,亲眼目睹他演奏的人都难以置信,加上他那副有如魔鬼般的台上姿采,将他的演奏与魔鬼拉上关系的谣言便不断传扬。其中流传得最为广泛的,是指他将自己的灵魂出卖给魔鬼,用以换取超凡的演奏绝技。   其实,其实帕格尼尼自己亦曾有意无意地传播一些谣言,用以将他的演奏神话。举例来说,他便曾说过这样子一个故事:他被囚在牢狱中时,小提琴上的弦,一条一条地断掉,最后只余下一条,就这样他便摸索到只用一条弦来演奏的窍门。   尽管帕格尼尼对人表示他的超绝技巧大部份是自学而来,事实上却是,他曾跟随过好几位小提琴教师。他的父亲,一位商店老板,便是他的启蒙老师。他很早便发现,他这位于1782年10月27日在热那亚出生的儿子,具有不寻常的音乐天份,帕格尼尼年仅四岁,便在父亲的教导下学习提琴、结他、曼陀林;到九岁时,首次上台公开演奏普莱耶尔(PLEYEL)的协奏曲。   帕格尼尼在作曲方面,同样很有天份,十一岁便写成处女作品小提琴奏鸣曲(现已失传),但让他的作曲才华得以成熟发挥的,却和当时一位热爱音乐的贵族马卓斯内格罗(MARCHESE DI NEGRO),有很大关系。由于内格罗的协助,帕格尼尼得以通过内格罗安排的一系列音乐会,接触到广泛的听众;更重要的是,在内格罗的引荐下,帕格尼尼得以和当时一批著名音乐家结交,大大扩阔他对音乐历史和文学的认识,为他进军音乐创作世界,增添了重大的本钱。   帕格尼尼创作二十四首随想曲的灵感,便是因为他在内格罗的音乐图书馆中,第一次看到了平托·洛卡泰利(PIETRO LOCATELLE)的随想曲乐谱。洛卡泰利的二十四首随想曲写于1733年,但帕格尼尼所写的却完全很不一样,各段音乐创作,都有鲜明的音乐形象,其中有好几段尤为著名,因而被冠上不同的标题,如第六首《神秘》(MYSTICAL)、第九首《打猎》(THE HUNT)、第十一首《浪漫曲及塔兰台拉舞曲》(ROMANCE AND TARANTELLA)、第十三首《魔鬼的狞笑》、第十四首《进行曲》(MARCH)、第二十首《牧歌》(PASTORALLE),第廿一首《小夜曲》(SERENADE)、第廿三首《军队》(MILITARY)。   帕格尼尼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从事音乐评论的著名作曲家舒曼,便认为他是当时意大利最优秀的作曲家。然而,帕格尼尼却惧怕他自己的超绝技能会被人掌握得到,不仅坚持练琴时不让任何人在场,以增加其个人的神秘色彩,更只将很少作品出版,他的二十四首随想曲,亦是在面世三十年后,才以作品编号1出版,成为他在生时最早发表的作品;而此后直至他逝世的九年间,合共才再出版了四个编号的音乐,包括作品2和3的小提琴与结他奏鸣曲,作品4和5的小提琴、中提琴及大提琴四重奏。   帕格尼尼的廿四首随想曲,给和他同时代的作曲家带来不少创作灵感,著名的如布拉姆斯、舒曼、李斯特,都曾将部份乐曲改编为钢琴曲,和配上钢琴伴奏。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十四首,采用主题加变走形式写成,该曲的主题便曾引发不少作曲家的灵感,布拉姆斯便借用该主题写成《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拉赫曼尼洛夫则以之写成《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而李斯特则将第六首编为《帕格尼尼练习曲》的第一曲。   然而,对小提琴演奏家来说,这二十四首随想曲却是一个恶梦,当时的小提琴家都视之为畏途。该部作品中采用的二重泛音、双音奏法、左手拨奏、飞跃断奏等艰深技巧,甚至有魔鬼亦要退避三舍的说法。事实上,直到二十世纪的上半叶,虽然产生了不少伟大小提琴家,但却一直未有人公开演奏过帕格尼尼全部二十四首随想曲,更没有人敢将之全部录音!大师如克莱斯勒(FRITZ KREISLER)、海费兹(JASCHA HEIFETZ)、米尔斯坦(NATHAN MILSTEIN),奥尔斯泰克(DAVID OISTRATTI),经常演奏的亦仅是其中的三、四首,只有法兰斯卡蒂(ZINO FRANCESCATTI)和年轻的曼纽轩(YEHUDI MENUHIN)经常演奏或录音的,会达到二十四首的半数。   不过,七十年代以来,新一代的小提琴家,如高根(LEONID KOGAN)、里兹(RUGGIERO RICCI)、帕尔曼(ITZHAK PERLMAN)、阿卡度(SALVATORE ACCARDO)、明兹(SHLOMO MINTZ)、拉宾(MICHAEL RABIN)、马哥夫(ALEXANDER MARKOV)、斯玛曼(FRANK-PETER ZIMMERMANN)、美岛莉等,都已能够成功挑战这二十四首随想曲。由于小提琴训练方法的改进,能够完全掌握这廿四首随想曲(包括将次录音)的小提琴家的年龄也就越来越年轻了。   中国著名小提琴教授林耀基在北京市艺术学校音乐分校的学生杨天娲,在二000年十二月中,只花了两天时间,便成功地将这廿四首随想曲全部灌录好时,才仅十三岁!年纪之轻,相信在新世纪之交,又为中国人在世界乐坛上创下一项新纪录!而帕格尼尼二十四首随想曲被视为难以攻陷的金汤场池的神话,亦彻底粉碎!   但无论如何,帕格尼尼的二十四首随想曲,已被公认为小提琴家的试金石。这不仅是因为其中采用了大量高难度的演奏技巧,还因为作品中的丰富音乐内容,最能考验出演奏者对音乐的悟性。不少小提琴家只顾去克服演奏技巧的挑战,也就往往忽视了每首随想曲中所蕴含的丰富音乐内容,致使二十四首随想曲沦为练习曲,其实不可不知的是,帕格尼尼的魔力,便在于能够用技巧发掘出每首乐曲中的音乐美感。   然而,说到底,帕格尼尼仍只是位具有独特音乐天赋的一个人,仍难免病魔的侵袭。晚年他的健康情况日坏,已不可能公开登台,只能迁居到气宜人的法国南部休养,初时在马赛(MARSEILLE),后搬到尼斯(NICE)去,直到1840年5月27日逝世,帕格尼尼充满神话色彩的传奇亦在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