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不由己的冰河期故事集
发行时间:2015-12-22
发行公司:兵马司唱片
简介: 《身不由己的冰河期故事集》是亲爱的艾洛伊丝的第四张全长专辑,13首歌,13个故事,2015年12月由兵马司唱片发行,CD与粉色黑胶两种版本。
实际上,这张专辑早在2012年冬便在Psychic Kong录音棚由刘一可录制完成,但由于设计上的问题导致更晚创作的《跟夏天说再见》却反而先于此张专辑出版,所以它应该算是一份迟来的礼物。这张专辑延续了杨海崧与孙霞二人组合一以贯之的噪音流行风格,然而与上一张专辑不同的是,《身不由己的冰河期故事集》的风格更加清冷灰暗。如果说他们的前几张专辑如同初秋的阳光般,散发出恰到好处的淡淡暖意,那么这张专辑则似冬日的空气,无影无形却透进骨子里的阴冷。
这一变化也许初听并不明显,但在结合了歌词后,孙霞冷静的声音在层层细密的噪音之上暗暗传递出了一股微凉的寒意,一改上张专辑中有些甜蜜梦幻的印象。而这一点在专辑的封面上也许反映得更加明显——“十个落水的孩子在夜晚/重返大地。漫长的时间里/他们是唯一的一代/街灯熄灭。谁在黑暗中/独自歌唱?谁在尘埃里掩埋?/灵魂像一场大雾覆盖屋顶”,这是亲爱的艾洛伊丝专辑封面中首次出现中国诗人的诗句,来自“断裂的一代”的南京诗人刘立杆的诗句,其中透露出的冰冷末日气息让人不禁庆幸封套里音乐的温柔。
亲爱的艾洛伊丝除主唱人声部分外全部由杨海崧创作并演奏,相比于他所担任主唱的P.K.14乐队的作品,显然这是更为私密的创作,其中包含了杨海崧与孙霞对过往的追忆和情感的倾诉。如同日记般,他们以一首首叙事性的歌谣隐晦地记录下对生活每一片切面的思考,以简单的和弦和曲式架构,作更为轻松个人的表达。这也许就是当初亲爱的艾洛伊丝首张专辑选择悄无声息地“隐藏”发行的原因。
在唱片工业已然衰微的当下,互联网的兴盛使得一切的资源都唾手可得,生活在信息爆炸时代下的人们,已被各种花边资讯笼罩而无暇认真聆听哪怕一首完整的歌曲。而从亲爱的艾洛伊丝首张“隐藏”专辑的发行,到五年后的现在,他们仍未登台露面,并也从未以乐队的身份接受过任何媒体采访。他们希望呈现给世人的只有纯粹的音乐,不间杂任何的多余信息——哪怕是创作者的身份也不重要,重要的只有音乐本身。这样对音乐纯洁性的追求在互联网时代显得另类又匪夷所思;然而,反观那些本身没有多少作品,却借着花边新闻、打嘴仗或者无厘头噱头大肆炒作,炒热后再四处演出,追名逐利、只具观赏和休闲性的音乐产业“气氛活跃者”们,亲爱的艾洛伊丝这样冷眼旁观着虚假繁荣景象的音乐人,他们所做的努力和尝试才更显得弥足珍贵。唱片工业的低谷期,精细的音乐制作和对音乐的尊敬态度已不如前,而其中唱片公司、音乐人乃至消费时代下的大众和乐迷都有着部分责任。虽然,亲爱的艾洛伊丝当初希望的乐迷之间口耳相传的传播模式早已沦为旧日神话,但把音乐重新还给双耳从来都不会太晚。
《身不由己的冰河期故事集》是亲爱的艾洛伊丝的第四张全长专辑,13首歌,13个故事,2015年12月由兵马司唱片发行,CD与粉色黑胶两种版本。
实际上,这张专辑早在2012年冬便在Psychic Kong录音棚由刘一可录制完成,但由于设计上的问题导致更晚创作的《跟夏天说再见》却反而先于此张专辑出版,所以它应该算是一份迟来的礼物。这张专辑延续了杨海崧与孙霞二人组合一以贯之的噪音流行风格,然而与上一张专辑不同的是,《身不由己的冰河期故事集》的风格更加清冷灰暗。如果说他们的前几张专辑如同初秋的阳光般,散发出恰到好处的淡淡暖意,那么这张专辑则似冬日的空气,无影无形却透进骨子里的阴冷。
这一变化也许初听并不明显,但在结合了歌词后,孙霞冷静的声音在层层细密的噪音之上暗暗传递出了一股微凉的寒意,一改上张专辑中有些甜蜜梦幻的印象。而这一点在专辑的封面上也许反映得更加明显——“十个落水的孩子在夜晚/重返大地。漫长的时间里/他们是唯一的一代/街灯熄灭。谁在黑暗中/独自歌唱?谁在尘埃里掩埋?/灵魂像一场大雾覆盖屋顶”,这是亲爱的艾洛伊丝专辑封面中首次出现中国诗人的诗句,来自“断裂的一代”的南京诗人刘立杆的诗句,其中透露出的冰冷末日气息让人不禁庆幸封套里音乐的温柔。
亲爱的艾洛伊丝除主唱人声部分外全部由杨海崧创作并演奏,相比于他所担任主唱的P.K.14乐队的作品,显然这是更为私密的创作,其中包含了杨海崧与孙霞对过往的追忆和情感的倾诉。如同日记般,他们以一首首叙事性的歌谣隐晦地记录下对生活每一片切面的思考,以简单的和弦和曲式架构,作更为轻松个人的表达。这也许就是当初亲爱的艾洛伊丝首张专辑选择悄无声息地“隐藏”发行的原因。
在唱片工业已然衰微的当下,互联网的兴盛使得一切的资源都唾手可得,生活在信息爆炸时代下的人们,已被各种花边资讯笼罩而无暇认真聆听哪怕一首完整的歌曲。而从亲爱的艾洛伊丝首张“隐藏”专辑的发行,到五年后的现在,他们仍未登台露面,并也从未以乐队的身份接受过任何媒体采访。他们希望呈现给世人的只有纯粹的音乐,不间杂任何的多余信息——哪怕是创作者的身份也不重要,重要的只有音乐本身。这样对音乐纯洁性的追求在互联网时代显得另类又匪夷所思;然而,反观那些本身没有多少作品,却借着花边新闻、打嘴仗或者无厘头噱头大肆炒作,炒热后再四处演出,追名逐利、只具观赏和休闲性的音乐产业“气氛活跃者”们,亲爱的艾洛伊丝这样冷眼旁观着虚假繁荣景象的音乐人,他们所做的努力和尝试才更显得弥足珍贵。唱片工业的低谷期,精细的音乐制作和对音乐的尊敬态度已不如前,而其中唱片公司、音乐人乃至消费时代下的大众和乐迷都有着部分责任。虽然,亲爱的艾洛伊丝当初希望的乐迷之间口耳相传的传播模式早已沦为旧日神话,但把音乐重新还给双耳从来都不会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