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故事讲完

发行时间:2019-12-15
发行公司:海蝶唱片
简介:  好久不见,你还好吗?   说出这句话,久违的老朋友徐绍斌用了整整二十年。   从1995年《北京之夜》的初露锋芒到1999年《水姻缘》《月色撩人》的技惊四座,因为误打误撞的机缘,自小酷爱音乐的徐绍斌作为校园民谣时期重要的创作人,记录下20世纪末属于华人世界关于青春、关于未来,伟大、躁动、绮丽、纯真的梦。   一梦二十年,北京城一个懒腰,从四环伸到了六环;没有人再手抄歌词,磁带进了博物馆;流经北京西北部大学校园的小月河依然清澈,只是有了金贵的身份,河边唤作学区房;当年青葱的小伙儿,膝下小女都已成年;那些关乎伟大的念头煲成柴米油盐,那些关于生而难为的传说逐一应验;英雄终于没有寻见,倒是在街上和镜子里看到一双双艰辛且坚毅的普通的脸。   一梦二十年,忽而五分之一世纪,路越修越宽,走到人心里越来越难。   曾经我们相对无言,说不清是城市发生巨变,还是我们的身体本就善变。   只是彼此都明白,温好的酒还没干完,有些话还没说完,那些我们有过的梦不该这么搁浅。   积攒的心里话总在半夜怂恿,终于化作翻越山丘的胆量。望着日渐苍老的吉他,徐绍斌心生温暖,于是有了这些歌。   不如,就在这样初冬的午后,泡杯茶,聊聊天。说一说流失在时间指缝里的人居人散,叙一叙失联这些年小日子里的沧海桑田。如果你也觉得温暖,那全是因为,这些歌原本就是你的故事。   人啊,聚散往往就在一转眼。所以遇见两次之妙,岂是简单一句""缘分可以周全。   人生过半,终于发现,除了舐犊之情、爱人之伴、天伦之乐、兄弟之谊、理想和现实搏斗胜负参半的痕迹,哪里有什么伟大。   时间匆匆,脚步再快,记得对惦念你的人报声平安,因为彼此真的在意。   和不完美不伟大的平凡自己,握手言和。   向每个在路上的朋友干杯致敬,有爱、有梦的你,真了不起。   如今,徐绍斌终于用一张专辑和十首简单却真诚的歌,唱出心声。   这是徐绍斌的故事,也映衬着每个人平凡人生活的影子。   单曲文案   《小月河边》   小月河水流如昨,亲见时光流转和人来人往。安安静静,不动声色。   每个人的回忆中多有一条小河,封存少时的遗憾和喜悦。   一想到它,就会笑着哭出声来。   "小月河是从我母校中国农业大学(东校区)身边流过的一条小河,由南至北穿过清华东路,最后汇入清河。因为沿途经过多所高校,所以春夏秋冬都在讲着校园内外的故事。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那里虽然缺乏现如今经人工雕琢后的迷人景致,却仍不乏令人流连的青春故事。而今,当一个个年轻的身影跃动于岁月的回望中,你是否想到,当往事成歌,随口哼起会是怎样的一种感受?   心中有条河,流淌着纯真记忆,   耳畔有首歌,唱给惦记着的你。"   《我知道》   声音已是如此嘈杂,偏偏最想听见的却听不见,就算听见了也未必懂。   要是真能懂,何必为了表达急破脑袋。   风雨飘摇的寻常日子,最暖的无非一句"我懂你"。   "那些二十多年以前写的歌,如今大部分从记忆里消失了。有些对着歌词能想起一两句旋律,已是欣慰得很,至于整首歌还能完整哼唱出来的,实属凤毛麟角。《我知道》就是这样的一首歌,不但能自然完整地哼唱,歌词还能流畅地记下来,这真的让我感动涕零。   歌曲里所流露的情绪是思念,至于说思念的是谁,还真不好瞎说。在那个年代,那么个年纪,写了些强说愁的东西,许是为赋新词,又许是真情使然。只是现如今这东窗要事发,真假心淡然,偶尔脸红心跳,一笑见笑罢了。"   《椿萱江南》   1987年,大连人徐绍斌考入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后并入中国农业大学),从此开始了故乡的遥望。   接受父母的衰老是人到中年的必修课,与父母守候的片刻时光是跋涉路上的额外奖赏。   反哺父母,永远没有足够。   "从江南回到北京,父母又逗留了几日,然后倔强地登上了回乡的火车,看着父母消失的背影,扭头泪水还是夺眶而出。   故乡和北京相隔的八百公里,是因为那张大学录取通知书,这是我的愧疚,尽管父母曾为此喜悦和荣耀,那时父母刚刚四十出头。   时光会让人慢慢地适应各自的生活,只是当你也为人父母时,那种对父母牵挂的酸楚才会愈加强烈。于是,每年都盼望着那些传统节日,比如中秋,比如春节,让漂泊在外的人能心安理得地与亲人相聚相守。感谢老祖宗留下的传统,更感谢上苍赐给父母健康!   愿天下父母安好!"   《拉萨的午后》   有时候逃离才是修行,把心叫给天地山河,其实就是净心。   总是有些干干净净的美好,值得我们翻山越岭。   "2016年夏天,从昆明出发,走滇藏线去了西藏,终于走进了我心中的梦。梦醒之后,开始惦记着写首歌,记录经过的美好。就像随手拍下的一张张照片,让瞬间定格,便于回望。   入秋的时候,歌曲创作完成了。用我的语言,我的理解,写下了一首简单的歌。然后就想着如何把它呈现出来,让大家听听。不怕没天赋,至少有真诚,就是这首歌存在的价值。"   《把故事讲完》   要不是心事不吐不快,冒着唐突冒昧的天下之大不韪,拨开汹涌人群打个招呼,并不容易。   如果你心里有这样的人,把这首歌送给他吧。   他一定懂了。   "2016年《诗与歌的青春》演唱会之前,我写了这首歌。本是为了凭吊我那曾经追逐过的梦,希望用这首歌表达内心的爱,把故事讲完,这也是当时我所能想到的最好的告慰自己的方式。   人生苦短,但柳暗花明处,峰回路转时,风景依旧。人生旅途中,每个人都在用爱堆积着对生命的尊重。于是,每个瞬间都闪烁着精彩,每段记忆都跳跃着音符。所以,感谢生命的旅程,所以感恩我最亲爱的人。"   《鸳鸯》   棒打拆不散的鸳鸯,天赐的金玉良缘,向往爱情的少年。   二十年后回头看,多少传说徒留唏嘘感叹,多少往事成了佳话流传。   "大学入学后不久的一个下午,阳光如金子般洒落,操场边的树荫下,散坐着一群年轻的男女,系里面的迎新足球比赛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目光环视,有一对男女格外扎眼,男子瘦弱文静,女子青春靓丽,看上去俨然是情侣。后来得知是往届的师兄和师姐。传说师兄为了近水楼台,硬生生地留了一级,最终得偿所愿。只是这等的鸳鸯戏水,不知会有多少人在背后默默叹息。   《鸳鸯》这首歌的主要部分创作于1998年前后,记得当时还录制过demo,只是现在已经没有了踪迹。歌曲经过重新整理后,新添加了一段旋律和四句歌词,对于结果自己是满意的,且偶尔自喜。想来这可能是年纪增长的唯一好处--能发现年轻时的稚嫩和不足。   歌曲原先的曲风是流畅活泼的,民族色彩清晰,但歌词局限在某一个特定场景,缺少宽度。如今,在增添了一段戏腔旋律和四句歌词之后,整首歌的曲调饱满了,想要表达的歌词意思也更加贴切。"   《给自己》   创作实在是一件富足而又落寞的事情,每个创作者都是自我矛盾体。他们既是永恒的发光体,同时又因为过于脆弱和敏感,需要更多光才可以取暖。   可--耐心给学生上课的老师、为孩子蹒跚第一步拍手的妈妈、想做出整条街最好吃的蛋糕的甜点师,哪一位不是在创作呢?   献给每一个用爱在发光的平凡的英雄。   "梦想变换着颜色,如一座座山峰,又像是一团团迷雾,忽远忽近,忽明忽暗。不知不觉中,走着,走着就仿佛看到了老去的自己。可梦想依旧还是梦想,还是如同山峰或是迷雾,只是不再会轻易地顾及被捆或是挣脱,能不脸红、不后悔地去追逐,就是极品。至于说是否曾经来过,那只是玩笑罢了。   写下几首歌曲,就有几次快慰,只是这次的快感更加强烈,因为是--给自己。"   《这么多年》   时间打了一个冷战,几十年就烟消云散。   好在有些情感没有走远,在名叫感恩的炉子上小火慢炖,熬成慰藉此生的营养。   "这么多年,那条叫做学院路的路,那座叫做蓟门桥的桥,还能不时地映入眼帘,每每拨动心弦,而那被称之为南楼北楼的楼,那泛着尘烟的土质操场,却已如幻梦般消散。时光无声地流过,透着温柔,痕迹雕刻了面容,写着残酷。这温柔又残酷的两面,渲染着生命旅程的色彩,注解着生命的意义。感谢这一去不回的旅程,感谢这独一无二的旅程。"   《曾经寂寞的理由》   人最怕和自己过招,弱点、缺陷、软肋,没有人比自己更清楚。   赢,很残忍;输,很狼狈。   可不大战三百回合,直到彼此接纳、互相敬畏,就永远没机会谈和。   "三十多岁的年纪,左手是生活的琐碎平常,右手是残存的梦想蠢动,钩织的画面注定是尴尬。有对生活境遇无奈,有对未来路途迷茫。哪知道这本就是生命旅途的必经之路,更不懂得是一种风景。待待走过路过,光阴已逝。"   《北京之夜》   北京是很多人梦乡的真正起点。包括徐绍斌。   这座城市非常包容,不管你是呼风唤雨的天才俊杰,还是糊口顾家的贩夫走卒,都能在北京找到栖身之处。   这座城市也非常世故,可是要相互挽着手,否则稍不留神就会走丢。   而《北京之夜》是徐绍斌的敲门砖,二十多年前因为这首歌,他的创作才华得到瞩目。   "音乐是隐藏在每个人身体里的咖啡因,无肤色地域之别,只是存量多少型号不同而已。于我是遗憾存量不多,但又为之癫狂。恰逢《北京之夜》落笔的年代(九十年代初)资源匮乏,传播渠道狭窄,于是这样一首简单写实的歌曲才有了它的舞台。歌词中的情绪不是出自少年老成,也不是顾影自怜,它就是因果的因,和血液环境有关,所谓与生俱来,直到离开。作品完成在一九九三年的冬天,那一年的大事有两件,一件是我结婚了;一件是最好的朋友(初中同学)因车祸离世。"
  好久不见,你还好吗?   说出这句话,久违的老朋友徐绍斌用了整整二十年。   从1995年《北京之夜》的初露锋芒到1999年《水姻缘》《月色撩人》的技惊四座,因为误打误撞的机缘,自小酷爱音乐的徐绍斌作为校园民谣时期重要的创作人,记录下20世纪末属于华人世界关于青春、关于未来,伟大、躁动、绮丽、纯真的梦。   一梦二十年,北京城一个懒腰,从四环伸到了六环;没有人再手抄歌词,磁带进了博物馆;流经北京西北部大学校园的小月河依然清澈,只是有了金贵的身份,河边唤作学区房;当年青葱的小伙儿,膝下小女都已成年;那些关乎伟大的念头煲成柴米油盐,那些关于生而难为的传说逐一应验;英雄终于没有寻见,倒是在街上和镜子里看到一双双艰辛且坚毅的普通的脸。   一梦二十年,忽而五分之一世纪,路越修越宽,走到人心里越来越难。   曾经我们相对无言,说不清是城市发生巨变,还是我们的身体本就善变。   只是彼此都明白,温好的酒还没干完,有些话还没说完,那些我们有过的梦不该这么搁浅。   积攒的心里话总在半夜怂恿,终于化作翻越山丘的胆量。望着日渐苍老的吉他,徐绍斌心生温暖,于是有了这些歌。   不如,就在这样初冬的午后,泡杯茶,聊聊天。说一说流失在时间指缝里的人居人散,叙一叙失联这些年小日子里的沧海桑田。如果你也觉得温暖,那全是因为,这些歌原本就是你的故事。   人啊,聚散往往就在一转眼。所以遇见两次之妙,岂是简单一句""缘分可以周全。   人生过半,终于发现,除了舐犊之情、爱人之伴、天伦之乐、兄弟之谊、理想和现实搏斗胜负参半的痕迹,哪里有什么伟大。   时间匆匆,脚步再快,记得对惦念你的人报声平安,因为彼此真的在意。   和不完美不伟大的平凡自己,握手言和。   向每个在路上的朋友干杯致敬,有爱、有梦的你,真了不起。   如今,徐绍斌终于用一张专辑和十首简单却真诚的歌,唱出心声。   这是徐绍斌的故事,也映衬着每个人平凡人生活的影子。   单曲文案   《小月河边》   小月河水流如昨,亲见时光流转和人来人往。安安静静,不动声色。   每个人的回忆中多有一条小河,封存少时的遗憾和喜悦。   一想到它,就会笑着哭出声来。   "小月河是从我母校中国农业大学(东校区)身边流过的一条小河,由南至北穿过清华东路,最后汇入清河。因为沿途经过多所高校,所以春夏秋冬都在讲着校园内外的故事。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那里虽然缺乏现如今经人工雕琢后的迷人景致,却仍不乏令人流连的青春故事。而今,当一个个年轻的身影跃动于岁月的回望中,你是否想到,当往事成歌,随口哼起会是怎样的一种感受?   心中有条河,流淌着纯真记忆,   耳畔有首歌,唱给惦记着的你。"   《我知道》   声音已是如此嘈杂,偏偏最想听见的却听不见,就算听见了也未必懂。   要是真能懂,何必为了表达急破脑袋。   风雨飘摇的寻常日子,最暖的无非一句"我懂你"。   "那些二十多年以前写的歌,如今大部分从记忆里消失了。有些对着歌词能想起一两句旋律,已是欣慰得很,至于整首歌还能完整哼唱出来的,实属凤毛麟角。《我知道》就是这样的一首歌,不但能自然完整地哼唱,歌词还能流畅地记下来,这真的让我感动涕零。   歌曲里所流露的情绪是思念,至于说思念的是谁,还真不好瞎说。在那个年代,那么个年纪,写了些强说愁的东西,许是为赋新词,又许是真情使然。只是现如今这东窗要事发,真假心淡然,偶尔脸红心跳,一笑见笑罢了。"   《椿萱江南》   1987年,大连人徐绍斌考入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后并入中国农业大学),从此开始了故乡的遥望。   接受父母的衰老是人到中年的必修课,与父母守候的片刻时光是跋涉路上的额外奖赏。   反哺父母,永远没有足够。   "从江南回到北京,父母又逗留了几日,然后倔强地登上了回乡的火车,看着父母消失的背影,扭头泪水还是夺眶而出。   故乡和北京相隔的八百公里,是因为那张大学录取通知书,这是我的愧疚,尽管父母曾为此喜悦和荣耀,那时父母刚刚四十出头。   时光会让人慢慢地适应各自的生活,只是当你也为人父母时,那种对父母牵挂的酸楚才会愈加强烈。于是,每年都盼望着那些传统节日,比如中秋,比如春节,让漂泊在外的人能心安理得地与亲人相聚相守。感谢老祖宗留下的传统,更感谢上苍赐给父母健康!   愿天下父母安好!"   《拉萨的午后》   有时候逃离才是修行,把心叫给天地山河,其实就是净心。   总是有些干干净净的美好,值得我们翻山越岭。   "2016年夏天,从昆明出发,走滇藏线去了西藏,终于走进了我心中的梦。梦醒之后,开始惦记着写首歌,记录经过的美好。就像随手拍下的一张张照片,让瞬间定格,便于回望。   入秋的时候,歌曲创作完成了。用我的语言,我的理解,写下了一首简单的歌。然后就想着如何把它呈现出来,让大家听听。不怕没天赋,至少有真诚,就是这首歌存在的价值。"   《把故事讲完》   要不是心事不吐不快,冒着唐突冒昧的天下之大不韪,拨开汹涌人群打个招呼,并不容易。   如果你心里有这样的人,把这首歌送给他吧。   他一定懂了。   "2016年《诗与歌的青春》演唱会之前,我写了这首歌。本是为了凭吊我那曾经追逐过的梦,希望用这首歌表达内心的爱,把故事讲完,这也是当时我所能想到的最好的告慰自己的方式。   人生苦短,但柳暗花明处,峰回路转时,风景依旧。人生旅途中,每个人都在用爱堆积着对生命的尊重。于是,每个瞬间都闪烁着精彩,每段记忆都跳跃着音符。所以,感谢生命的旅程,所以感恩我最亲爱的人。"   《鸳鸯》   棒打拆不散的鸳鸯,天赐的金玉良缘,向往爱情的少年。   二十年后回头看,多少传说徒留唏嘘感叹,多少往事成了佳话流传。   "大学入学后不久的一个下午,阳光如金子般洒落,操场边的树荫下,散坐着一群年轻的男女,系里面的迎新足球比赛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目光环视,有一对男女格外扎眼,男子瘦弱文静,女子青春靓丽,看上去俨然是情侣。后来得知是往届的师兄和师姐。传说师兄为了近水楼台,硬生生地留了一级,最终得偿所愿。只是这等的鸳鸯戏水,不知会有多少人在背后默默叹息。   《鸳鸯》这首歌的主要部分创作于1998年前后,记得当时还录制过demo,只是现在已经没有了踪迹。歌曲经过重新整理后,新添加了一段旋律和四句歌词,对于结果自己是满意的,且偶尔自喜。想来这可能是年纪增长的唯一好处--能发现年轻时的稚嫩和不足。   歌曲原先的曲风是流畅活泼的,民族色彩清晰,但歌词局限在某一个特定场景,缺少宽度。如今,在增添了一段戏腔旋律和四句歌词之后,整首歌的曲调饱满了,想要表达的歌词意思也更加贴切。"   《给自己》   创作实在是一件富足而又落寞的事情,每个创作者都是自我矛盾体。他们既是永恒的发光体,同时又因为过于脆弱和敏感,需要更多光才可以取暖。   可--耐心给学生上课的老师、为孩子蹒跚第一步拍手的妈妈、想做出整条街最好吃的蛋糕的甜点师,哪一位不是在创作呢?   献给每一个用爱在发光的平凡的英雄。   "梦想变换着颜色,如一座座山峰,又像是一团团迷雾,忽远忽近,忽明忽暗。不知不觉中,走着,走着就仿佛看到了老去的自己。可梦想依旧还是梦想,还是如同山峰或是迷雾,只是不再会轻易地顾及被捆或是挣脱,能不脸红、不后悔地去追逐,就是极品。至于说是否曾经来过,那只是玩笑罢了。   写下几首歌曲,就有几次快慰,只是这次的快感更加强烈,因为是--给自己。"   《这么多年》   时间打了一个冷战,几十年就烟消云散。   好在有些情感没有走远,在名叫感恩的炉子上小火慢炖,熬成慰藉此生的营养。   "这么多年,那条叫做学院路的路,那座叫做蓟门桥的桥,还能不时地映入眼帘,每每拨动心弦,而那被称之为南楼北楼的楼,那泛着尘烟的土质操场,却已如幻梦般消散。时光无声地流过,透着温柔,痕迹雕刻了面容,写着残酷。这温柔又残酷的两面,渲染着生命旅程的色彩,注解着生命的意义。感谢这一去不回的旅程,感谢这独一无二的旅程。"   《曾经寂寞的理由》   人最怕和自己过招,弱点、缺陷、软肋,没有人比自己更清楚。   赢,很残忍;输,很狼狈。   可不大战三百回合,直到彼此接纳、互相敬畏,就永远没机会谈和。   "三十多岁的年纪,左手是生活的琐碎平常,右手是残存的梦想蠢动,钩织的画面注定是尴尬。有对生活境遇无奈,有对未来路途迷茫。哪知道这本就是生命旅途的必经之路,更不懂得是一种风景。待待走过路过,光阴已逝。"   《北京之夜》   北京是很多人梦乡的真正起点。包括徐绍斌。   这座城市非常包容,不管你是呼风唤雨的天才俊杰,还是糊口顾家的贩夫走卒,都能在北京找到栖身之处。   这座城市也非常世故,可是要相互挽着手,否则稍不留神就会走丢。   而《北京之夜》是徐绍斌的敲门砖,二十多年前因为这首歌,他的创作才华得到瞩目。   "音乐是隐藏在每个人身体里的咖啡因,无肤色地域之别,只是存量多少型号不同而已。于我是遗憾存量不多,但又为之癫狂。恰逢《北京之夜》落笔的年代(九十年代初)资源匮乏,传播渠道狭窄,于是这样一首简单写实的歌曲才有了它的舞台。歌词中的情绪不是出自少年老成,也不是顾影自怜,它就是因果的因,和血液环境有关,所谓与生俱来,直到离开。作品完成在一九九三年的冬天,那一年的大事有两件,一件是我结婚了;一件是最好的朋友(初中同学)因车祸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