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La Carte

发行时间:1995-09-30
发行公司:华纳唱片
简介:  帕尔曼柔美天籟融化您的心灵!      海菲兹虽是小提琴帝王,拉协奏曲其魅力无法比,但拉柔情小品,有时则显过于冷峻,而帕尔曼无疑是第一人!所谓身残志不残,做为一个残疾人,帕尔曼的琴声已接近天音。大家所熟悉的电影大片《辛德勒名单》中的电影主题曲和插曲也正是由帕尔曼担当小提琴演奏的。      帕尔曼:因音乐而快乐   很多人都知道这个最浅显的常识『世界上从来没有什么天才,但我们同时也明白这样一个事实,很多人被我们称之为天才。但所谓的天才,不是比我们寻常人有著一份更为坚韧的执著,便是比我们多一份绝不强求的随缘。无论他们选择的是两者中的哪一种,他们都是快乐的。在这些快乐天才中』。      「失意著,快乐著」      说帕尔曼是天才,因为他4岁的时候便双腿无法站立,从此只能坐在轮椅上生活,这一坐就是五十多年。失去了双腿自由行走的快乐,对于一个整日渴望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的人来说,简直是件生不如死的事。但小帕尔曼却学会了从其他地方寻求快乐,这个地方的发源地就是小提琴的琴弦。   5岁的时候,帕尔曼便进入特拉维夫舒拉米特音乐学校学琴。生于以色列的帕尔曼,有著犹太人特有的聪明,同时有著特有的执著。10岁的时候,他已经在美国电台举行个人音乐会了。1958年,13岁的他被选入「以色列天才儿童表演团」到美国演出,受到著名小提琴家斯特恩的赏识,并得到「以美基金会」的奖学金,进入美国著名的音乐学府「朱丽亚音乐学院深造」,师从加拉米安和多罗西•狄蕾。从残障的失意一族,到从小提琴上寻求快乐的快乐一族,帕尔曼付出的不仅是热情和努力,更是一份对音乐的诚挚。      「成功著,快乐著」      如果说懂得如何迎取成功的人就是快乐的人,帕尔曼就是快乐的音乐之神。卡内基音乐厅在帕尔曼当初的字典里,也许是翻遍前后也找不到的,但在他18岁的时候,他已经可以在这个音乐厅的舞台上举办独奏音乐会了。在1964年3月举行的世界著名的「利文特里特」国际小提琴比赛上,他以精湛的技艺获得了最高奖,从此被人们称作「小提琴王子」。   此后,帕尔曼开始经常和世界著名的管絃乐团合作,出现在独奏会或音乐节的舞台上。他每年都要在美国、欧洲和东南亚举行百场以上音乐会。帕尔曼被称为「以色列的音乐大使」。1994年10月,以色列与中国建交后不久,帕尔曼和以色列爱乐乐团前来北京、上海演出。当时盛况空前,中国听眾被他精湛的琴技所征服,有不少中国人正是从他的身上开始了真正了解以色列的。帕尔曼的成功不仅在于演奏小提琴,生活上,他战胜了自己的残障,是成功;事业上,他让世界了解了帕尔曼并进而了解到以色列,也是成功。成功的快乐,激发著帕尔曼为音乐做更多能让自己快乐的事,成功因此而快乐。      「生活著,快乐著」      智者常把生命分为生存和生活两类,定义无需我再解释,其实无论是生存还是生活,各自都有自己不同的快乐。真正的快乐者,实际上应该是那些懂得珍惜生活的人,帕尔曼便是。   身为一个残障的人,帕尔曼珍惜自己生命里的每一分鐘,世界各地不停地授课、演奏,让他的生命里一刻也难以离开音乐。而对于与自己遭遇相同的残障人士,他的关心和支持,更显出他对生命的珍视。现在,他是「美国国际残疾人善后组织」成员。他用自己的钱,在纽约和哈瓦那等地筹建残疾儿童医院。有一次,一位残疾妇女见到他感慨地说:「见到你没有自暴自弃,我太羡慕你了。」帕尔曼却幽默地回答说:「太太,我的『麻痺症』仅仅是在腿上」,多么自信而深刻的解答!   帕尔曼以顽强的毅力坚持著对音乐艺术的满腔热忱,但却以平凡的心态对待自己的婚姻和家庭。在帕尔曼举行的一次音乐会后,一位小姐跑到后台,对帕尔曼说:「我要跟你结婚!」帕尔曼大吃一惊,以为她在开玩笑。不过他们开始有了接触,3年后,他们终于成婚,并一起养育了4个孩子,这便是帕尔曼的罗曼史。朴实、乐观,让帕尔曼的快乐由音乐延伸到整个生活。
  帕尔曼柔美天籟融化您的心灵!      海菲兹虽是小提琴帝王,拉协奏曲其魅力无法比,但拉柔情小品,有时则显过于冷峻,而帕尔曼无疑是第一人!所谓身残志不残,做为一个残疾人,帕尔曼的琴声已接近天音。大家所熟悉的电影大片《辛德勒名单》中的电影主题曲和插曲也正是由帕尔曼担当小提琴演奏的。      帕尔曼:因音乐而快乐   很多人都知道这个最浅显的常识『世界上从来没有什么天才,但我们同时也明白这样一个事实,很多人被我们称之为天才。但所谓的天才,不是比我们寻常人有著一份更为坚韧的执著,便是比我们多一份绝不强求的随缘。无论他们选择的是两者中的哪一种,他们都是快乐的。在这些快乐天才中』。      「失意著,快乐著」      说帕尔曼是天才,因为他4岁的时候便双腿无法站立,从此只能坐在轮椅上生活,这一坐就是五十多年。失去了双腿自由行走的快乐,对于一个整日渴望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的人来说,简直是件生不如死的事。但小帕尔曼却学会了从其他地方寻求快乐,这个地方的发源地就是小提琴的琴弦。   5岁的时候,帕尔曼便进入特拉维夫舒拉米特音乐学校学琴。生于以色列的帕尔曼,有著犹太人特有的聪明,同时有著特有的执著。10岁的时候,他已经在美国电台举行个人音乐会了。1958年,13岁的他被选入「以色列天才儿童表演团」到美国演出,受到著名小提琴家斯特恩的赏识,并得到「以美基金会」的奖学金,进入美国著名的音乐学府「朱丽亚音乐学院深造」,师从加拉米安和多罗西•狄蕾。从残障的失意一族,到从小提琴上寻求快乐的快乐一族,帕尔曼付出的不仅是热情和努力,更是一份对音乐的诚挚。      「成功著,快乐著」      如果说懂得如何迎取成功的人就是快乐的人,帕尔曼就是快乐的音乐之神。卡内基音乐厅在帕尔曼当初的字典里,也许是翻遍前后也找不到的,但在他18岁的时候,他已经可以在这个音乐厅的舞台上举办独奏音乐会了。在1964年3月举行的世界著名的「利文特里特」国际小提琴比赛上,他以精湛的技艺获得了最高奖,从此被人们称作「小提琴王子」。   此后,帕尔曼开始经常和世界著名的管絃乐团合作,出现在独奏会或音乐节的舞台上。他每年都要在美国、欧洲和东南亚举行百场以上音乐会。帕尔曼被称为「以色列的音乐大使」。1994年10月,以色列与中国建交后不久,帕尔曼和以色列爱乐乐团前来北京、上海演出。当时盛况空前,中国听眾被他精湛的琴技所征服,有不少中国人正是从他的身上开始了真正了解以色列的。帕尔曼的成功不仅在于演奏小提琴,生活上,他战胜了自己的残障,是成功;事业上,他让世界了解了帕尔曼并进而了解到以色列,也是成功。成功的快乐,激发著帕尔曼为音乐做更多能让自己快乐的事,成功因此而快乐。      「生活著,快乐著」      智者常把生命分为生存和生活两类,定义无需我再解释,其实无论是生存还是生活,各自都有自己不同的快乐。真正的快乐者,实际上应该是那些懂得珍惜生活的人,帕尔曼便是。   身为一个残障的人,帕尔曼珍惜自己生命里的每一分鐘,世界各地不停地授课、演奏,让他的生命里一刻也难以离开音乐。而对于与自己遭遇相同的残障人士,他的关心和支持,更显出他对生命的珍视。现在,他是「美国国际残疾人善后组织」成员。他用自己的钱,在纽约和哈瓦那等地筹建残疾儿童医院。有一次,一位残疾妇女见到他感慨地说:「见到你没有自暴自弃,我太羡慕你了。」帕尔曼却幽默地回答说:「太太,我的『麻痺症』仅仅是在腿上」,多么自信而深刻的解答!   帕尔曼以顽强的毅力坚持著对音乐艺术的满腔热忱,但却以平凡的心态对待自己的婚姻和家庭。在帕尔曼举行的一次音乐会后,一位小姐跑到后台,对帕尔曼说:「我要跟你结婚!」帕尔曼大吃一惊,以为她在开玩笑。不过他们开始有了接触,3年后,他们终于成婚,并一起养育了4个孩子,这便是帕尔曼的罗曼史。朴实、乐观,让帕尔曼的快乐由音乐延伸到整个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