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ethoven: Triple Concerto, Op. 56 & Choral Fantasy, Op. 80
发行时间:1995-10-31
发行公司:华纳唱片
简介: 《三重协奏曲》是贝多芬运用小提琴、大提琴、钢琴三件乐器的组合与交响乐队相对置形式写成的一首协奏曲。这首作品原本是为答谢他的经济赞助人鲁道夫公爵而作,于1803年开始动笔,但这位公爵的琴技却实属一般,所以贝多芬别出心裁地写了这首奇特组合的《三重奏协奏曲》,其中钢琴部分是最为简单的,但小提琴与大提琴声部的演奏正好相反,技巧艰深复杂。
在这首精彩绝伦的作品中,既有辉煌灿烂的皇者之风,又有触及灵魂的深情对话,还有极富哲理性的苍劲感,令人拍案叫绝。三种独奏乐器在技术和深度上都闪耀着夺目的光彩,大提琴尤其出色。贝多芬把大提琴这种长期被忽视的乐器提高到了同钢琴、小提琴平起平坐,平分秋色的地位,它不再是个配角,这无疑是贝多芬的独创和功劳。在指挥的带领下,管弦乐队绝佳地丰富和推动着独奏部分的发展,配合着独奏乐器将音乐中的英雄气概和豪情三倍地扩大,交响乐在此显现出一种罕见的、震人心魄的力量。
第一乐章:快板,低音提琴以一种神秘的情调轻声地吟诵出引子,接着全乐队进入热情豪迈主要主题,马友友充满激情的接过这支旋律,然后传递给了帕尔曼那华丽优雅的小提琴,接着是巴伦波英厚实有力钢琴跟进,三位大师将旋律相互传递,如接力棒一般,各自对主要主题加以陈述,达到完美境界。三位独奏家和乐队运用高度的对位技巧,精心描述这些主题并变奏,每次高潮之后,乐队就让位于独奏家们演奏那优美如歌的乐段,最后乐队以饱满的热忱冲向第一乐章辉煌的结尾。
第二乐章:广板,带有深沉和庄严的情绪,在温和的弦乐伴奏下,马友友的独奏以长气息的、如歌的旋律开始;独奏小提琴加入,钢琴演奏的伴奏音型,木管接过这充满感情的主题。一个忧郁而神秘的乐段没有间歇直接进入终曲乐章。
第三乐章:大提琴宁静地引出再现的主题,其他两位独奏家依次接力。随着乐队的进程,推进着乐章向前发展。在主部主题经过变奏再次呈示之间,独奏家们的三重奏在第二插入部以辉煌的室内乐风格清晰闪现。在轻快的、速度加倍的第二主题之后,独奏三重奏在乐队的和弦衬托下展开华彩。随着华彩乐段最后极弱的颤奏逐步增强至消失,波罗乃兹主题回到原速,把协奏曲带到其讲究礼节般的典雅和凯旋般的结尾。
贝多芬的《三重协奏曲》鲜少有机会与《合唱幻想曲》在同一场音乐会中被演出,然而它们在贝多芬创世纪般的大师杰作领域里,却都有着不同定位、然而一样举足轻重的关键地位,将它们搭配着一起聆听,足以让人同时感受无法抗拒的心灵沉醉、以及神祕美好的生命啟发。从《三重协奏曲》到《合唱幻想曲》,充满艺术奥妙讚嘆中的提昇经验。自七○年代以来,贝多芬《三重协奏曲》的录音版本,在卡拉扬/罗斯托波维奇/欧伊斯特拉夫/ 李希特的传奇组合以来,一直难有足以匹敌的对手,此番EMI古典在长期策划之后,终於以此录音打开僵局,以小提琴之神帕尔曼、华裔大提琴超级巨星马友友、再加上同时在指挥及钢琴登於颠峰的巴伦波英,以及超级乐团柏林爱乐,重新奠定了此一曲目的新世代里程碑。一九九五年二月柏林爱乐厅的现场,另一段传奇历史的起点,於此被见证。
《三重协奏曲》是贝多芬运用小提琴、大提琴、钢琴三件乐器的组合与交响乐队相对置形式写成的一首协奏曲。这首作品原本是为答谢他的经济赞助人鲁道夫公爵而作,于1803年开始动笔,但这位公爵的琴技却实属一般,所以贝多芬别出心裁地写了这首奇特组合的《三重奏协奏曲》,其中钢琴部分是最为简单的,但小提琴与大提琴声部的演奏正好相反,技巧艰深复杂。
在这首精彩绝伦的作品中,既有辉煌灿烂的皇者之风,又有触及灵魂的深情对话,还有极富哲理性的苍劲感,令人拍案叫绝。三种独奏乐器在技术和深度上都闪耀着夺目的光彩,大提琴尤其出色。贝多芬把大提琴这种长期被忽视的乐器提高到了同钢琴、小提琴平起平坐,平分秋色的地位,它不再是个配角,这无疑是贝多芬的独创和功劳。在指挥的带领下,管弦乐队绝佳地丰富和推动着独奏部分的发展,配合着独奏乐器将音乐中的英雄气概和豪情三倍地扩大,交响乐在此显现出一种罕见的、震人心魄的力量。
第一乐章:快板,低音提琴以一种神秘的情调轻声地吟诵出引子,接着全乐队进入热情豪迈主要主题,马友友充满激情的接过这支旋律,然后传递给了帕尔曼那华丽优雅的小提琴,接着是巴伦波英厚实有力钢琴跟进,三位大师将旋律相互传递,如接力棒一般,各自对主要主题加以陈述,达到完美境界。三位独奏家和乐队运用高度的对位技巧,精心描述这些主题并变奏,每次高潮之后,乐队就让位于独奏家们演奏那优美如歌的乐段,最后乐队以饱满的热忱冲向第一乐章辉煌的结尾。
第二乐章:广板,带有深沉和庄严的情绪,在温和的弦乐伴奏下,马友友的独奏以长气息的、如歌的旋律开始;独奏小提琴加入,钢琴演奏的伴奏音型,木管接过这充满感情的主题。一个忧郁而神秘的乐段没有间歇直接进入终曲乐章。
第三乐章:大提琴宁静地引出再现的主题,其他两位独奏家依次接力。随着乐队的进程,推进着乐章向前发展。在主部主题经过变奏再次呈示之间,独奏家们的三重奏在第二插入部以辉煌的室内乐风格清晰闪现。在轻快的、速度加倍的第二主题之后,独奏三重奏在乐队的和弦衬托下展开华彩。随着华彩乐段最后极弱的颤奏逐步增强至消失,波罗乃兹主题回到原速,把协奏曲带到其讲究礼节般的典雅和凯旋般的结尾。
贝多芬的《三重协奏曲》鲜少有机会与《合唱幻想曲》在同一场音乐会中被演出,然而它们在贝多芬创世纪般的大师杰作领域里,却都有着不同定位、然而一样举足轻重的关键地位,将它们搭配着一起聆听,足以让人同时感受无法抗拒的心灵沉醉、以及神祕美好的生命啟发。从《三重协奏曲》到《合唱幻想曲》,充满艺术奥妙讚嘆中的提昇经验。自七○年代以来,贝多芬《三重协奏曲》的录音版本,在卡拉扬/罗斯托波维奇/欧伊斯特拉夫/ 李希特的传奇组合以来,一直难有足以匹敌的对手,此番EMI古典在长期策划之后,终於以此录音打开僵局,以小提琴之神帕尔曼、华裔大提琴超级巨星马友友、再加上同时在指挥及钢琴登於颠峰的巴伦波英,以及超级乐团柏林爱乐,重新奠定了此一曲目的新世代里程碑。一九九五年二月柏林爱乐厅的现场,另一段传奇历史的起点,於此被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