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o and Piano Recital: Yang, Wen-Sinn / Triendl, Oliver - HARSÁNYI, T. / TANSMAN, A. / MARTINŮ, B. (Le Violoncelle à L'École de Paris)

发行时间:2021-07-16
发行公司:Naxos
简介: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很多年轻、有天赋、充满抱负的作曲家来到法国首都巴黎。1925年,出版商米歇尔·迪拉德为当时住在那里的外国作曲家创造了“巴黎学派”这个词,特别是匈牙利的蒂博尔·哈尔萨尼 (Tibor Harsányi),波兰的亚历山大·汤斯曼(Alexandre Tansman),捷克斯洛伐克的博胡斯拉夫·马尔蒂努 (Bohuslav Martinů),俄罗斯的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維奇·齐尔品 (Alexander Tcherepnin)和罗马尼亚的马塞尔·米哈洛维奇(Marcel Mihalovici)。这张专辑中的五位作曲家都是从东欧来到巴黎的,他们最初试图把握家乡民间音乐的精髓,标记在标准的乐谱上,最大程度还原东欧音乐曲调地道但难以捕捉的微妙之处。         专辑由华裔大提琴家杨文信与钢琴家奥利弗·特里恩德合作录制,包括哈尔萨尼的狂想曲和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以及米哈洛维奇的抒情奏鸣曲的全球首录。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很多年轻、有天赋、充满抱负的作曲家来到法国首都巴黎。1925年,出版商米歇尔·迪拉德为当时住在那里的外国作曲家创造了“巴黎学派”这个词,特别是匈牙利的蒂博尔·哈尔萨尼 (Tibor Harsányi),波兰的亚历山大·汤斯曼(Alexandre Tansman),捷克斯洛伐克的博胡斯拉夫·马尔蒂努 (Bohuslav Martinů),俄罗斯的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維奇·齐尔品 (Alexander Tcherepnin)和罗马尼亚的马塞尔·米哈洛维奇(Marcel Mihalovici)。这张专辑中的五位作曲家都是从东欧来到巴黎的,他们最初试图把握家乡民间音乐的精髓,标记在标准的乐谱上,最大程度还原东欧音乐曲调地道但难以捕捉的微妙之处。         专辑由华裔大提琴家杨文信与钢琴家奥利弗·特里恩德合作录制,包括哈尔萨尼的狂想曲和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以及米哈洛维奇的抒情奏鸣曲的全球首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