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éla Bartók, Peter Eötvös, György Kurtág

发行时间:2000-05-26
发行公司:ECM New Series
简介:  贝拉·巴托克、彼得·埃特沃斯、捷尔吉·库塔格   又名: 巴托克《中提琴协奏曲》 / 埃奥特沃斯《复制品》 / 库塔格《中提琴与乐队的乐章》         摘自 古典音乐 2000年度推荐 胡耿铭         尽管是一个问题乐器,和一首问题音乐,卡许卡湘(K. Kashknashian)将巴尔托克的中提琴协奏曲拉得淋漓尽致。         巴尔托克的中提琴协奏曲乃他的天鹅之歌,巴尔托克只完成初步草稿就去世了,他死后两年才由遗族委託其弟子谢尔利整理完成。谢尔利为了要符合巴尔托克原意可真是呕心沥血,但因为草稿写的杂乱无章难以判读,这首后人补写之作还是被视为问题音乐。尽管如此,此曲充满巴尔托克冕期的圆熟乐念,而且由于音域高不成低不就的中提琴缺乏杰作,此曲在中提琴协奏曲的地位仍无人能及。         CD中还收录另外两首同为匈牙利作曲家的曲子,分别是艾奥佛斯(PeterEotvos)为中提琴与管絃乐团的《复制》,以及柯泰格(Gyorgy Kurtag)的为中提琴与管絃乐团的乐章,它们都是对应巴尔托克的中提琴协奏曲之作。艾奥佛斯的《复制》甚至是一九九七年才出炉的新作,而且是为卡许卡湘量身订製的,可见得卡许卡湘这位亚美尼亚中提琴家的地位了。我不敢说她拉这些现代作品有多好多好,因为我也不是完全理解这些音乐,不过卡许卡湘的演奏在细腻中带有活力,是我非常肯定的。她与艾奥佛斯亲自指挥荷兰广播室内乐团的诠释,使得这些现代音乐变得很容易聆赏。         卡谢卡香 Kim Kashkashian说中提琴是最具人性的乐器,弦音不时散发着如凄如诉的悲情,也传诵着美丽如诗的喜悦。         身兼单亲妈妈和老师两个角色,Kashkashian在缺乏生涯计划的野心以及诸多困扰的挑战下,仍然在十年内交出了一张十分漂亮的成绩单。老实说,连天赋异禀的Nobuko Imai、似水柔情的Pinchas Zukerman、或天才乐手Yuri Bashmet,都无法提出等量的成果。在Kashkashian指尖中流转过的乐章不胜其数,其中包括巴哈、Hindemith,以及她所擅长的各种不同乐风;而创作或演奏的动力,则不仅来自于她内心的驱动,更来自同侪之间的鼓励。         Kashkashian最优秀的作品,就是受到了身兼ECM New Series老板与制作人的Manfred Eicher、合作多年的老友Robert Levis,以及曾经同台演出的指挥家Dennis Russell Davies的「支持」。曾经和Kashkashian密切合作过的作曲家还包括Krzysztof Pendereckigiya、Giya Kancheli、John Harbison 、Gyorgy Kurtag。         现年45岁的Kashkashian生于美国底特律。底特律城特有的悲伤消沉,让她在无形之中,更易于和许多东欧作曲家进行心灵沟通。举例而言,像Schnittke, Penderecki或Kancheli等人,即便是开玩笑所使用的语言,也多半充满着阴郁的色彩;而Kachkashian倒是早已习惯了这种澹澹的忧伤。事实上,就乐器的种类来说,中提琴本身向来就被视为”忧郁的情人”,不过,Kashkashian却一直有意呈现中提琴的另一面,展示出它更多面的特质。
  贝拉·巴托克、彼得·埃特沃斯、捷尔吉·库塔格   又名: 巴托克《中提琴协奏曲》 / 埃奥特沃斯《复制品》 / 库塔格《中提琴与乐队的乐章》         摘自 古典音乐 2000年度推荐 胡耿铭         尽管是一个问题乐器,和一首问题音乐,卡许卡湘(K. Kashknashian)将巴尔托克的中提琴协奏曲拉得淋漓尽致。         巴尔托克的中提琴协奏曲乃他的天鹅之歌,巴尔托克只完成初步草稿就去世了,他死后两年才由遗族委託其弟子谢尔利整理完成。谢尔利为了要符合巴尔托克原意可真是呕心沥血,但因为草稿写的杂乱无章难以判读,这首后人补写之作还是被视为问题音乐。尽管如此,此曲充满巴尔托克冕期的圆熟乐念,而且由于音域高不成低不就的中提琴缺乏杰作,此曲在中提琴协奏曲的地位仍无人能及。         CD中还收录另外两首同为匈牙利作曲家的曲子,分别是艾奥佛斯(PeterEotvos)为中提琴与管絃乐团的《复制》,以及柯泰格(Gyorgy Kurtag)的为中提琴与管絃乐团的乐章,它们都是对应巴尔托克的中提琴协奏曲之作。艾奥佛斯的《复制》甚至是一九九七年才出炉的新作,而且是为卡许卡湘量身订製的,可见得卡许卡湘这位亚美尼亚中提琴家的地位了。我不敢说她拉这些现代作品有多好多好,因为我也不是完全理解这些音乐,不过卡许卡湘的演奏在细腻中带有活力,是我非常肯定的。她与艾奥佛斯亲自指挥荷兰广播室内乐团的诠释,使得这些现代音乐变得很容易聆赏。         卡谢卡香 Kim Kashkashian说中提琴是最具人性的乐器,弦音不时散发着如凄如诉的悲情,也传诵着美丽如诗的喜悦。         身兼单亲妈妈和老师两个角色,Kashkashian在缺乏生涯计划的野心以及诸多困扰的挑战下,仍然在十年内交出了一张十分漂亮的成绩单。老实说,连天赋异禀的Nobuko Imai、似水柔情的Pinchas Zukerman、或天才乐手Yuri Bashmet,都无法提出等量的成果。在Kashkashian指尖中流转过的乐章不胜其数,其中包括巴哈、Hindemith,以及她所擅长的各种不同乐风;而创作或演奏的动力,则不仅来自于她内心的驱动,更来自同侪之间的鼓励。         Kashkashian最优秀的作品,就是受到了身兼ECM New Series老板与制作人的Manfred Eicher、合作多年的老友Robert Levis,以及曾经同台演出的指挥家Dennis Russell Davies的「支持」。曾经和Kashkashian密切合作过的作曲家还包括Krzysztof Pendereckigiya、Giya Kancheli、John Harbison 、Gyorgy Kurtag。         现年45岁的Kashkashian生于美国底特律。底特律城特有的悲伤消沉,让她在无形之中,更易于和许多东欧作曲家进行心灵沟通。举例而言,像Schnittke, Penderecki或Kancheli等人,即便是开玩笑所使用的语言,也多半充满着阴郁的色彩;而Kachkashian倒是早已习惯了这种澹澹的忧伤。事实上,就乐器的种类来说,中提琴本身向来就被视为”忧郁的情人”,不过,Kashkashian却一直有意呈现中提琴的另一面,展示出它更多面的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