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已是不曾闲

发行时间:1985-08-01
发行公司:滚石唱片
简介:  哪位歌手才是台湾百佳专辑中的最佳?也许有超过90%的歌迷会在一瞬间说出罗大佑的名字。其实,罗大佑在台湾百佳专辑的评选中,虽然也有5张专辑上榜,《之乎者也》更贵为最佳唱片中的那个G点,但事实上,却还有一位女歌手以6张半专辑的入围率成为拥 有百佳专辑最多的人,这个人正是潘越云。   为什么是潘越云而不是罗大佑或齐豫、苏芮等其他歌手能得到评委们如此之多的青睐?这其中很大的原因,就在于参加评选百佳专辑的评委,对于台湾流行音乐之根的特别看重。而众所周知,台湾流行音乐其真正的发展起源,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民歌复兴运动,也正是在这股民歌潮之后,台湾早期流行音乐的工作者,终于从单一借鉴甚至翻唱欧美流行音乐的困局中走出,从而在以中国文化这个点上,逐步展现出台湾流行音乐的稚形,并最终带出了台湾流行音乐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黄金十年的盛世。   而潘越云正是台湾流行乐坛由民歌走向专业流行乐转折期最重要也是最具代表的歌手。潘越云的声音哀怨、忧伤和缠绵,这种很符合东方文化怨妇标准的声线条件,也是她总是能表现中流行音乐中的中国风味的主要原因。同时,她的声音还具有一定的磁性和性感,这也能让她在一些西洋曲风,特别是抒情摇滚和爵士乐的编曲中游刃有余。如此的东西合壁,自然就让她成了当时台湾流行乐坛的红人,得到了几乎所有那个时代民歌创作者的眷顾,让她在每张专辑里,总是能够享受象征当时台湾本土最高水准的创作。也正是如此,潘越云的每张专辑不仅代表了当时流行音乐制作、创作和演唱的最高标准,甚至也可以从她专辑的递进中,就能很明显地感觉到台湾流行乐坛早期的演变。虽然她仅仅只是一个歌手,但她却要比一个创作者更立体,这大概就是她在百佳专辑中比罗大佑还牛的原因,因为她在她的专辑里,从来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相思已是不曾闲》是潘越云的第六张专辑,虽然并没有入选台湾百佳专辑之列,但对于潘越云的音乐生涯来讲,却同样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因为正是从这张专辑开始,潘越云有意识的改变了以往东方怨妇与西洋悲歌相结合的唱法,而尽可能的将声线全然东方化,并在这个基础上带出了轻盈、飘逸、洒脱和从容的亮彩境界,这感觉就像是从一支在午夜的水银灯下徘徊的萨克斯变成了一支穿梭于山野绿林的竹笛,让人感觉古意盎然、春意盎然。   这种东方化的古翠在这张专辑中最具代表的就是同名曲《相思已是不曾闲》,该歌的作曲正是《天天天蓝》的作者卓以玉,而词则是来自以卓以玉已故的画家好友许芥昱,文字中汲取了中国古典诗词、白话文本及戏曲的精华,而旋律更是由曲作者用不着古筝进行记谱,在如今看来,用这种手法来写流行歌,甚至是有点“愧”对了流行这个词。潘越云在此曲的演唱中,也几乎完全舍弃了一般流行歌曲的常例唱法,而是用一种介乎于越剧、粤剧、河北梆子等民间戏曲精粹的唱法来完成全曲,也与全曲浓浓的东方戏曲韵味相得益彰、完美融合。   除此之外,《偶遇》和《枫叶红》两首也全然不同潘越云以往的演唱风格,前者的音色已经近似于童音,颇有一种偶遇时恍如隔世的感觉;后者听起来同样透明清澈,而副歌时那种欲哭无泪的憔悴感,则很容易让人心碎一片,那种对岁月流逝的无力感也顿然而生。《茶山情歌》则是用New Wave改编的贵州民谣,它也和抒情摇滚风格的《燃起你的爱》一起展现出阿潘以东方式的纤细嗓音营造古典式回响的独特效果。如果说《偶遇》、《浮生千山路》和《枫叶红》这些作品是潘越云音乐中偏民歌的部分的话,那么苏来的《燃起你的爱》和陈秀男的《我还能拥有什么》则就是典型偏流行的部分,而这也就是之后台湾流行乐坛音乐趋势的先行代表,它们都有一段很东方的旋律,能从简洁的音符中飘扬出一丝东方的古典,而在歌词上则多少有些简化汉语的魅力,语言虽然精炼,却少了许多可以纵深的文字空间,这种具化最终导致的语意的空洞,其实也正是台湾流行乐坛日后不可避免走向滑坡的重要原因。   应该说《相思已是不曾闲》在阿潘的音乐世界里,属于那种心水之作云集的唱片,除了《偶遇》因为是电影《少女日记》的主题曲而曾经火红一阵外,其余多数作品都更像是四月清明上市的龙井茶,味道清淡却幽香不断,越是淡就越记忆深刻,越是淡就越激发起全身的感官一起去主动出击探寻。这种味道可是现在那些仅靠节奏和音色的所谓“中国风”所不能比拟的。
  哪位歌手才是台湾百佳专辑中的最佳?也许有超过90%的歌迷会在一瞬间说出罗大佑的名字。其实,罗大佑在台湾百佳专辑的评选中,虽然也有5张专辑上榜,《之乎者也》更贵为最佳唱片中的那个G点,但事实上,却还有一位女歌手以6张半专辑的入围率成为拥 有百佳专辑最多的人,这个人正是潘越云。   为什么是潘越云而不是罗大佑或齐豫、苏芮等其他歌手能得到评委们如此之多的青睐?这其中很大的原因,就在于参加评选百佳专辑的评委,对于台湾流行音乐之根的特别看重。而众所周知,台湾流行音乐其真正的发展起源,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民歌复兴运动,也正是在这股民歌潮之后,台湾早期流行音乐的工作者,终于从单一借鉴甚至翻唱欧美流行音乐的困局中走出,从而在以中国文化这个点上,逐步展现出台湾流行音乐的稚形,并最终带出了台湾流行音乐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黄金十年的盛世。   而潘越云正是台湾流行乐坛由民歌走向专业流行乐转折期最重要也是最具代表的歌手。潘越云的声音哀怨、忧伤和缠绵,这种很符合东方文化怨妇标准的声线条件,也是她总是能表现中流行音乐中的中国风味的主要原因。同时,她的声音还具有一定的磁性和性感,这也能让她在一些西洋曲风,特别是抒情摇滚和爵士乐的编曲中游刃有余。如此的东西合壁,自然就让她成了当时台湾流行乐坛的红人,得到了几乎所有那个时代民歌创作者的眷顾,让她在每张专辑里,总是能够享受象征当时台湾本土最高水准的创作。也正是如此,潘越云的每张专辑不仅代表了当时流行音乐制作、创作和演唱的最高标准,甚至也可以从她专辑的递进中,就能很明显地感觉到台湾流行乐坛早期的演变。虽然她仅仅只是一个歌手,但她却要比一个创作者更立体,这大概就是她在百佳专辑中比罗大佑还牛的原因,因为她在她的专辑里,从来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相思已是不曾闲》是潘越云的第六张专辑,虽然并没有入选台湾百佳专辑之列,但对于潘越云的音乐生涯来讲,却同样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因为正是从这张专辑开始,潘越云有意识的改变了以往东方怨妇与西洋悲歌相结合的唱法,而尽可能的将声线全然东方化,并在这个基础上带出了轻盈、飘逸、洒脱和从容的亮彩境界,这感觉就像是从一支在午夜的水银灯下徘徊的萨克斯变成了一支穿梭于山野绿林的竹笛,让人感觉古意盎然、春意盎然。   这种东方化的古翠在这张专辑中最具代表的就是同名曲《相思已是不曾闲》,该歌的作曲正是《天天天蓝》的作者卓以玉,而词则是来自以卓以玉已故的画家好友许芥昱,文字中汲取了中国古典诗词、白话文本及戏曲的精华,而旋律更是由曲作者用不着古筝进行记谱,在如今看来,用这种手法来写流行歌,甚至是有点“愧”对了流行这个词。潘越云在此曲的演唱中,也几乎完全舍弃了一般流行歌曲的常例唱法,而是用一种介乎于越剧、粤剧、河北梆子等民间戏曲精粹的唱法来完成全曲,也与全曲浓浓的东方戏曲韵味相得益彰、完美融合。   除此之外,《偶遇》和《枫叶红》两首也全然不同潘越云以往的演唱风格,前者的音色已经近似于童音,颇有一种偶遇时恍如隔世的感觉;后者听起来同样透明清澈,而副歌时那种欲哭无泪的憔悴感,则很容易让人心碎一片,那种对岁月流逝的无力感也顿然而生。《茶山情歌》则是用New Wave改编的贵州民谣,它也和抒情摇滚风格的《燃起你的爱》一起展现出阿潘以东方式的纤细嗓音营造古典式回响的独特效果。如果说《偶遇》、《浮生千山路》和《枫叶红》这些作品是潘越云音乐中偏民歌的部分的话,那么苏来的《燃起你的爱》和陈秀男的《我还能拥有什么》则就是典型偏流行的部分,而这也就是之后台湾流行乐坛音乐趋势的先行代表,它们都有一段很东方的旋律,能从简洁的音符中飘扬出一丝东方的古典,而在歌词上则多少有些简化汉语的魅力,语言虽然精炼,却少了许多可以纵深的文字空间,这种具化最终导致的语意的空洞,其实也正是台湾流行乐坛日后不可避免走向滑坡的重要原因。   应该说《相思已是不曾闲》在阿潘的音乐世界里,属于那种心水之作云集的唱片,除了《偶遇》因为是电影《少女日记》的主题曲而曾经火红一阵外,其余多数作品都更像是四月清明上市的龙井茶,味道清淡却幽香不断,越是淡就越记忆深刻,越是淡就越激发起全身的感官一起去主动出击探寻。这种味道可是现在那些仅靠节奏和音色的所谓“中国风”所不能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