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zart: Le Nozze Di Figaro
发行时间:2006-02-14
发行公司:Decca
简介: 《费加罗的婚礼》(Le Nozze di Figaro)是莫扎特最杰出的三部歌剧中的一部喜歌剧,完成于1786年,意大利语脚本由洛伦佐·达·彭特根据法国戏剧家博马舍的同名喜剧改编而成。
博马舍的《费加罗的婚礼》是他在十八世纪七十年代创作了总称为“费加罗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于1784年4月27日在巴黎法兰西剧院首演,其时法国正处于大革命的前夕,这部喜剧对揭露和讽刺封建贵族起了很大的作用。虽然这部喜剧在整个欧洲都获得好评,但奥地利皇帝约瑟夫二世却禁止在维也纳上演这一剧目。莫扎特所请的脚本作家达·彭特是当时的宫廷诗人,由于他多次出面争取,最终皇帝于第二年为了缓和国内的一些冲击而口头批准改编后的歌剧可以上演。莫扎特用了两年时间谱曲,他在创作这部歌剧时保留了原作的基本思想,那愚蠢而又放荡的贵族老爷与获得胜利的聪明仆人之间的鲜明对照即为整个剧情发展和音乐描写的基础。
《费加罗的婚礼》的序曲部分短小精致,可算是名曲之一。莫扎特采用了交响乐的手法,歌剧中的音乐主题虽然没有出现,但是总的风格保持一致,都是以奏鸣曲式写就的。由管弦乐带出的两个主题一快一缓,很好的交代了全剧幽默、机智、快活的基调。也因其完整,充满活力而且效果显著,颇能调动气氛,这段序曲常常脱离歌剧而单独演奏。
费加罗这一角色是全剧的亮点,莫扎特以传统的喜歌剧手法为其谱曲,在急口令式的歌唱同时又赋予了人物坚定机智的性格,他在第一幕第八场中送凯鲁比诺去当兵时所唱的咏叹调“从军歌”最有名,因其曲调轻松活泼,耳熟能记,所以广为传唱。罗西娜这个角色不同于其在《塞维利亚的理发师》中是女中音,此处她属于抒情女高音,优雅而矜持,因为这个人物的矛盾复杂的心理,所以较难把握,如在第二幕中的摇唱曲。与她相对的是苏珊娜,其相当于歌剧中丫鬟的角色,因此莫扎特给出的唱段比较活泼质朴,其中还用了大量的宣叙调。此剧用次女高音演唱男童仆凯鲁比诺,他的咏叹调比较天真可爱。莫扎特用轻快跳跃的旋律、简洁明快的乐句生动地描绘了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年那不安定的心态。在《费》中有着多处重唱,对于剧情的展开及人物性格的刻画都启着重要的作用。在第三幕的第十场,罗西娜与苏珊娜写信时的两重唱不仅曲调,歌词也极为优美。做着同一件事的两个人所怀着的不同的感情在重唱中的到了充分的体现。另外,在第二幕中有一段很长的重唱,一重一重的把剧情推向戏剧冲突的高潮。从伯爵怀疑夫人的房间里藏有男人而开始的两重唱,到门打开后苏珊娜出现的三重唱,接着园丁加入成为四重唱,最后以七重唱结束。
1786年5月1日,《费加罗的婚礼》于维也纳奥地利国家剧院首演,由莫扎特本人亲自担任指挥。由于此剧题材敏感,上演期间国内的贵族大为愤慨,皇帝个人虽然很欣赏这部作品,但迫于压力,曾多次要求莫扎特删改内容。德语版本于1790年在柏林上演。
《费加罗的婚礼》(Le Nozze di Figaro)是莫扎特最杰出的三部歌剧中的一部喜歌剧,完成于1786年,意大利语脚本由洛伦佐·达·彭特根据法国戏剧家博马舍的同名喜剧改编而成。
博马舍的《费加罗的婚礼》是他在十八世纪七十年代创作了总称为“费加罗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于1784年4月27日在巴黎法兰西剧院首演,其时法国正处于大革命的前夕,这部喜剧对揭露和讽刺封建贵族起了很大的作用。虽然这部喜剧在整个欧洲都获得好评,但奥地利皇帝约瑟夫二世却禁止在维也纳上演这一剧目。莫扎特所请的脚本作家达·彭特是当时的宫廷诗人,由于他多次出面争取,最终皇帝于第二年为了缓和国内的一些冲击而口头批准改编后的歌剧可以上演。莫扎特用了两年时间谱曲,他在创作这部歌剧时保留了原作的基本思想,那愚蠢而又放荡的贵族老爷与获得胜利的聪明仆人之间的鲜明对照即为整个剧情发展和音乐描写的基础。
《费加罗的婚礼》的序曲部分短小精致,可算是名曲之一。莫扎特采用了交响乐的手法,歌剧中的音乐主题虽然没有出现,但是总的风格保持一致,都是以奏鸣曲式写就的。由管弦乐带出的两个主题一快一缓,很好的交代了全剧幽默、机智、快活的基调。也因其完整,充满活力而且效果显著,颇能调动气氛,这段序曲常常脱离歌剧而单独演奏。
费加罗这一角色是全剧的亮点,莫扎特以传统的喜歌剧手法为其谱曲,在急口令式的歌唱同时又赋予了人物坚定机智的性格,他在第一幕第八场中送凯鲁比诺去当兵时所唱的咏叹调“从军歌”最有名,因其曲调轻松活泼,耳熟能记,所以广为传唱。罗西娜这个角色不同于其在《塞维利亚的理发师》中是女中音,此处她属于抒情女高音,优雅而矜持,因为这个人物的矛盾复杂的心理,所以较难把握,如在第二幕中的摇唱曲。与她相对的是苏珊娜,其相当于歌剧中丫鬟的角色,因此莫扎特给出的唱段比较活泼质朴,其中还用了大量的宣叙调。此剧用次女高音演唱男童仆凯鲁比诺,他的咏叹调比较天真可爱。莫扎特用轻快跳跃的旋律、简洁明快的乐句生动地描绘了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年那不安定的心态。在《费》中有着多处重唱,对于剧情的展开及人物性格的刻画都启着重要的作用。在第三幕的第十场,罗西娜与苏珊娜写信时的两重唱不仅曲调,歌词也极为优美。做着同一件事的两个人所怀着的不同的感情在重唱中的到了充分的体现。另外,在第二幕中有一段很长的重唱,一重一重的把剧情推向戏剧冲突的高潮。从伯爵怀疑夫人的房间里藏有男人而开始的两重唱,到门打开后苏珊娜出现的三重唱,接着园丁加入成为四重唱,最后以七重唱结束。
1786年5月1日,《费加罗的婚礼》于维也纳奥地利国家剧院首演,由莫扎特本人亲自担任指挥。由于此剧题材敏感,上演期间国内的贵族大为愤慨,皇帝个人虽然很欣赏这部作品,但迫于压力,曾多次要求莫扎特删改内容。德语版本于1790年在柏林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