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1856a.d),19世纪德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   自小学习钢琴,7岁开始作曲。16岁遵母意进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19岁又进修钢琴,当听到帕格尼尼的演奏,他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放弃了法律的学习,专攻音乐。后因手指受伤,遂转向作曲和音乐评论。1835-1844年,独自编辑《新音乐杂志》,并开始创作大量钢琴作品。1840年获耶拿大学哲学博士,1843年赴莱比锡音乐学院任教。1844~1850年,移居德雷斯顿继续从事作曲和指挥。因精神疾病日趋严重1854年投河被救,两年后逝世于精神病院。   罗伯特·舒曼是十九世纪上半叶德国音乐史上突出的人物,在他的艺术创作中深刻地反映出德国浪漫主义的优点和弱点。   人物生平   罗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1856a.d)诞生于德国东部莱比锡附近的小城—茨维考(zwickau)。父亲奥古斯特.舒曼(august schumann)是一位精明能干的书商,具有极深的文学素养,对舒曼后来的文学造诣,影响至钜。母亲约汉娜·舒曼(johanna schumann)是一位富于浪漫气质的妇人。舒曼从母亲身上所承袭的热诚而敏感的个性,可说是他成年以后精神发展的基因。1817年,舒曼初随昆施(gottfried kuntzsch)学习钢琴,此时便已崭露出即席创作的天才。1819年,他欣赏了莫薛勒斯(moschles)的演奏之后,得到父亲的支持,立志成为钢琴家,从此努力不懈。1826年,父亲骤然辞世。 1828年3月,舒曼在母亲的要求下,前往莱比锡改学法律。这个决定使舒曼至感痛苦。   莱比锡是全德音乐文化中心,这里聚集着许多优秀的艺术家,各种艺术活动都非常频繁活跃。具有强烈艺术家气质的舒曼,一到莱比锡就被这里活跃的艺术空气所吸引。在学校里,教授枯燥的法律课程命他感到索然无味,而音乐却使他感到格外的亲切。他几乎每天都在从事音乐活动。为了达到高超的钢琴演奏水平,他拜当时著名的钢琴教师里希·维克为师。两年后,舒曼在音乐艺术上的造诣与成就使他声誉大振。他公开举行的演奏会得到了音乐界的普遍承认与好评。于是他终于说服母亲,选择了音乐艺术的道路。1830年,他搬进了维克老师的家中潜心学琴。他时时抱怨老师的授课速度太慢,为了迅速提高技能,他别出心裁地用一根细绳把手指吊挂在天花板上偷偷练琴,试图以此加强手指触键的灵活性与力度。但是,错误的方法使他的手指受到了严重损伤,他想成为伟大的钢琴家的理想从此破灭了。这个意外的不幸对他的心灵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是挫折并没有把他的精神与毅力摧毁。不久,他把目标转向音乐创作与音乐评论方面,在新的音乐领域中开拓自己的艺术道路。三十年代是他钢琴创作最活跃的全盛时期,许多钢琴小品与曲集都是这时期的作品。   1810年6月8日,舒曼生于茨维考城。父亲是个颇有文化修养的书商,母亲是一位外科医生的女儿。舒曼7岁时向教堂管风琴师J.G.孔奇学习钢琴,12岁开始尝试创作。他在中学时代便深受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特别喜爱G.G.拜伦、J.保尔、E.T.A.霍夫曼等人的作品。   1828年舒曼遵母命进莱比锡大学攻法律。他对此毫无兴趣,不久便放弃。1830年从钢琴家F.维克学习钢琴,同时向H.L.E.多恩学习作曲理论。当时他立志要做一个钢琴家,但由于手指受伤,不得不放弃钢琴转向作曲。1830~1840年间,舒曼创作了大量钢琴作品,他的音乐才能得到了充分发挥。   1834年,他创办了音乐评论刊物《新音乐杂志》并任主编。四十年代他不断扩大音乐创作的范围,写了不少声乐曲、交响曲、室内乐重奏曲、清唱剧、歌剧等,如著名的《a小调钢琴协奏曲》、《曼弗列德序曲》、声乐套曲《诗人之恋》、《女人的爱情与生活》及第一、二、三、四交响曲。同时应门德尔松的邀请,任教于莱比锡音乐学院。舒曼同维克老师的女儿克拉拉相恋多年,但他们的爱情却遭到维克的坚决反对。维克在这一方面对舒曼十分残酷,以至使他患了精神忧郁症。直到1840年8月1日,莱比锡法庭才终于裁决了他们的婚姻悬案,使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舒曼的音乐创作十分注重于人物内在感情的描写。他喜欢标题音乐,并经常描写一些梦幻的世界。他的钢琴作品形式短小。但在旋律、和声上、节奏上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和独到之处,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因此他被人们称为“音乐诗人”。   1843年F.门德尔松建立莱比锡音乐学院,舒曼应邀在该校任教。次年随克拉拉去俄国旅行演出,回国后迁居德累斯顿。40年代舒曼的创作重点从钢琴音乐和艺术歌曲转到交响音乐、协奏曲、室内乐、戏剧音乐等大型体裁方面。   1848—1849年德国爆发革命,舒曼受到革命浪潮的激励,精神振奋,这在他的创作中留下了鲜明的印记。1850年舒曼居住在杜塞尔多夫,担任了该市的管弦乐团和合唱团的指挥。但是由于早已潜在的神经系统疾病的急剧恶化,1853年辞去指挥职务。   1854年,他因精神病恶化而丧失了理智,甚至连妻子也认不出了。一个严寒的冬日,他竟跳进冰冷的莱茵河里企图自杀,幸而被救并送进了精神病院,但他始终未得到完全的恢复。   1856年7月29日,舒曼在爱妻克拉拉的怀中安然逝去,终年46岁。   创作风格   旋律特征   舒曼钢琴作品的主要特色,乃在于其深具个性化的诗意表现,而旋律是呈显其特色的主要媒介。   舒曼钢琴作品在曲式上所表现的独特性,最主要乃源自其音乐诗化之理想。他曾说过:音乐是诗的最大潜能。舒曼认为,做为艺术家,道德应成为一个诗人,并且努力达到诗的悟性。这种铭刻于心的理念,使他的音乐如同富于幻想的诗,自由地从凝固的形式中解放出来,用以表达自己的理想世界。   舒曼的主要钢琴作品在多完成于一八三九年之前,也就是热情洋溢的青年时期。这个时期的舒曼习惯于在钢琴上倾诉自己的情感。一篇篇的钢琴作品,其实就是他一篇篇的生活日记。作品中所涌现旋律,也大都是可歌性的语法。而在诗学的影响下,其作品的旋律,也往往离不开方正的二小节、四小节、八小节的乐句组成。这使得他的旋律显示出极为热情内敛而不虚华外烁的线条。它在钢琴的中间音域以平和的音程进行,所表达的无限性内涵,必须像“朗诵诗”一般地反复寻味,才能得到深切的同情共感。   大致上,舒曼钢琴作品的旋律,有如下五种特征:   1、以相同的旋律语法,使用在不同的作品中,而成为特有的笔调。   2、偏爱以上拍开始的旋律。   3、绝少使用附加的装饰音。   4、常以对位手法卡农或赋格处理旋律。这是舒曼孜孜钻研巴哈作品所获得的理念。   5、常以模进手法处理旋律。进而达到转调、简化或扩展的目的。   节奏特征   “节奏”是舒曼钢琴音乐中,重要而有力的表达手法。经由节奏和拍子之间奥妙而多样的变化,产生了‘舒曼风节奏’所特有的飘逸性,这种飘逸性的不安定内涵,明显地是经由重音的拖延所造成而这种重音的不规律出现,大多来自切分音的大量使用,当节奏重音和拍子重音无法同时落下时,节奏韵律就失去了惯有的重量感,因而呈现出强烈的不安定个性。   舒曼惯用的节奏规律,大体有台下几种模式:等节奏(homorhythmus)、互补节奏(komplementarrhythmus)、纠缠节奏(konfliktrhythmus)   以不等分节奏相互遇合的旋律与伴奏,在舒曼的钢琴作品中,较常以2:3的形态出现于内敛的乐段。这种节奏或多或少呈显了舒曼在现实与理想的冲突中,潜藏于灵魂深处的自我挣扎。   和声特征   和声也是舒曼钢琴作品呈显其特殊风格的表达手法之一。虽然舒曼的和声理念主要承袭自贝多芬和舒伯特,但浪漫主义追求无限美的思想,以及舒曼自身耽于梦想的主观性格,更驱使他极力寻求多样化而富于特性的和声效果。   舒曼特性和声的手法,主要有如下五种:   1、避免使用原位主和弦。舒曼为了达到调性感的消失,常使主和弦以隐伏的姿态出现,甚或将之排队而藉著“虚为终止”(v——vi)迅速转调。   2、经常使用转位和弦。特别是边疆六和弦,以造成音乐的飘浮性。   3、经常使用和声外音。   4、经常使用“副属和弦”与“拿坡里六和弦”(neapolitanische)。由此造成调性的扩展或藉以扩张终止式。   5、运用“持续低音”(orgelpunkt)。藉此以造成和声的混淆,使音乐产生不协和的色彩。   后世影响   舒曼是浪漫主义音乐成熟时期的代表之一,生性热情敏感,并且有民主主义思想。1834年创办《新音乐杂志》,对改变当时陈腐的音乐空气,促进浪漫艺术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浪漫主义音乐是欧洲音乐文化进程中一种特定的音乐思潮和创作倾向。浪漫主义时期是个钢琴特性小品盛行的年代,作曲家们都致力于创作形式各样的特性小品。舒曼作为19世纪上半叶德国音乐文化史上最突出的人物,在他的生活和艺术创造上,深刻地反映出了德国的浪漫主义的优点和弱点。他无疑也是这支浩荡大军中的一员。舒曼在直接继承贝多芬的古典主义风格,发展舒伯特和韦伯的德国进步浪漫主义传统的同时,他使幻想曲、随想曲具有了在他以前从未有过的重要性,间奏曲在他的笔下成为了独立的钢琴作品。“阿拉伯风格曲”、“新事曲”、“幽默曲”这些体裁名称也首次被舒曼运用在钢琴作品中。最重要的是,舒曼借用了舒伯特创作的声乐套曲的形式,如同诗人将感情浓缩在数行诗中,将他的自身经历像日记般记载在精简而富有特性的小品上,然后将之连成套曲,表达完整的诗意。他首创了钢琴小品套曲这一体裁形式,这成为他区别于同一时期其他作曲家的重要标志。舒曼的钢琴小品套曲的创作风格、创作技法,如标题性,在音乐思维中掺合着文学思维,切分、赫米奥拉节奏的运用等手法对19世纪中、后期乃至19世纪后的各个乐派的众多作曲家们在钢琴小品创作上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物评价   舒曼狂喜的、热情的精力增加了他音乐的个人特征。他关注高于他内在自我和灵感的源泉,无论是霍夫曼还是克拉拉。这种思想几乎是意识流的,造就了奇迹般的具有独创性的形式——在此之前,从未有像《狂欢节》或者《C大调幻想曲》那样的作品问世。   罗伯特·舒曼是19世纪德国浪漫主义音乐的典型代表人物,他的浪漫主义精神主要是受到家庭和时代的影响而形成,这个时代流行的唯心主义哲学、浪漫主义文学以及浪漫主义音乐塑造了浪漫主义音乐家舒曼。舒曼是属于十九世纪的,也是属于后世的,舒曼的音乐创作和音乐评论,更重要的是他那种精神,对后世乐坛产生深刻而长远的影响。
  罗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1856a.d),19世纪德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   自小学习钢琴,7岁开始作曲。16岁遵母意进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19岁又进修钢琴,当听到帕格尼尼的演奏,他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放弃了法律的学习,专攻音乐。后因手指受伤,遂转向作曲和音乐评论。1835-1844年,独自编辑《新音乐杂志》,并开始创作大量钢琴作品。1840年获耶拿大学哲学博士,1843年赴莱比锡音乐学院任教。1844~1850年,移居德雷斯顿继续从事作曲和指挥。因精神疾病日趋严重1854年投河被救,两年后逝世于精神病院。   罗伯特·舒曼是十九世纪上半叶德国音乐史上突出的人物,在他的艺术创作中深刻地反映出德国浪漫主义的优点和弱点。   人物生平   罗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1856a.d)诞生于德国东部莱比锡附近的小城—茨维考(zwickau)。父亲奥古斯特.舒曼(august schumann)是一位精明能干的书商,具有极深的文学素养,对舒曼后来的文学造诣,影响至钜。母亲约汉娜·舒曼(johanna schumann)是一位富于浪漫气质的妇人。舒曼从母亲身上所承袭的热诚而敏感的个性,可说是他成年以后精神发展的基因。1817年,舒曼初随昆施(gottfried kuntzsch)学习钢琴,此时便已崭露出即席创作的天才。1819年,他欣赏了莫薛勒斯(moschles)的演奏之后,得到父亲的支持,立志成为钢琴家,从此努力不懈。1826年,父亲骤然辞世。 1828年3月,舒曼在母亲的要求下,前往莱比锡改学法律。这个决定使舒曼至感痛苦。   莱比锡是全德音乐文化中心,这里聚集着许多优秀的艺术家,各种艺术活动都非常频繁活跃。具有强烈艺术家气质的舒曼,一到莱比锡就被这里活跃的艺术空气所吸引。在学校里,教授枯燥的法律课程命他感到索然无味,而音乐却使他感到格外的亲切。他几乎每天都在从事音乐活动。为了达到高超的钢琴演奏水平,他拜当时著名的钢琴教师里希·维克为师。两年后,舒曼在音乐艺术上的造诣与成就使他声誉大振。他公开举行的演奏会得到了音乐界的普遍承认与好评。于是他终于说服母亲,选择了音乐艺术的道路。1830年,他搬进了维克老师的家中潜心学琴。他时时抱怨老师的授课速度太慢,为了迅速提高技能,他别出心裁地用一根细绳把手指吊挂在天花板上偷偷练琴,试图以此加强手指触键的灵活性与力度。但是,错误的方法使他的手指受到了严重损伤,他想成为伟大的钢琴家的理想从此破灭了。这个意外的不幸对他的心灵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是挫折并没有把他的精神与毅力摧毁。不久,他把目标转向音乐创作与音乐评论方面,在新的音乐领域中开拓自己的艺术道路。三十年代是他钢琴创作最活跃的全盛时期,许多钢琴小品与曲集都是这时期的作品。   1810年6月8日,舒曼生于茨维考城。父亲是个颇有文化修养的书商,母亲是一位外科医生的女儿。舒曼7岁时向教堂管风琴师J.G.孔奇学习钢琴,12岁开始尝试创作。他在中学时代便深受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特别喜爱G.G.拜伦、J.保尔、E.T.A.霍夫曼等人的作品。   1828年舒曼遵母命进莱比锡大学攻法律。他对此毫无兴趣,不久便放弃。1830年从钢琴家F.维克学习钢琴,同时向H.L.E.多恩学习作曲理论。当时他立志要做一个钢琴家,但由于手指受伤,不得不放弃钢琴转向作曲。1830~1840年间,舒曼创作了大量钢琴作品,他的音乐才能得到了充分发挥。   1834年,他创办了音乐评论刊物《新音乐杂志》并任主编。四十年代他不断扩大音乐创作的范围,写了不少声乐曲、交响曲、室内乐重奏曲、清唱剧、歌剧等,如著名的《a小调钢琴协奏曲》、《曼弗列德序曲》、声乐套曲《诗人之恋》、《女人的爱情与生活》及第一、二、三、四交响曲。同时应门德尔松的邀请,任教于莱比锡音乐学院。舒曼同维克老师的女儿克拉拉相恋多年,但他们的爱情却遭到维克的坚决反对。维克在这一方面对舒曼十分残酷,以至使他患了精神忧郁症。直到1840年8月1日,莱比锡法庭才终于裁决了他们的婚姻悬案,使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舒曼的音乐创作十分注重于人物内在感情的描写。他喜欢标题音乐,并经常描写一些梦幻的世界。他的钢琴作品形式短小。但在旋律、和声上、节奏上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和独到之处,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因此他被人们称为“音乐诗人”。   1843年F.门德尔松建立莱比锡音乐学院,舒曼应邀在该校任教。次年随克拉拉去俄国旅行演出,回国后迁居德累斯顿。40年代舒曼的创作重点从钢琴音乐和艺术歌曲转到交响音乐、协奏曲、室内乐、戏剧音乐等大型体裁方面。   1848—1849年德国爆发革命,舒曼受到革命浪潮的激励,精神振奋,这在他的创作中留下了鲜明的印记。1850年舒曼居住在杜塞尔多夫,担任了该市的管弦乐团和合唱团的指挥。但是由于早已潜在的神经系统疾病的急剧恶化,1853年辞去指挥职务。   1854年,他因精神病恶化而丧失了理智,甚至连妻子也认不出了。一个严寒的冬日,他竟跳进冰冷的莱茵河里企图自杀,幸而被救并送进了精神病院,但他始终未得到完全的恢复。   1856年7月29日,舒曼在爱妻克拉拉的怀中安然逝去,终年46岁。   创作风格   旋律特征   舒曼钢琴作品的主要特色,乃在于其深具个性化的诗意表现,而旋律是呈显其特色的主要媒介。   舒曼钢琴作品在曲式上所表现的独特性,最主要乃源自其音乐诗化之理想。他曾说过:音乐是诗的最大潜能。舒曼认为,做为艺术家,道德应成为一个诗人,并且努力达到诗的悟性。这种铭刻于心的理念,使他的音乐如同富于幻想的诗,自由地从凝固的形式中解放出来,用以表达自己的理想世界。   舒曼的主要钢琴作品在多完成于一八三九年之前,也就是热情洋溢的青年时期。这个时期的舒曼习惯于在钢琴上倾诉自己的情感。一篇篇的钢琴作品,其实就是他一篇篇的生活日记。作品中所涌现旋律,也大都是可歌性的语法。而在诗学的影响下,其作品的旋律,也往往离不开方正的二小节、四小节、八小节的乐句组成。这使得他的旋律显示出极为热情内敛而不虚华外烁的线条。它在钢琴的中间音域以平和的音程进行,所表达的无限性内涵,必须像“朗诵诗”一般地反复寻味,才能得到深切的同情共感。   大致上,舒曼钢琴作品的旋律,有如下五种特征:   1、以相同的旋律语法,使用在不同的作品中,而成为特有的笔调。   2、偏爱以上拍开始的旋律。   3、绝少使用附加的装饰音。   4、常以对位手法卡农或赋格处理旋律。这是舒曼孜孜钻研巴哈作品所获得的理念。   5、常以模进手法处理旋律。进而达到转调、简化或扩展的目的。   节奏特征   “节奏”是舒曼钢琴音乐中,重要而有力的表达手法。经由节奏和拍子之间奥妙而多样的变化,产生了‘舒曼风节奏’所特有的飘逸性,这种飘逸性的不安定内涵,明显地是经由重音的拖延所造成而这种重音的不规律出现,大多来自切分音的大量使用,当节奏重音和拍子重音无法同时落下时,节奏韵律就失去了惯有的重量感,因而呈现出强烈的不安定个性。   舒曼惯用的节奏规律,大体有台下几种模式:等节奏(homorhythmus)、互补节奏(komplementarrhythmus)、纠缠节奏(konfliktrhythmus)   以不等分节奏相互遇合的旋律与伴奏,在舒曼的钢琴作品中,较常以2:3的形态出现于内敛的乐段。这种节奏或多或少呈显了舒曼在现实与理想的冲突中,潜藏于灵魂深处的自我挣扎。   和声特征   和声也是舒曼钢琴作品呈显其特殊风格的表达手法之一。虽然舒曼的和声理念主要承袭自贝多芬和舒伯特,但浪漫主义追求无限美的思想,以及舒曼自身耽于梦想的主观性格,更驱使他极力寻求多样化而富于特性的和声效果。   舒曼特性和声的手法,主要有如下五种:   1、避免使用原位主和弦。舒曼为了达到调性感的消失,常使主和弦以隐伏的姿态出现,甚或将之排队而藉著“虚为终止”(v——vi)迅速转调。   2、经常使用转位和弦。特别是边疆六和弦,以造成音乐的飘浮性。   3、经常使用和声外音。   4、经常使用“副属和弦”与“拿坡里六和弦”(neapolitanische)。由此造成调性的扩展或藉以扩张终止式。   5、运用“持续低音”(orgelpunkt)。藉此以造成和声的混淆,使音乐产生不协和的色彩。   后世影响   舒曼是浪漫主义音乐成熟时期的代表之一,生性热情敏感,并且有民主主义思想。1834年创办《新音乐杂志》,对改变当时陈腐的音乐空气,促进浪漫艺术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浪漫主义音乐是欧洲音乐文化进程中一种特定的音乐思潮和创作倾向。浪漫主义时期是个钢琴特性小品盛行的年代,作曲家们都致力于创作形式各样的特性小品。舒曼作为19世纪上半叶德国音乐文化史上最突出的人物,在他的生活和艺术创造上,深刻地反映出了德国的浪漫主义的优点和弱点。他无疑也是这支浩荡大军中的一员。舒曼在直接继承贝多芬的古典主义风格,发展舒伯特和韦伯的德国进步浪漫主义传统的同时,他使幻想曲、随想曲具有了在他以前从未有过的重要性,间奏曲在他的笔下成为了独立的钢琴作品。“阿拉伯风格曲”、“新事曲”、“幽默曲”这些体裁名称也首次被舒曼运用在钢琴作品中。最重要的是,舒曼借用了舒伯特创作的声乐套曲的形式,如同诗人将感情浓缩在数行诗中,将他的自身经历像日记般记载在精简而富有特性的小品上,然后将之连成套曲,表达完整的诗意。他首创了钢琴小品套曲这一体裁形式,这成为他区别于同一时期其他作曲家的重要标志。舒曼的钢琴小品套曲的创作风格、创作技法,如标题性,在音乐思维中掺合着文学思维,切分、赫米奥拉节奏的运用等手法对19世纪中、后期乃至19世纪后的各个乐派的众多作曲家们在钢琴小品创作上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物评价   舒曼狂喜的、热情的精力增加了他音乐的个人特征。他关注高于他内在自我和灵感的源泉,无论是霍夫曼还是克拉拉。这种思想几乎是意识流的,造就了奇迹般的具有独创性的形式——在此之前,从未有像《狂欢节》或者《C大调幻想曲》那样的作品问世。   罗伯特·舒曼是19世纪德国浪漫主义音乐的典型代表人物,他的浪漫主义精神主要是受到家庭和时代的影响而形成,这个时代流行的唯心主义哲学、浪漫主义文学以及浪漫主义音乐塑造了浪漫主义音乐家舒曼。舒曼是属于十九世纪的,也是属于后世的,舒曼的音乐创作和音乐评论,更重要的是他那种精神,对后世乐坛产生深刻而长远的影响。
查看更多
Robert Schumann
全部歌曲(209首)
 
歌曲
歌手
专辑
 
< 1 ··· 3 4 5 6 7 ···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