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盖布瑞尔(Peter Gabriel)生于1950年2月13日,出生地是英国伦敦,他是个音乐鬼才,不但是乐团主唱,而键盘、敲击乐、直笛、以及合成乐器都是拿手绝活。Peter Gabriel是1970年代红极一时的摇滚乐团「创世纪」(Genesis)的团长,鼎鼎大名的摇滚乐巨星Phil Collins则是乐团的鼓手。就摇滚乐的领域而言,创世纪乐团让所谓的「激进摇滚乐」(Progressive Rock)成为更华丽、更具戏剧性的乐风。   后来Peter Gabriel单飞之后,在事业上的企图心依然不减,但在创作上却呈现更为细致的乐风。1977年,他以「Peter Gabriel」的同名专辑首次作个人演出。他也开始尝试乐风更为晦暗、更富有知性、以及更前卫、更电子化的演出。这张专辑以及1978与1980随之而来的两张同名专辑,使Peter Gabriel成为一位知名的偶像派艺人。在1982年的《Security》专辑中,他开始向主流音乐靠拢,专辑中《Shock the Monkey》一曲,使他首次打入排行榜前40名,同时也获得葛莱美奖的提名,如此也才有1986年《So》这张专辑的多白金唱片销售盛况。   当时,MTV开始流行,Peter Gabriel的MTV风格极具独创性,《So》这张专辑中的单曲《大榔头》(Sledge Hammer)也成为其第一首排行榜冠军歌曲;该首单曲的MTV也成为滚石杂志的年度音乐录像带第一名大奖,在当年总共赢得了九个MTV的奖项。   开始尝试电影配乐   音乐事业的成功,并没有使Peter Gabriel的音乐逐渐走入商业化的死胡同中,他甚至开始进行电影配乐的多方尝试。1984年开始,他首次担任电影配乐专辑的制作人,作品《再看我一眼》(Against All Odds)真的是叫好又叫座,Phil Collins深情主唱主题曲《Against All Odds》大受乐迷欢迎,这固然是专辑成功之关键,而Peter Gabriel的制作功力也功不可没。1985年的《鸟人》(Birdy)、1989年的《基督最后诱惑》(The Last Temptation of Christ)两张创作作品,以及晚近1998年的《X情人》(City of Angels)等制作,在在都显露出他在摇滚乐音乐表演创作之外的才华。   话说1985年,他在电影配乐方面的处女作也出炉了,他为大导演Alan Parker作品《鸟人》(Birdy)配乐,即获得当年坎城影展评审团大奖的肯定。在这张专辑中,Gabriel巧妙地运用电子合成乐器,意图描绘出片中主角意识与潜意识的起伏交迭、影像与梦魇的纠缠缭绕。   1989年,另一美国资深导演史科西斯(Martin Scorsese)备受争议的作品《基督最后诱惑》(The Last Temptation of Christ),由William Dafoe(饰演耶稣)、Harvey Keitel(饰演犹大)与Barbara Hershey(饰演诱惑耶稣,并使耶稣幻想与其发生性关系的女子Mary Magdalene)等演技派红星主演;而有「变色龙」之称的摇滚乐手David Bowie也在片中轧了一角,饰演古罗马知名的行政长官Pontius Pilate。这部电影主要改编自希腊克里特岛的著名小说家、同时也是知名诗人与哲学家卡桑札契斯(Nikos Kazantzaki)的同名作品,将耶稣描绘成一个常常陷入自我怀疑的凡人形象,经过百般不愿的挣扎过程,最后接受了他自身所具有的神性,以及无法摆脱的最终命运。   由于故事的地理背景在中亚,具有浓厚的非西方文化色彩,史科西斯找到Gabriel为他配乐,该片配乐《Passion》现已经成为世界音乐中「World-beat」音乐类型的经典代表作。所谓「World-beat」音乐是指一种民族音乐色彩浓厚,以「非西方」音乐文化为根源的音乐,在特色上,强调对敲击乐的应用,而且节奏感强烈。这张专辑可以说是Gabriel长期以来投入世界音乐领域所累积出来的一个艺术成就。专辑中的声音炫烂美丽,其所营造出的声音氛围,对于这部富有灵性的钜片来说,可以充分引发观众之共鸣。在创作前,Gabriel深入土耳其、非洲赛内加尔(Senegal)与埃及等地搜集原野中的民族音乐原音;虽然一听就可以察觉到专辑中浓厚的中东风味,但Gabriel巧妙地融合了古代与现代的音乐,终究让这张专辑超越了地域与时间的限制,展现出世界音乐所具有的「民族╱世界融合」(ethnic/global)以及「古代╱现代」(ancient/modern)等二元性。   节奏感鲜明、实验风格强烈已然成为Gabriel的特色之一,在贴近世界音乐风格的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这张专辑的宗教音乐色彩,但是经过Gabriel的创作与挥洒,背景所呈显的缥缈人声又是如此令人动容,风格诡异中又带着悠远宽阔的New Age表现手法,十足地耐人寻味。于是这张《基督最后诱惑》的电影配乐《Passion》专辑,不但获得1989年第32届葛莱美奖「年度最佳New Age专辑」,同时也获得最佳电影配乐的提名。   富有浓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在当代的摇滚音乐史上,Peter Gabriel可说是一位极为特立独行的艺人,他从早期的非主流前卫曲风,发展到后来成为一位流行音乐巨星,最后更成为一位世界音乐的爱好者,其创作历程的变迁与发展可说是精采纷呈。   Peter Gabriel对于世界音乐的兴趣,可以说是导因于他本身浓厚的人道主义精神。1980年他发行了《Peter Gabriel》为名的专辑,这是他的第三张唱片,而他在音乐艺术上的成就也有了进一步的突破;从此,他不但被视为摇滚乐中最具有创新精神的艺人,同时也是最富有政治关怀的艺人之一。专辑中第10轨名为《Biko》的歌曲,是用来纪念一位南非的反种族隔离运动者(anti-apartheid activist),歌曲中有浓厚的南非音乐色彩,而这首歌也在80年代南非对抗白人政府的局势中,成为反对运动主题曲中最受瞩目的一首。从此,Gabriel与世界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同时他也成为西方艺人中最关心第三世界人权运动发展的人之一。   对世界音乐的发展多有贡献   1983年,他主办「音乐、艺术与舞蹈的世界节庆」(WOMAD─World of Music, Arts, and Dance Festival),为了筹设财源,他与Genesis时期的老伙伴进行一次复合的演出;在Gabriel的大力推动之下,WOMAD节庆成为世界音乐的年度盛事,并且曾经数度发行纪念专辑。例如在《WOMAD:An Introduction to World Music-Vol.1》专辑中,来自于印尼巴里岛(Bali)、巴基斯坦、爱尔兰(Willie Clancy)与南美哥伦比亚(Toto La Momposina)等地的艺人齐聚一堂,为当时方兴未艾的世界音乐形式,留下一笔特别的纪录。1993年后,Gabriel带领着澳洲的「斗室乐团」(the Crowded House)、英国曼彻斯特的James合唱团、以及作风向来特立独行的爱尔兰光头女歌手席妮欧康纳(Sinead O`Connor)等人在美国境内进行WOMAD的巡回演出。顺道一提,据说席妮欧康纳是Gabriel于九○年代初离婚后,再度觅得的爱侣。1996年,WOMAD到意大利威尼斯举行音乐嘉年华会,也发行了《WOMAD Live at the Carnival of Venice》这张专辑,显示Gabriel为世界音乐乐界所付出的努力与贡献。   1986年与1988年,他分别参与了两个由国际人权协会(Amnesty International)所主办的世界巡回演出,其它参与者还有英国的Sting、加拿大的Bryan Adams、以及爱尔兰的U2合唱团、美国的Bruce Springsteen与Tracy Chapman等人。约略在参加世界人权巡回慈善演唱会的同时,Peter Gabriel开始着手进行世界音乐的创作,并且成立了Real World。他所自创的Real World唱片公司,经营得有声有色,目前,他正负责执行公司的许多媒体计划,这也是他在WOMAD音乐节之外,最积极实际的努力。
  彼得·盖布瑞尔(Peter Gabriel)生于1950年2月13日,出生地是英国伦敦,他是个音乐鬼才,不但是乐团主唱,而键盘、敲击乐、直笛、以及合成乐器都是拿手绝活。Peter Gabriel是1970年代红极一时的摇滚乐团「创世纪」(Genesis)的团长,鼎鼎大名的摇滚乐巨星Phil Collins则是乐团的鼓手。就摇滚乐的领域而言,创世纪乐团让所谓的「激进摇滚乐」(Progressive Rock)成为更华丽、更具戏剧性的乐风。   后来Peter Gabriel单飞之后,在事业上的企图心依然不减,但在创作上却呈现更为细致的乐风。1977年,他以「Peter Gabriel」的同名专辑首次作个人演出。他也开始尝试乐风更为晦暗、更富有知性、以及更前卫、更电子化的演出。这张专辑以及1978与1980随之而来的两张同名专辑,使Peter Gabriel成为一位知名的偶像派艺人。在1982年的《Security》专辑中,他开始向主流音乐靠拢,专辑中《Shock the Monkey》一曲,使他首次打入排行榜前40名,同时也获得葛莱美奖的提名,如此也才有1986年《So》这张专辑的多白金唱片销售盛况。   当时,MTV开始流行,Peter Gabriel的MTV风格极具独创性,《So》这张专辑中的单曲《大榔头》(Sledge Hammer)也成为其第一首排行榜冠军歌曲;该首单曲的MTV也成为滚石杂志的年度音乐录像带第一名大奖,在当年总共赢得了九个MTV的奖项。   开始尝试电影配乐   音乐事业的成功,并没有使Peter Gabriel的音乐逐渐走入商业化的死胡同中,他甚至开始进行电影配乐的多方尝试。1984年开始,他首次担任电影配乐专辑的制作人,作品《再看我一眼》(Against All Odds)真的是叫好又叫座,Phil Collins深情主唱主题曲《Against All Odds》大受乐迷欢迎,这固然是专辑成功之关键,而Peter Gabriel的制作功力也功不可没。1985年的《鸟人》(Birdy)、1989年的《基督最后诱惑》(The Last Temptation of Christ)两张创作作品,以及晚近1998年的《X情人》(City of Angels)等制作,在在都显露出他在摇滚乐音乐表演创作之外的才华。   话说1985年,他在电影配乐方面的处女作也出炉了,他为大导演Alan Parker作品《鸟人》(Birdy)配乐,即获得当年坎城影展评审团大奖的肯定。在这张专辑中,Gabriel巧妙地运用电子合成乐器,意图描绘出片中主角意识与潜意识的起伏交迭、影像与梦魇的纠缠缭绕。   1989年,另一美国资深导演史科西斯(Martin Scorsese)备受争议的作品《基督最后诱惑》(The Last Temptation of Christ),由William Dafoe(饰演耶稣)、Harvey Keitel(饰演犹大)与Barbara Hershey(饰演诱惑耶稣,并使耶稣幻想与其发生性关系的女子Mary Magdalene)等演技派红星主演;而有「变色龙」之称的摇滚乐手David Bowie也在片中轧了一角,饰演古罗马知名的行政长官Pontius Pilate。这部电影主要改编自希腊克里特岛的著名小说家、同时也是知名诗人与哲学家卡桑札契斯(Nikos Kazantzaki)的同名作品,将耶稣描绘成一个常常陷入自我怀疑的凡人形象,经过百般不愿的挣扎过程,最后接受了他自身所具有的神性,以及无法摆脱的最终命运。   由于故事的地理背景在中亚,具有浓厚的非西方文化色彩,史科西斯找到Gabriel为他配乐,该片配乐《Passion》现已经成为世界音乐中「World-beat」音乐类型的经典代表作。所谓「World-beat」音乐是指一种民族音乐色彩浓厚,以「非西方」音乐文化为根源的音乐,在特色上,强调对敲击乐的应用,而且节奏感强烈。这张专辑可以说是Gabriel长期以来投入世界音乐领域所累积出来的一个艺术成就。专辑中的声音炫烂美丽,其所营造出的声音氛围,对于这部富有灵性的钜片来说,可以充分引发观众之共鸣。在创作前,Gabriel深入土耳其、非洲赛内加尔(Senegal)与埃及等地搜集原野中的民族音乐原音;虽然一听就可以察觉到专辑中浓厚的中东风味,但Gabriel巧妙地融合了古代与现代的音乐,终究让这张专辑超越了地域与时间的限制,展现出世界音乐所具有的「民族╱世界融合」(ethnic/global)以及「古代╱现代」(ancient/modern)等二元性。   节奏感鲜明、实验风格强烈已然成为Gabriel的特色之一,在贴近世界音乐风格的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这张专辑的宗教音乐色彩,但是经过Gabriel的创作与挥洒,背景所呈显的缥缈人声又是如此令人动容,风格诡异中又带着悠远宽阔的New Age表现手法,十足地耐人寻味。于是这张《基督最后诱惑》的电影配乐《Passion》专辑,不但获得1989年第32届葛莱美奖「年度最佳New Age专辑」,同时也获得最佳电影配乐的提名。   富有浓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在当代的摇滚音乐史上,Peter Gabriel可说是一位极为特立独行的艺人,他从早期的非主流前卫曲风,发展到后来成为一位流行音乐巨星,最后更成为一位世界音乐的爱好者,其创作历程的变迁与发展可说是精采纷呈。   Peter Gabriel对于世界音乐的兴趣,可以说是导因于他本身浓厚的人道主义精神。1980年他发行了《Peter Gabriel》为名的专辑,这是他的第三张唱片,而他在音乐艺术上的成就也有了进一步的突破;从此,他不但被视为摇滚乐中最具有创新精神的艺人,同时也是最富有政治关怀的艺人之一。专辑中第10轨名为《Biko》的歌曲,是用来纪念一位南非的反种族隔离运动者(anti-apartheid activist),歌曲中有浓厚的南非音乐色彩,而这首歌也在80年代南非对抗白人政府的局势中,成为反对运动主题曲中最受瞩目的一首。从此,Gabriel与世界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同时他也成为西方艺人中最关心第三世界人权运动发展的人之一。   对世界音乐的发展多有贡献   1983年,他主办「音乐、艺术与舞蹈的世界节庆」(WOMAD─World of Music, Arts, and Dance Festival),为了筹设财源,他与Genesis时期的老伙伴进行一次复合的演出;在Gabriel的大力推动之下,WOMAD节庆成为世界音乐的年度盛事,并且曾经数度发行纪念专辑。例如在《WOMAD:An Introduction to World Music-Vol.1》专辑中,来自于印尼巴里岛(Bali)、巴基斯坦、爱尔兰(Willie Clancy)与南美哥伦比亚(Toto La Momposina)等地的艺人齐聚一堂,为当时方兴未艾的世界音乐形式,留下一笔特别的纪录。1993年后,Gabriel带领着澳洲的「斗室乐团」(the Crowded House)、英国曼彻斯特的James合唱团、以及作风向来特立独行的爱尔兰光头女歌手席妮欧康纳(Sinead O`Connor)等人在美国境内进行WOMAD的巡回演出。顺道一提,据说席妮欧康纳是Gabriel于九○年代初离婚后,再度觅得的爱侣。1996年,WOMAD到意大利威尼斯举行音乐嘉年华会,也发行了《WOMAD Live at the Carnival of Venice》这张专辑,显示Gabriel为世界音乐乐界所付出的努力与贡献。   1986年与1988年,他分别参与了两个由国际人权协会(Amnesty International)所主办的世界巡回演出,其它参与者还有英国的Sting、加拿大的Bryan Adams、以及爱尔兰的U2合唱团、美国的Bruce Springsteen与Tracy Chapman等人。约略在参加世界人权巡回慈善演唱会的同时,Peter Gabriel开始着手进行世界音乐的创作,并且成立了Real World。他所自创的Real World唱片公司,经营得有声有色,目前,他正负责执行公司的许多媒体计划,这也是他在WOMAD音乐节之外,最积极实际的努力。
查看更多
Peter Gabriel
全部歌曲(299首)
 
歌曲
歌手
专辑
 
< 1 ··· 11 12 13 14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