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索·普列多斯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一日在堪萨斯市出生,他是好莱坞的电影作曲家们少数,曾经接受全方位的电影教育的专业人才。   他在南加大的电影系里接受过导演、摄影、剪接和音响等专业训练,而且一路读到了硕士学位,他的同学们后来不是做导演,就是做摄影师和剪接师,只有他在音乐世界中找到自己的天地。   他从小就生活在音乐的环境中,父亲是小提琴家,母亲也是名气相当的钢琴家,他七岁开始学琴的时候就立志想当钢琴师,十二岁时颇有天份的他参加了爵士乐团吹萨克斯风赚生活费,那时候,好好做一位古典音乐乐师是他的人生最高理想,所以他选择到南加大的音乐学院就读,可是当时的音乐教育强调二十世纪现代音乐,强调理论课程,很快就让他觉得索然乏味,他读大学的年代正是知识青年反越战,反传统的激烈年代,他和年轻人同样爱上了披头四合唱团。   于是他很快就转系,改读南加大电影系,他转系的三个动机是:1.好莱坞的知名作曲家米克劳斯.罗萨(Miklos Rosza)当时正在南加大教电影音乐,他正巧就是罗萨迷;2.钢琴系的系主任是知名的约翰.克朗,3.他的女朋友也在南加大念书。   可是他才进去念,罗萨就退休了,接任的电影作曲老师戴维很清楚地告诉他:「在写下电影音乐之前,一定要有感性和知性的基础。」意思就是说在创作音乐之前,一定要先彻底明白剧情重点,巴索一生都信奉这个理念。   每位作曲家的发迹难免都有些传奇故事,巴索因为读了南加大电影系才认识了在那里任教的导演约翰.米辽士(John Milius),在他的赏识下才得以进军影坛;认识了保罗.范赫文(Paul Verhoeven)更确定了他的配乐王国。   在约翰.米辽士的鼓励和怂恿下,巴索先是替《伟大的星期三(Big Wednesday)》写剧本,后来才又负责电影音乐工作,这部电影描写的夏威夷冲浪好手的故事, 巴索采用了大型的管弦音乐来表现冲浪高手的浪漫豪情,也要带出美国势力入侵夏威夷的文化碰撞影响,一鸣惊人,奠定了他在作曲界发展的基础。   接下来,约翰.米辽士又请巴索替《王者之剑(Conan the Barbarian)》作曲,《王者之剑》是阿诺从欧洲进军好莱坞的关键作品,那时候的阿诺空有一身肌肉,表演没有深度也没有趣味,电影也只能从古典传奇上去着力,更重要的是这部电影描写地球洪荒的人类蛮性,角色之间基本用不到对白,米辽士当时要求的就是虽然是个虚构的神话故事,但是要有历史的质感,既然没有对话,就要让观众听见音乐,就知道角色心情和遭遇情境,电影开场前三十分钟的画面只有三分钟有旁白,其它的二十七分钟全要靠音乐来强化画面的剧情张力,他因此戏称自己简直就是替一部默片在做配乐了。   电影中虽然很少对话,但是电影音乐可以用人声合唱来突显戏剧感情,巴索把整个音乐的构想整整放在心里营酿了快一年,电影拍摄的时候,他还跟着外景队到西班牙外景地实地感受导演的美术戏剧质感,灵感和创意就这样潜进了他的心灵意识之中,到了最后三个月才开始工作,从乐谱到乐团,从音乐到画面,用法国号吹奏出的「Anvil of Crom」,果然气势磅礴,合唱的力量更让人感觉到茹毛饮血的原始暴力,整体效果非常杰出,获得乐评人和影评人的极高赞美。   巴索的另一部代表性作品是《机器战警(Robocop)》,这是荷兰暴力导演保罗.范赫文(Paul Verhoeven)的代表性电影,已经濒临死亡的警察,最后只剩一颗脑袋,肉身全成了机器,继续来执法,绝对暴力,绝对残忍,游走于半人半机器的扭曲人生,面对这样一个科幻又挑战人性题材,如何找到最适合的音乐调性就充满了挑战性。   电影公司站在营销的立场上,认为年轻一代的观众才会喜欢这部电影的暴力美学和科学奇想,因此,音乐的表现上就应该多用年轻人听得进去,也容易听得有感觉的庞克摇滚音乐;可是,巴索不同意,他认为半人半机器的《机器战警》在安良除暴时,应该有大快人心的战争效果,电源被切掉,生物记忆和计算机记忆天人交战的时刻,更应该有深入人心黑暗世界的音乐描写,这些都是交响乐才能掌握表现的情感。   在现代和古典的拉锯战之后,出现妥协性的结果:就是除了管弦乐之外,也同样夹混了电子合成器来表现摇滚庞克音乐。在着名的「艾比之路」录音间录音的时候,巴索还特别拿了录音室里的灭火器来敲大锣,营造出机器战警带着铁身去办案的震撼效果。   1997年,他和保罗.范赫文在相交十二年之后,再次合作了《星舰战将(Starship Troopers)》。   《星舰战将》描写二十三世纪,人类和外层空间的虫族争夺宇宙生机,互相发动致命毁灭性攻击的故事。这是一部采用电动玩具攻击按键构想的作品,人类军队从头到尾就是不停地对虫族怪兽扣扳机,用最强的火力去射杀体型庞大,杀伤力极强的虫族怪兽,巴索的诠释就是透过九十六位乐师所营造出来的巨大音乐震撼,来诠释这部未来世纪的大场面杀伐戏,在他的想象世界中,这 巨大的乐团编制目的就是想达成一种类似二次世界大战电影,盟军攻略德军的作战效果,音乐结构很简单,撩动观众同仇敌忾的情绪成为全片唯一的诉求。   好莱坞的科幻电影都会面临一个难题:如何超越约翰.威廉斯的《星际大战》系列?因为所有的科幻电影都是未来式,未来的世界究竟该用什 样的氛围与结构来表现呢?因为是未来式,所以没有标准答案,可以任由创作者自己去构想发挥的,可是约翰.威廉斯竖立的标竿是那 优异鲜明,多数后继者不是掉入他的模式,就是想要创新却变得四不像,而《星际大战》那重由铜管主导,气势恢宏的史诗音乐,更是后继创作者难以超越的威廉斯障碍。   巴希尔接下《星舰战将》的作曲工作时,就和导演保罗范赫文研商如何另辟蹊径,不要走《星际大战》那种浪漫传奇的史诗结构。巴索的作法是强化人和虫的对立现象,只要是人类谈梦谈理想谈宇宙未来视野的浪漫戏分,他会大量使用器乐来表现人类在「适者生存」的外层空间生存大赛中的情境,至于可怕的虫族,就留给专门制造低沈震撼的恐怖音效去加油添醋了。   巴索另外一部脍炙人口的作品要算《猎杀红色十月(The Hunt For Red October)》了,那是一部生不逢辰的电影,小说家汤姆.克兰西(Tom Clancy)的原着原本强调冷战时期的美苏紧张关系,描写1984年时苏联核舰意图攻击美国,艾力克.鲍德温饰演的杰克.雷恩(这个角色原本是汤姆.克兰西的小说英雄,后来由哈里逊.福特接手,才成为票房偶像)出面斡旋才化解了危机,但是电影直到1990年才推出,那时苏联帝国已经全面败退,即将瓦解,电影被迫大幅修改剧情,使得原本希望自己的音乐能有帝俄风情史诗的巴索,只能转而去谱 写带有惊悚风味的音乐,不过一首「Hymn To Red October(红色十月颂)」还是威武动人。   巴索其实也很善于动物电影的音乐表现,着名的人兽深情电影如《白牙(White Fang)》、《威鲸闯天关(Free Willy)》和《森林王子(The Jungle Book)》都出自他的手笔,这类电影同样要表现人与自然相亲相爱,则一片美好;互为仇敌,则必酿灾害的基本理念,在音乐的结构上也是有大自然的宽厚乐声和人兽对立的冲突矛盾,观众从音乐上就可以明显听出戏剧焦点和情感。   巴索在乐坛上也有一些趣味佳绩,例如在一九八七年替女星米兰妮.葛里菲斯主演的科幻冒险电影《樱桃两千cherry 20000》所谱写的音乐cd竟然在一场拍卖会上以二千五百美金的天价售出,成为唱片史上最贵的唱片。   巴索很重视家庭,也鼓励女儿卓伊从事音乐创作,卓伊在七岁的时候老缠着工作中的爸爸,间接帮助老爸完成了《王者之剑》中一首「圣赞」的音乐,所以巴希尔内举不避亲,就把卓伊列为这首音乐的共同作曲家,《星舰战将》中她也是老爸音乐的演奏家之一,继承父业,为期不远。   1998年,他和瑞典导演比利.欧葛斯特合作,改编法国文豪雨果的名作《悲惨世界(Les Miserables)》,虽然有人看好这是他最接近奥斯卡金像奖的一次机会,最后还是没有金奖罩顶,如今撒手人寰,想必留下了无数遗憾。
  巴索·普列多斯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一日在堪萨斯市出生,他是好莱坞的电影作曲家们少数,曾经接受全方位的电影教育的专业人才。   他在南加大的电影系里接受过导演、摄影、剪接和音响等专业训练,而且一路读到了硕士学位,他的同学们后来不是做导演,就是做摄影师和剪接师,只有他在音乐世界中找到自己的天地。   他从小就生活在音乐的环境中,父亲是小提琴家,母亲也是名气相当的钢琴家,他七岁开始学琴的时候就立志想当钢琴师,十二岁时颇有天份的他参加了爵士乐团吹萨克斯风赚生活费,那时候,好好做一位古典音乐乐师是他的人生最高理想,所以他选择到南加大的音乐学院就读,可是当时的音乐教育强调二十世纪现代音乐,强调理论课程,很快就让他觉得索然乏味,他读大学的年代正是知识青年反越战,反传统的激烈年代,他和年轻人同样爱上了披头四合唱团。   于是他很快就转系,改读南加大电影系,他转系的三个动机是:1.好莱坞的知名作曲家米克劳斯.罗萨(Miklos Rosza)当时正在南加大教电影音乐,他正巧就是罗萨迷;2.钢琴系的系主任是知名的约翰.克朗,3.他的女朋友也在南加大念书。   可是他才进去念,罗萨就退休了,接任的电影作曲老师戴维很清楚地告诉他:「在写下电影音乐之前,一定要有感性和知性的基础。」意思就是说在创作音乐之前,一定要先彻底明白剧情重点,巴索一生都信奉这个理念。   每位作曲家的发迹难免都有些传奇故事,巴索因为读了南加大电影系才认识了在那里任教的导演约翰.米辽士(John Milius),在他的赏识下才得以进军影坛;认识了保罗.范赫文(Paul Verhoeven)更确定了他的配乐王国。   在约翰.米辽士的鼓励和怂恿下,巴索先是替《伟大的星期三(Big Wednesday)》写剧本,后来才又负责电影音乐工作,这部电影描写的夏威夷冲浪好手的故事, 巴索采用了大型的管弦音乐来表现冲浪高手的浪漫豪情,也要带出美国势力入侵夏威夷的文化碰撞影响,一鸣惊人,奠定了他在作曲界发展的基础。   接下来,约翰.米辽士又请巴索替《王者之剑(Conan the Barbarian)》作曲,《王者之剑》是阿诺从欧洲进军好莱坞的关键作品,那时候的阿诺空有一身肌肉,表演没有深度也没有趣味,电影也只能从古典传奇上去着力,更重要的是这部电影描写地球洪荒的人类蛮性,角色之间基本用不到对白,米辽士当时要求的就是虽然是个虚构的神话故事,但是要有历史的质感,既然没有对话,就要让观众听见音乐,就知道角色心情和遭遇情境,电影开场前三十分钟的画面只有三分钟有旁白,其它的二十七分钟全要靠音乐来强化画面的剧情张力,他因此戏称自己简直就是替一部默片在做配乐了。   电影中虽然很少对话,但是电影音乐可以用人声合唱来突显戏剧感情,巴索把整个音乐的构想整整放在心里营酿了快一年,电影拍摄的时候,他还跟着外景队到西班牙外景地实地感受导演的美术戏剧质感,灵感和创意就这样潜进了他的心灵意识之中,到了最后三个月才开始工作,从乐谱到乐团,从音乐到画面,用法国号吹奏出的「Anvil of Crom」,果然气势磅礴,合唱的力量更让人感觉到茹毛饮血的原始暴力,整体效果非常杰出,获得乐评人和影评人的极高赞美。   巴索的另一部代表性作品是《机器战警(Robocop)》,这是荷兰暴力导演保罗.范赫文(Paul Verhoeven)的代表性电影,已经濒临死亡的警察,最后只剩一颗脑袋,肉身全成了机器,继续来执法,绝对暴力,绝对残忍,游走于半人半机器的扭曲人生,面对这样一个科幻又挑战人性题材,如何找到最适合的音乐调性就充满了挑战性。   电影公司站在营销的立场上,认为年轻一代的观众才会喜欢这部电影的暴力美学和科学奇想,因此,音乐的表现上就应该多用年轻人听得进去,也容易听得有感觉的庞克摇滚音乐;可是,巴索不同意,他认为半人半机器的《机器战警》在安良除暴时,应该有大快人心的战争效果,电源被切掉,生物记忆和计算机记忆天人交战的时刻,更应该有深入人心黑暗世界的音乐描写,这些都是交响乐才能掌握表现的情感。   在现代和古典的拉锯战之后,出现妥协性的结果:就是除了管弦乐之外,也同样夹混了电子合成器来表现摇滚庞克音乐。在着名的「艾比之路」录音间录音的时候,巴索还特别拿了录音室里的灭火器来敲大锣,营造出机器战警带着铁身去办案的震撼效果。   1997年,他和保罗.范赫文在相交十二年之后,再次合作了《星舰战将(Starship Troopers)》。   《星舰战将》描写二十三世纪,人类和外层空间的虫族争夺宇宙生机,互相发动致命毁灭性攻击的故事。这是一部采用电动玩具攻击按键构想的作品,人类军队从头到尾就是不停地对虫族怪兽扣扳机,用最强的火力去射杀体型庞大,杀伤力极强的虫族怪兽,巴索的诠释就是透过九十六位乐师所营造出来的巨大音乐震撼,来诠释这部未来世纪的大场面杀伐戏,在他的想象世界中,这 巨大的乐团编制目的就是想达成一种类似二次世界大战电影,盟军攻略德军的作战效果,音乐结构很简单,撩动观众同仇敌忾的情绪成为全片唯一的诉求。   好莱坞的科幻电影都会面临一个难题:如何超越约翰.威廉斯的《星际大战》系列?因为所有的科幻电影都是未来式,未来的世界究竟该用什 样的氛围与结构来表现呢?因为是未来式,所以没有标准答案,可以任由创作者自己去构想发挥的,可是约翰.威廉斯竖立的标竿是那 优异鲜明,多数后继者不是掉入他的模式,就是想要创新却变得四不像,而《星际大战》那重由铜管主导,气势恢宏的史诗音乐,更是后继创作者难以超越的威廉斯障碍。   巴希尔接下《星舰战将》的作曲工作时,就和导演保罗范赫文研商如何另辟蹊径,不要走《星际大战》那种浪漫传奇的史诗结构。巴索的作法是强化人和虫的对立现象,只要是人类谈梦谈理想谈宇宙未来视野的浪漫戏分,他会大量使用器乐来表现人类在「适者生存」的外层空间生存大赛中的情境,至于可怕的虫族,就留给专门制造低沈震撼的恐怖音效去加油添醋了。   巴索另外一部脍炙人口的作品要算《猎杀红色十月(The Hunt For Red October)》了,那是一部生不逢辰的电影,小说家汤姆.克兰西(Tom Clancy)的原着原本强调冷战时期的美苏紧张关系,描写1984年时苏联核舰意图攻击美国,艾力克.鲍德温饰演的杰克.雷恩(这个角色原本是汤姆.克兰西的小说英雄,后来由哈里逊.福特接手,才成为票房偶像)出面斡旋才化解了危机,但是电影直到1990年才推出,那时苏联帝国已经全面败退,即将瓦解,电影被迫大幅修改剧情,使得原本希望自己的音乐能有帝俄风情史诗的巴索,只能转而去谱 写带有惊悚风味的音乐,不过一首「Hymn To Red October(红色十月颂)」还是威武动人。   巴索其实也很善于动物电影的音乐表现,着名的人兽深情电影如《白牙(White Fang)》、《威鲸闯天关(Free Willy)》和《森林王子(The Jungle Book)》都出自他的手笔,这类电影同样要表现人与自然相亲相爱,则一片美好;互为仇敌,则必酿灾害的基本理念,在音乐的结构上也是有大自然的宽厚乐声和人兽对立的冲突矛盾,观众从音乐上就可以明显听出戏剧焦点和情感。   巴索在乐坛上也有一些趣味佳绩,例如在一九八七年替女星米兰妮.葛里菲斯主演的科幻冒险电影《樱桃两千cherry 20000》所谱写的音乐cd竟然在一场拍卖会上以二千五百美金的天价售出,成为唱片史上最贵的唱片。   巴索很重视家庭,也鼓励女儿卓伊从事音乐创作,卓伊在七岁的时候老缠着工作中的爸爸,间接帮助老爸完成了《王者之剑》中一首「圣赞」的音乐,所以巴希尔内举不避亲,就把卓伊列为这首音乐的共同作曲家,《星舰战将》中她也是老爸音乐的演奏家之一,继承父业,为期不远。   1998年,他和瑞典导演比利.欧葛斯特合作,改编法国文豪雨果的名作《悲惨世界(Les Miserables)》,虽然有人看好这是他最接近奥斯卡金像奖的一次机会,最后还是没有金奖罩顶,如今撒手人寰,想必留下了无数遗憾。
查看更多
Basil Poledouris
全部歌曲(201首)
 
歌曲
歌手
专辑
 
< 1 2 3 4 5 6 ···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