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道夫·塞尔金Rudolf Serkin(1903年3月28日-1991年5月8日),波希米亚裔(当时称奥匈帝国,今称捷克)美籍钢琴家。   幼年于奥地利学习的钢琴家,17岁开始演奏家生涯,结识德国小提琴家阿道夫‧布许,加入布许四重奏团演出,并与布许一家人共同生活。1935年娶布许的女儿Irene为妻。1939年起与布许一家人为避纳粹移居美国。曾担任柯蒂斯音乐学院院长多年,是最优秀的古典音乐(特别是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和勃拉姆斯的作品)的演绎者。   生平   人生足迹   鲁道夫·塞尔金1903年生于波西米亚的埃格尔(Eger),1991年逝于美国佛蒙特州的吉尔福德。早年在维也纳跟随罗伯特(Richard Robert)学琴,并与马克斯和勋伯格学习作曲,十二岁在涅德巴尔指挥维也纳交响乐团协奏下首度公开演出。小提琴家布许在1920年发掘塞尔金后十分照顾他,两人展开数年室内乐演奏活动,主要活动范围从柏林、达姆施塔特到瑞士。塞尔金1936年在托斯卡尼尼指挥下演奏贝多芬第四号钢琴协奏曲和莫扎特二十七号钢琴协奏曲,这也是他首度在纽约登台。次年在卡内基音乐厅演出,1939年归化美国籍。塞尔金曾经在费城寇帝斯音乐院任教,1951年任马波罗音乐节与音乐学校音乐总监。此外,塞尔金每年维持约一百场演出,足迹遍及欧洲、北美洲、南美洲、以色列、大洋洲与亚洲。塞尔金是当代最伟大的莫扎特、贝多芬、布拉姆斯和舒伯特诠释者之一,皆录制多张协奏曲和室内乐唱片。他最完美的曲目是贝多芬最后三首钢琴奏鸣曲;而他也选择这三作品作为生平最后一场演奏会(1987年4月于纽约)的曲目。   家学渊源   塞尔金双亲都是俄国人,父亲原是个男低音,后因家计改行。塞尔金很小就显露音乐才华,六岁能演奏舒伯特即兴曲,之后到维也纳跟随理查德·罗伯特学琴,同学有塞尔、弗尔曼和鲁道夫·平。塞尔金十二岁在维也纳交响乐团的协奏下初试啼声,曲目是门德尔松第一号钢琴协奏曲。塞尔金透过建筑师阿道夫·路斯的介绍学习和声、对位与作曲。对塞尔金来说,跟随这位本世纪主要的音乐思想家学习的三年带给他莫大的帮助。如同他自己所说:“弹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给勋伯格听是件永无法取代的经验:他比任何人都懂这些!”尽管如此,塞尔金终究不愿成为无调性音乐的拥护者。他只在晚年偶尔演奏一些巴尔托克和普罗科菲耶夫(Prokofiev)。显然地,塞尔金从年轻时期就明确认定他的天职是做传统欧洲主流音乐传统的代言人。   贵人相助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塞尔金原本有机会前往巴黎拜师菲利浦并担任路斯的妻子阿特曼演出舞蹈时的伴奏,但塞尔金竟错过那班前往巴黎的火车。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事后塞尔金遇到了小提琴家布许。布许听过塞尔金演出后,便问后者是否有意与他一同前往柏林,他可以引介塞尔金向布梭尼学琴。塞尔金很高兴地答应了,而布许以超乎寻常的慷慨,替塞尔金解决物质困境。布许不只买给塞尔金前往柏林的火车票,还带他到自己家住。事实上,我们可以说布许收养了塞尔金,而塞尔金更在后来迎娶布许的女儿伊琳娜为妻,正式成为布许的“半子”。   塞尔金是找到了布梭尼,可是布梭尼认为塞尔金已过了做正式学徒的年龄,风格已成,而且认为塞尔金的演奏太干净,踏板用得太少。塞尔金在没有固定老师的情况下,一方面展开自己的演奏事业,一方面参加布许等人的室内乐演出。结果反倒是布许和他的友人成为影响塞尔金艺术的主要影响力。他们交替各种演奏组合,演出室内乐中的精华之作,而且对作品都是熟练到能背谱演奏;演出型式扩展到协奏曲时,他们彼此交换心得,探讨如何把演奏室内乐的美学观点,扩展到演出大编制作品上。塞尔金和布许一同切磋琢磨,最后也果然得到相辅相成的结果。   别有风格   音乐界在二、三零年代不乏钢琴大师,但是对音乐的品味却急速变化。典雅的传统维也纳风传承者如绍尔、达贝特,甚至当时还在世的李斯特、莱彻帝茨基诸弟子,在后起之秀不断提高的技术水平挑战之下,很快就显得过气而被淘汰。这个新趋势的主要幕后推手之一就是霍洛维兹。塞尔金有次在艺术赞助家弗朗西斯可·封·门德尔松家听过霍洛维兹弹奏的肖邦第一号叙事曲后,深感未来的音乐领域光有“音乐性”和“内涵”是不够的,技巧更是一项重要因素。所以虽然塞尔金已有自己的成熟音乐风格,但仍发愿要努力不懈的苦练。这次和霍洛维兹的交会带给塞尔金一些良性影响,让塞尔金对钢琴硬功底有更高标准酌认知,但并没有带给他名家大师用华采安可曲夸耀炫技的习性。   塞尔金在技巧上的勤于琢磨,使他的演奏风格和曲目显现出一些特别而有趣的倾向。例如在演奏肖邦时,塞尔金宁可演奏一整套的练习曲。他终生喜爱里格的作品,尤其专精于他的协奏曲和《巴哈》和《泰勒曼》两部变奏曲。绚丽浮华的李斯特《光辉时代》、《勇气塔朗泰拉》变成他专精的炫技作品。塞尔金解释说这部作品的目的是用来“震撼听众”的。虽然塞尔金在现代技法上相当杰出,但晚期偶尔会背弃他的新世纪音乐训练,而采用左手速度略稍超前右手的处理法,有点像前朝莱彻帝茨基学派之风,而不再是百分之百的“现代”钢琴大师。   巅峰之作   《热情》奏鸣曲一直是塞尔金曲拿手曲目,也是他的第一部录音作品,从中显示诗意多过于火花,精致的第二乐章表现其以感性为中心的诠释理念。虽然塞尔金成熟期的狂暴风格并在此没有显现,但却是这位钢琴家成长上升过程的珍贵历史纪录。终乐章“快板,但不大快”与他所演奏的莫扎特第十四号钢琴协奏曲终乐章一样,都显示出清晰、精准的运指技术,而同被视为是塞尔金技术上登峰造极之作。   据塞尔金自己的说法,最后一位影响他最深远的人物是托斯卡尼尼。当塞尔金听过托斯卡尼尼指挥的布拉姆斯第二号交响曲后,惊叹“宛如是不可思议的天启!他用激情组成无比精密的架构。”音乐中“结构第一”的主导地位从此成为塞尔金的最高指导原则。1936年在托斯卡尼尼指挥下,塞尔金举行他的纽约首演,演出贝多芬第四号钢琴协奏曲和莫扎特二十七号钢琴协奏曲。虽然数年后为纪念这次历史事件,塞尔金曾将贝多芬第四号钢琴协奏曲录音并发行,但另一部莫扎特的珠玉之作就很可惜没有与托斯卡尼尼合作录制唱片的机会。其它脍炙人口的演出还包括与老同学塞尔合作、与奥曼第合作多部轰动乐坛的钢琴协奏曲,以及与小提琴家许奈德搭档的舞台演出……等。塞尔金告别录音事业的唱片则是与阿巴多、伦敦交响乐团合作莫扎特系列钢琴协奏曲。当然,晚年的技巧已不复青壮时期灵敏,但这套录音仍以丰富的细节著称,每个乐句的处理,轻重、倚音、装饰音……都出自大师长年的演出心得,堪称字字珠玑。   余韵悠扬   塞尔金1991年5月8日因癌症去世,但透过那些亲自指导培育的学生,或透过他的杰出录音作品,其影响力仍会长远流传下去。尤其在他主持的马波罗音乐节中,学生被他的艺术家精神潜移默化,就像当年他在布许家中被熏陶开导一样。塞尔金的强烈推广意图与使命感,在形成其艺术人格上占有关键地位。如同在那场最后的音乐会中,塞尔金的伟大心灵,带给听众一个宏观高远的视野,凌空透视贝多芬艺术中至高无极的境界。   最后演出   最后一场演奏会   1987年4月8日星期三晚上,纽约卡内基音乐厅涌入爆满的听众,等着被视为当代仅存最伟大贝多芬诠释者出现。曲目是贝多芬最后三首钢琴奏鸣曲。塞尔金终于出现,缓缓走向舞台中央。虽然历经无数场演奏会的洗礼,塞尔金仍保持他一贯的腼腆、羞怯,笨拙地向听众鞠躬。此时正在大声喝彩的听众马上悄然无声。塞尔金开始演奏,谨慎而自信,如同歌唱一般。随着第三十号钢琴奏鸣曲开头的起伏音程,塞尔金对作品特有的感悟和洞悉脉脉倾泄而出。当晚的听众永远不忘了自己曾经如何透过塞尔金的音符,体验到贝多芬作品中的狂喜与激亢。   评价   塞尔金被认为是当代最伟大钢琴家之一。过去已有太多钢琴家专长于演奏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和布拉姆斯。其中不少堪称系出名门、有的学富五车、见闻广博,有的更具备多种取悦听众的特殊技巧。塞尔金特别可贵而值得骄傲的特点则是,他对作曲家始终抱着坚贞忠实的态度,配上他超凡的演奏技巧及对音乐的热爱。   通常,所谓钢琴大师的外在形象是稳重、平和、高雅,当他们施展其音乐魅力时,应该显得谈笑自若、游刃有余。毕竟对他们来说,演奏一个奥林匹克级的颠峰之作该如同家常便饭般平易。但对塞尔金来说,他虽从年幼就崭露头角,而且拥有傲人的学习经历,但他却时时显露出认真、卖力演奏的模样。演奏技巧坚实准确是塞尔金理念中要求极其严格的一环,可以见到他费劲让钢琴发出所要的光采效果,还不时带点哼唱、作鬼脸、高潮段落用力顿足……等。有些反对者常对这点做文章,对他这种自我陶醉的表现不以为然。但实际上,塞尔金在演奏时,他的专注与激情通常能很好他结合在一起,让欣赏者得到相当大的满足。
  鲁道夫·塞尔金Rudolf Serkin(1903年3月28日-1991年5月8日),波希米亚裔(当时称奥匈帝国,今称捷克)美籍钢琴家。   幼年于奥地利学习的钢琴家,17岁开始演奏家生涯,结识德国小提琴家阿道夫‧布许,加入布许四重奏团演出,并与布许一家人共同生活。1935年娶布许的女儿Irene为妻。1939年起与布许一家人为避纳粹移居美国。曾担任柯蒂斯音乐学院院长多年,是最优秀的古典音乐(特别是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和勃拉姆斯的作品)的演绎者。   生平   人生足迹   鲁道夫·塞尔金1903年生于波西米亚的埃格尔(Eger),1991年逝于美国佛蒙特州的吉尔福德。早年在维也纳跟随罗伯特(Richard Robert)学琴,并与马克斯和勋伯格学习作曲,十二岁在涅德巴尔指挥维也纳交响乐团协奏下首度公开演出。小提琴家布许在1920年发掘塞尔金后十分照顾他,两人展开数年室内乐演奏活动,主要活动范围从柏林、达姆施塔特到瑞士。塞尔金1936年在托斯卡尼尼指挥下演奏贝多芬第四号钢琴协奏曲和莫扎特二十七号钢琴协奏曲,这也是他首度在纽约登台。次年在卡内基音乐厅演出,1939年归化美国籍。塞尔金曾经在费城寇帝斯音乐院任教,1951年任马波罗音乐节与音乐学校音乐总监。此外,塞尔金每年维持约一百场演出,足迹遍及欧洲、北美洲、南美洲、以色列、大洋洲与亚洲。塞尔金是当代最伟大的莫扎特、贝多芬、布拉姆斯和舒伯特诠释者之一,皆录制多张协奏曲和室内乐唱片。他最完美的曲目是贝多芬最后三首钢琴奏鸣曲;而他也选择这三作品作为生平最后一场演奏会(1987年4月于纽约)的曲目。   家学渊源   塞尔金双亲都是俄国人,父亲原是个男低音,后因家计改行。塞尔金很小就显露音乐才华,六岁能演奏舒伯特即兴曲,之后到维也纳跟随理查德·罗伯特学琴,同学有塞尔、弗尔曼和鲁道夫·平。塞尔金十二岁在维也纳交响乐团的协奏下初试啼声,曲目是门德尔松第一号钢琴协奏曲。塞尔金透过建筑师阿道夫·路斯的介绍学习和声、对位与作曲。对塞尔金来说,跟随这位本世纪主要的音乐思想家学习的三年带给他莫大的帮助。如同他自己所说:“弹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给勋伯格听是件永无法取代的经验:他比任何人都懂这些!”尽管如此,塞尔金终究不愿成为无调性音乐的拥护者。他只在晚年偶尔演奏一些巴尔托克和普罗科菲耶夫(Prokofiev)。显然地,塞尔金从年轻时期就明确认定他的天职是做传统欧洲主流音乐传统的代言人。   贵人相助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塞尔金原本有机会前往巴黎拜师菲利浦并担任路斯的妻子阿特曼演出舞蹈时的伴奏,但塞尔金竟错过那班前往巴黎的火车。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事后塞尔金遇到了小提琴家布许。布许听过塞尔金演出后,便问后者是否有意与他一同前往柏林,他可以引介塞尔金向布梭尼学琴。塞尔金很高兴地答应了,而布许以超乎寻常的慷慨,替塞尔金解决物质困境。布许不只买给塞尔金前往柏林的火车票,还带他到自己家住。事实上,我们可以说布许收养了塞尔金,而塞尔金更在后来迎娶布许的女儿伊琳娜为妻,正式成为布许的“半子”。   塞尔金是找到了布梭尼,可是布梭尼认为塞尔金已过了做正式学徒的年龄,风格已成,而且认为塞尔金的演奏太干净,踏板用得太少。塞尔金在没有固定老师的情况下,一方面展开自己的演奏事业,一方面参加布许等人的室内乐演出。结果反倒是布许和他的友人成为影响塞尔金艺术的主要影响力。他们交替各种演奏组合,演出室内乐中的精华之作,而且对作品都是熟练到能背谱演奏;演出型式扩展到协奏曲时,他们彼此交换心得,探讨如何把演奏室内乐的美学观点,扩展到演出大编制作品上。塞尔金和布许一同切磋琢磨,最后也果然得到相辅相成的结果。   别有风格   音乐界在二、三零年代不乏钢琴大师,但是对音乐的品味却急速变化。典雅的传统维也纳风传承者如绍尔、达贝特,甚至当时还在世的李斯特、莱彻帝茨基诸弟子,在后起之秀不断提高的技术水平挑战之下,很快就显得过气而被淘汰。这个新趋势的主要幕后推手之一就是霍洛维兹。塞尔金有次在艺术赞助家弗朗西斯可·封·门德尔松家听过霍洛维兹弹奏的肖邦第一号叙事曲后,深感未来的音乐领域光有“音乐性”和“内涵”是不够的,技巧更是一项重要因素。所以虽然塞尔金已有自己的成熟音乐风格,但仍发愿要努力不懈的苦练。这次和霍洛维兹的交会带给塞尔金一些良性影响,让塞尔金对钢琴硬功底有更高标准酌认知,但并没有带给他名家大师用华采安可曲夸耀炫技的习性。   塞尔金在技巧上的勤于琢磨,使他的演奏风格和曲目显现出一些特别而有趣的倾向。例如在演奏肖邦时,塞尔金宁可演奏一整套的练习曲。他终生喜爱里格的作品,尤其专精于他的协奏曲和《巴哈》和《泰勒曼》两部变奏曲。绚丽浮华的李斯特《光辉时代》、《勇气塔朗泰拉》变成他专精的炫技作品。塞尔金解释说这部作品的目的是用来“震撼听众”的。虽然塞尔金在现代技法上相当杰出,但晚期偶尔会背弃他的新世纪音乐训练,而采用左手速度略稍超前右手的处理法,有点像前朝莱彻帝茨基学派之风,而不再是百分之百的“现代”钢琴大师。   巅峰之作   《热情》奏鸣曲一直是塞尔金曲拿手曲目,也是他的第一部录音作品,从中显示诗意多过于火花,精致的第二乐章表现其以感性为中心的诠释理念。虽然塞尔金成熟期的狂暴风格并在此没有显现,但却是这位钢琴家成长上升过程的珍贵历史纪录。终乐章“快板,但不大快”与他所演奏的莫扎特第十四号钢琴协奏曲终乐章一样,都显示出清晰、精准的运指技术,而同被视为是塞尔金技术上登峰造极之作。   据塞尔金自己的说法,最后一位影响他最深远的人物是托斯卡尼尼。当塞尔金听过托斯卡尼尼指挥的布拉姆斯第二号交响曲后,惊叹“宛如是不可思议的天启!他用激情组成无比精密的架构。”音乐中“结构第一”的主导地位从此成为塞尔金的最高指导原则。1936年在托斯卡尼尼指挥下,塞尔金举行他的纽约首演,演出贝多芬第四号钢琴协奏曲和莫扎特二十七号钢琴协奏曲。虽然数年后为纪念这次历史事件,塞尔金曾将贝多芬第四号钢琴协奏曲录音并发行,但另一部莫扎特的珠玉之作就很可惜没有与托斯卡尼尼合作录制唱片的机会。其它脍炙人口的演出还包括与老同学塞尔合作、与奥曼第合作多部轰动乐坛的钢琴协奏曲,以及与小提琴家许奈德搭档的舞台演出……等。塞尔金告别录音事业的唱片则是与阿巴多、伦敦交响乐团合作莫扎特系列钢琴协奏曲。当然,晚年的技巧已不复青壮时期灵敏,但这套录音仍以丰富的细节著称,每个乐句的处理,轻重、倚音、装饰音……都出自大师长年的演出心得,堪称字字珠玑。   余韵悠扬   塞尔金1991年5月8日因癌症去世,但透过那些亲自指导培育的学生,或透过他的杰出录音作品,其影响力仍会长远流传下去。尤其在他主持的马波罗音乐节中,学生被他的艺术家精神潜移默化,就像当年他在布许家中被熏陶开导一样。塞尔金的强烈推广意图与使命感,在形成其艺术人格上占有关键地位。如同在那场最后的音乐会中,塞尔金的伟大心灵,带给听众一个宏观高远的视野,凌空透视贝多芬艺术中至高无极的境界。   最后演出   最后一场演奏会   1987年4月8日星期三晚上,纽约卡内基音乐厅涌入爆满的听众,等着被视为当代仅存最伟大贝多芬诠释者出现。曲目是贝多芬最后三首钢琴奏鸣曲。塞尔金终于出现,缓缓走向舞台中央。虽然历经无数场演奏会的洗礼,塞尔金仍保持他一贯的腼腆、羞怯,笨拙地向听众鞠躬。此时正在大声喝彩的听众马上悄然无声。塞尔金开始演奏,谨慎而自信,如同歌唱一般。随着第三十号钢琴奏鸣曲开头的起伏音程,塞尔金对作品特有的感悟和洞悉脉脉倾泄而出。当晚的听众永远不忘了自己曾经如何透过塞尔金的音符,体验到贝多芬作品中的狂喜与激亢。   评价   塞尔金被认为是当代最伟大钢琴家之一。过去已有太多钢琴家专长于演奏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和布拉姆斯。其中不少堪称系出名门、有的学富五车、见闻广博,有的更具备多种取悦听众的特殊技巧。塞尔金特别可贵而值得骄傲的特点则是,他对作曲家始终抱着坚贞忠实的态度,配上他超凡的演奏技巧及对音乐的热爱。   通常,所谓钢琴大师的外在形象是稳重、平和、高雅,当他们施展其音乐魅力时,应该显得谈笑自若、游刃有余。毕竟对他们来说,演奏一个奥林匹克级的颠峰之作该如同家常便饭般平易。但对塞尔金来说,他虽从年幼就崭露头角,而且拥有傲人的学习经历,但他却时时显露出认真、卖力演奏的模样。演奏技巧坚实准确是塞尔金理念中要求极其严格的一环,可以见到他费劲让钢琴发出所要的光采效果,还不时带点哼唱、作鬼脸、高潮段落用力顿足……等。有些反对者常对这点做文章,对他这种自我陶醉的表现不以为然。但实际上,塞尔金在演奏时,他的专注与激情通常能很好他结合在一起,让欣赏者得到相当大的满足。
查看更多
Rudolf Serkin
全部歌曲(712首)
 
歌曲
歌手
专辑
 
< 1 2 3 ··· 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