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克美,著名胡琴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国广播民族乐团首席、中央音乐学院客座教授、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常务理事、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   1984年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附中,师从徐世隆教授。1988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师从李恒教授。同时广泛求教于南北胡琴名家,系统掌握了板胡、京胡、高胡、二胡、中胡等胡琴类乐器的演奏技法,一专多能,博采众长,形成了华丽细腻的演奏风格。被誉为“成功的姜克美模式”、“当代最杰出及最受欢迎的胡琴全才”。   出版有《京风》、《中国板胡》、《胡琴轻音乐》等数张个人专辑唱片,为国内外众多电视台、电台、唱片公司录制了大量的音乐节目。同时,致力于民族器乐音乐电视作品的制作工作,推出多部颇具影响的作品,其中《虞姬》、《春晓》和《韩江两岸》分别获“全国第二届、第三届、第五届全国城市电视节目比赛 ”的金奖。   著名胡琴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国广播民族乐团首席、中央音乐学院客座教授,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 中国胡琴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广播民族乐团独奏演员。   身为汕头潮阳人媳妇的著名青年胡琴演奏家姜克美,不仅曲拉得美,人也长得美,十几年来,她总是一身秀气,一手技艺,凭着几把胡琴走天下,其足迹遍及亚洲、欧洲、北美洲等众多国家及国内40多个大中城市和港、澳、台等地区、无论是在维也纳、慕尼黑、英格市、路德维希,还是在“法国嘎纳国际电视节”、维也纳金色大厅或是中央电视台“春节文艺晚会”上,都可看到她那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   素有音乐之都的维也纳,有一个金色大厅,被世界誉为音乐圣殿,能进入这个大厅演奏可谓是一种殊荣。2000年春节,姜克美随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带着中国的胡琴乐器走进这个圣殿,在这个圣殿上,她用板胡奏起了柔美、俏皮的《大姑娘美》这首乐曲,在许多蓝眼睛、高鼻子的外国人看来,虽然不懂得这种“奇妙的二弦乐器”,却听懂了里面美丽姑娘的旋律,也看到眼前这位美丽的姜姑娘。   出生于辽宁沈阳的姜克美从小天资聪慧,能歌善舞,爱好民间戏曲。13岁时,她考进中央音乐学院,师从著名板胡教育家李恒教授。几年的学涯生活,她勤学苦练,除主修板胡外,系统学习京胡、高胡、二胡、中胡几种胡琴。在这些胡琴中,虽然有共通之处,但更有明显差别。为求师学艺,她北上南下,得到南北胡琴名师的精心指点,并博采众长融化贯通形成自己的独特演奏风格。1988年初她大学毕业前夕,在北京音乐厅,中国音协为她举办“姜克美胡琴独奏音乐会”,她用5种胡琴,表现不同风格的作品,在这前实属罕见。因而引起了音乐界的轰动,她被音乐界誉为“成功的姜克美模式”。   看她十几年走过的艺术历程,随着民乐艺术的不断追求,她对音乐作品却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有更深厚的艺术涵养,就她的表演风格,可略见一斑。几乎她每次出场演奏时,总是从舞台右边沿着舞台前沿款步走过,稍低着头,一手提琴,一手扶起裙袂,一副优美状。不动声色,不作张扬,自然入座;进入演奏状态时,她更多地是对乐曲的深刻理解而进行精雕细刻,看她对音乐理解得那么透彻,琢磨得如此精致,但一切又是流落得如此平常,自然而纯朴。   十几年来,她与海内外诸多著名乐团、指挥家合作,成功地举办了一系列胡琴独奏、协奏音乐会,并先后为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法国和泰国电视台等众多家海内外媒体录制大量乐曲以及个人独奏音乐会各专题节目,还为多部电影、电视剧录制胡琴音乐。此外,还为多家公司录制一批胡琴作品个人专辑唱片:其中有《中国板胡》、《胡琴轻音乐》、《京风》等。近年来,她还先后推出了多部颇具影响的民族器乐音乐电视作品,其中《虞姬》、《春晓》和《韩江两岸》分别获“全国第二届、第三届、第五届全国城市器乐电视节目比赛”的金奖。她现是国家一级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全国青联委员。   姜克美活跃于中外音乐舞台,其足迹遍及国内及亚、欧、北美洲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连续三年随团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向欧洲观众展示中国拉弦乐器的艺术魅力并荣幸地应邀在日内瓦联合国大会堂,日本NHK演播大厅演奏。业内人士称其为“成功的姜克美模式”和 “当代杰出的及最受欢迎的胡琴全才”。   1988年因举办五种胡琴演奏音乐会而名噪京城,并从此赢得“五胡乐女”的美誉。昨日,为7月15日由辽宁省民族管弦乐学会主办、新品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的“华之情夏之韵”综合民族音乐会提前回到家乡沈阳的姜克美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讲述了她的艺术经历和感悟。   谈及自己的成名之路,姜克美异常淡然:“艺术家是要耐得住寂寞的,修炼好自己的才艺才是根本。”为张艺谋导演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和《我的父亲母亲》配乐,在姜克美看来这只是单纯的音乐创作,她不在乎导演是谁。和张艺谋只在录音间谋面一次,姜克美眼中的张导演严肃又严格,对艺术是个非常较真儿的人。   7月15日19时在辽宁大剧院大剧场举行的这场民族音乐会,多位著名演奏家将登台献艺,其中包括青年古筝演奏家王中山、胡琴演奏家姜克美、沈阳音乐学院副教授二胡和高胡演奏家印在深以及沈阳音乐学院副教授扬琴演奏家于海英。   人物评价   端坐台上,光彩照人,手中变换的胡琴更是让人如痴如醉。昨日,姜克美用美妙的琴音征服了大连观众,但记者心里却划上了大大的问号:这是记者中午刚刚采访过的她吗?   姜克美乘坐辽东半岛号从沈阳老家抵达大连,简单地用过午餐后,她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坦白地说,如果不是随行人员的介绍,记者差点没能认出面前的这位就是曾经三度登上维也纳金色大厅的著名青年胡琴演奏家——毛衣、长裤,一身朴素的便装,不施粉黛的姜克美丝毫不像“明星”,只在不经间流露出一种优雅的气质。她说,生活中她崇尚舒服、自然。而这种感觉在她看来是一种享受,因为即使是半日优闲,也得是她“偷”出来的。现在,她的时间表几乎全被各类演出排满了,仅今年她就出国演出了8次。   聊完了这些题外话,焦点才集中到了她的演奏技术和特点上。众所周知,姜克美成名始于1988的那场史无前例的音乐会上。当时,她还是中央音乐学院的学生,于1988年的毕业前夕她在北京音乐厅举办了一场音乐会,一口气把板胡、京胡、二胡、中胡、高胡等“胡琴家庭”成员演奏了遍,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这种演奏形式后来被称为“姜克美模式”。就如在昨晚的“华人音乐大师·2005新年音乐会”上,她用京胡、板胡、二胡分别演奏了《夜深沉》《哥哥回来了》《赛马》等三曲经典民乐,看来是要把“姜克美模式”一直保持下去了。记者问她:术业有专攻,她的这种作法会不会让人感觉杂而不精?没想到,这个问题一下子让她打开了话匣子。   姜克美告诉记者,虽然京胡、板胡、二胡同属胡琴家族,但却同样隔行如隔山,拉京胡的通常不会拉二胡,拉二胡也很少有能拉好京胡的,比划几下、玩玩票可能还行,但要达到艺术的高度却鲜有人在。好在,她小时学过京胡、二胡,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后学的是板胡专业,各方面的基础都打得比较扎实。饶是这样,为了跨越这些界线,她仍然付出了数倍于常人的努力和辛苦。据她透露,在中央音乐学院读书那几年,没有一个寒暑假是被她浪费掉的,自己几乎没有逛过街,更别提远行、旅游了,每年都是操着琴四处求学,甚至跑到广州跟着老师学了一个假期的琴,开学后就返回来上学。经过数年的刻苦努力、不断磨练,她终于全掌握了京胡、板胡、二胡等十多种胡琴的演奏技艺,“如果说我的这种尝试是成功的,那也不是说我能拉多少种琴,而在于我抓住了每种琴的神韵和特点,能让它们在我手中展示出它们的光彩来,我想可能难就难在这里。”
  姜克美,著名胡琴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国广播民族乐团首席、中央音乐学院客座教授、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常务理事、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   1984年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附中,师从徐世隆教授。1988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师从李恒教授。同时广泛求教于南北胡琴名家,系统掌握了板胡、京胡、高胡、二胡、中胡等胡琴类乐器的演奏技法,一专多能,博采众长,形成了华丽细腻的演奏风格。被誉为“成功的姜克美模式”、“当代最杰出及最受欢迎的胡琴全才”。   出版有《京风》、《中国板胡》、《胡琴轻音乐》等数张个人专辑唱片,为国内外众多电视台、电台、唱片公司录制了大量的音乐节目。同时,致力于民族器乐音乐电视作品的制作工作,推出多部颇具影响的作品,其中《虞姬》、《春晓》和《韩江两岸》分别获“全国第二届、第三届、第五届全国城市电视节目比赛 ”的金奖。   著名胡琴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国广播民族乐团首席、中央音乐学院客座教授,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 中国胡琴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广播民族乐团独奏演员。   身为汕头潮阳人媳妇的著名青年胡琴演奏家姜克美,不仅曲拉得美,人也长得美,十几年来,她总是一身秀气,一手技艺,凭着几把胡琴走天下,其足迹遍及亚洲、欧洲、北美洲等众多国家及国内40多个大中城市和港、澳、台等地区、无论是在维也纳、慕尼黑、英格市、路德维希,还是在“法国嘎纳国际电视节”、维也纳金色大厅或是中央电视台“春节文艺晚会”上,都可看到她那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   素有音乐之都的维也纳,有一个金色大厅,被世界誉为音乐圣殿,能进入这个大厅演奏可谓是一种殊荣。2000年春节,姜克美随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带着中国的胡琴乐器走进这个圣殿,在这个圣殿上,她用板胡奏起了柔美、俏皮的《大姑娘美》这首乐曲,在许多蓝眼睛、高鼻子的外国人看来,虽然不懂得这种“奇妙的二弦乐器”,却听懂了里面美丽姑娘的旋律,也看到眼前这位美丽的姜姑娘。   出生于辽宁沈阳的姜克美从小天资聪慧,能歌善舞,爱好民间戏曲。13岁时,她考进中央音乐学院,师从著名板胡教育家李恒教授。几年的学涯生活,她勤学苦练,除主修板胡外,系统学习京胡、高胡、二胡、中胡几种胡琴。在这些胡琴中,虽然有共通之处,但更有明显差别。为求师学艺,她北上南下,得到南北胡琴名师的精心指点,并博采众长融化贯通形成自己的独特演奏风格。1988年初她大学毕业前夕,在北京音乐厅,中国音协为她举办“姜克美胡琴独奏音乐会”,她用5种胡琴,表现不同风格的作品,在这前实属罕见。因而引起了音乐界的轰动,她被音乐界誉为“成功的姜克美模式”。   看她十几年走过的艺术历程,随着民乐艺术的不断追求,她对音乐作品却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有更深厚的艺术涵养,就她的表演风格,可略见一斑。几乎她每次出场演奏时,总是从舞台右边沿着舞台前沿款步走过,稍低着头,一手提琴,一手扶起裙袂,一副优美状。不动声色,不作张扬,自然入座;进入演奏状态时,她更多地是对乐曲的深刻理解而进行精雕细刻,看她对音乐理解得那么透彻,琢磨得如此精致,但一切又是流落得如此平常,自然而纯朴。   十几年来,她与海内外诸多著名乐团、指挥家合作,成功地举办了一系列胡琴独奏、协奏音乐会,并先后为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法国和泰国电视台等众多家海内外媒体录制大量乐曲以及个人独奏音乐会各专题节目,还为多部电影、电视剧录制胡琴音乐。此外,还为多家公司录制一批胡琴作品个人专辑唱片:其中有《中国板胡》、《胡琴轻音乐》、《京风》等。近年来,她还先后推出了多部颇具影响的民族器乐音乐电视作品,其中《虞姬》、《春晓》和《韩江两岸》分别获“全国第二届、第三届、第五届全国城市器乐电视节目比赛”的金奖。她现是国家一级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全国青联委员。   姜克美活跃于中外音乐舞台,其足迹遍及国内及亚、欧、北美洲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连续三年随团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向欧洲观众展示中国拉弦乐器的艺术魅力并荣幸地应邀在日内瓦联合国大会堂,日本NHK演播大厅演奏。业内人士称其为“成功的姜克美模式”和 “当代杰出的及最受欢迎的胡琴全才”。   1988年因举办五种胡琴演奏音乐会而名噪京城,并从此赢得“五胡乐女”的美誉。昨日,为7月15日由辽宁省民族管弦乐学会主办、新品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的“华之情夏之韵”综合民族音乐会提前回到家乡沈阳的姜克美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讲述了她的艺术经历和感悟。   谈及自己的成名之路,姜克美异常淡然:“艺术家是要耐得住寂寞的,修炼好自己的才艺才是根本。”为张艺谋导演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和《我的父亲母亲》配乐,在姜克美看来这只是单纯的音乐创作,她不在乎导演是谁。和张艺谋只在录音间谋面一次,姜克美眼中的张导演严肃又严格,对艺术是个非常较真儿的人。   7月15日19时在辽宁大剧院大剧场举行的这场民族音乐会,多位著名演奏家将登台献艺,其中包括青年古筝演奏家王中山、胡琴演奏家姜克美、沈阳音乐学院副教授二胡和高胡演奏家印在深以及沈阳音乐学院副教授扬琴演奏家于海英。   人物评价   端坐台上,光彩照人,手中变换的胡琴更是让人如痴如醉。昨日,姜克美用美妙的琴音征服了大连观众,但记者心里却划上了大大的问号:这是记者中午刚刚采访过的她吗?   姜克美乘坐辽东半岛号从沈阳老家抵达大连,简单地用过午餐后,她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坦白地说,如果不是随行人员的介绍,记者差点没能认出面前的这位就是曾经三度登上维也纳金色大厅的著名青年胡琴演奏家——毛衣、长裤,一身朴素的便装,不施粉黛的姜克美丝毫不像“明星”,只在不经间流露出一种优雅的气质。她说,生活中她崇尚舒服、自然。而这种感觉在她看来是一种享受,因为即使是半日优闲,也得是她“偷”出来的。现在,她的时间表几乎全被各类演出排满了,仅今年她就出国演出了8次。   聊完了这些题外话,焦点才集中到了她的演奏技术和特点上。众所周知,姜克美成名始于1988的那场史无前例的音乐会上。当时,她还是中央音乐学院的学生,于1988年的毕业前夕她在北京音乐厅举办了一场音乐会,一口气把板胡、京胡、二胡、中胡、高胡等“胡琴家庭”成员演奏了遍,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这种演奏形式后来被称为“姜克美模式”。就如在昨晚的“华人音乐大师·2005新年音乐会”上,她用京胡、板胡、二胡分别演奏了《夜深沉》《哥哥回来了》《赛马》等三曲经典民乐,看来是要把“姜克美模式”一直保持下去了。记者问她:术业有专攻,她的这种作法会不会让人感觉杂而不精?没想到,这个问题一下子让她打开了话匣子。   姜克美告诉记者,虽然京胡、板胡、二胡同属胡琴家族,但却同样隔行如隔山,拉京胡的通常不会拉二胡,拉二胡也很少有能拉好京胡的,比划几下、玩玩票可能还行,但要达到艺术的高度却鲜有人在。好在,她小时学过京胡、二胡,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后学的是板胡专业,各方面的基础都打得比较扎实。饶是这样,为了跨越这些界线,她仍然付出了数倍于常人的努力和辛苦。据她透露,在中央音乐学院读书那几年,没有一个寒暑假是被她浪费掉的,自己几乎没有逛过街,更别提远行、旅游了,每年都是操着琴四处求学,甚至跑到广州跟着老师学了一个假期的琴,开学后就返回来上学。经过数年的刻苦努力、不断磨练,她终于全掌握了京胡、板胡、二胡等十多种胡琴的演奏技艺,“如果说我的这种尝试是成功的,那也不是说我能拉多少种琴,而在于我抓住了每种琴的神韵和特点,能让它们在我手中展示出它们的光彩来,我想可能难就难在这里。”
查看更多
姜克美
全部专辑(10张)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