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格依薇
发行时间:2023-11-06
发行公司:Capitol Records China
简介: 这张专辑叫做《依格依薇》,是一张用四年时间找回自我的专辑。
依格依薇是妈妈给我取的彝族名字,代表了妈妈对我的祝福和期许。
我出生在大凉山的喜德县,县上有条孙水河
依格依薇在彝语里的意思是水上的一朵睡莲,水上的睡莲出淤泥而不染,坚韧且独立。
妈妈说,水有源,人有根,要永远记得自己是彝人。
小时候不理解妈妈对于传承的执着。她三十岁那年独自去了成都求学,专攻彝语言文学,那年我五岁,妹妹二岁。那时我经常想念她,想她为我梳辫子。可等她毕业回来后,又开始全身心投入到彝语教学中,无暇顾及我们。这让我更加排斥她所谓的“传承”,也更想离开凉山。
后来我也有了自己的执着,不过我的梦想是走出大山,成为歌手。初一时我也和她一样,坐上K145次列车去成都学习音乐。从一开始摸到真钢琴就很快乐,到后来逐渐在枯燥的练习中麻木和迷失:欧美风紧身裙替换了黑底红袖的衣裳;粉底抹白了黑皮肤;忽略歌词创作和演唱情绪,用复杂的和弦、调式模仿欧美的R&B,是那时的我以为的高级。
但一次重要的参赛经历颠覆了我对自己的认知,我被评委判定为更适合做词曲作者。同时创作上也开始枯竭,背在肩上6年的电脑和琴也似乎越来越沉重。我觉得离曾经梦想的未来越来越远,但也没有回头路可走。
到北京上大学之后,遇到一位前辈,有一天他问我:作为一个彝族人,为何在你的音乐里充斥着欧美的律动和旋律,却没有任何的彝族元素。我说彝族音乐比较单一,曲调悲伤而且都很类似,没有什么可以借鉴的。他回复我:彝族有千年的历史,或许你应该先好好了解下本民族的音乐,唤醒刻在你DNA和血液中的记忆,创作出属于你自己的音乐,那才是不可被复制的。
于是,四年前我开始学习彝语,了解祖先背着苦荞在高山扎根的历史,学习彝族传统音乐。当我听到妈妈十几年前用手机录的民间采样,仿佛感受到了来自远古大山的呼唤。我开始理解妈妈对于传承的忧虑与努力,下定决心像妈妈一样,用自己的方式来传播彝族文化:这张专辑,就是起点。
我和制作人老师讨论创作的核心,认为最重要的是找回原生的根,把重点放在词曲创作与朴实的情感表达上,决定基于彝族原生曲调进行二度创作,融入现代音乐元素,以多样的风格与形式去表达。
为了让这张专辑的创作更真实、更根源:我去凌晨的菜市场近距离观察、感受;去拜访民间艺人,学习传统曲目和调式、收集民间采样;从上百个创作动机中筛选出六个具备彝族代表性的创作主题,用四年的时间进行词曲创作、编曲,最终成形。
完成这张专辑,我才发现:凉山和妈妈早就在我身上,种下了原始的一粒种子。无论我走多远,我的人生底色始终都带有彝族印记。
原来我正在走的,从来都不是一条出走之路,而是一条漫长的回归之路。
妈妈是一切的开始,所以把《妈妈》这首歌作为专辑的开始。
四年的创作,让我从精神上真正回归了母族,也让我重新找到了像孩子一般,对音乐最原始和简单的热爱,开启了音乐创作上的第二次生命,因此把纯真的童谣《达木呷》作为专辑的结尾。
《妈妈》前奏的旋律是妈妈给我哼过的民间摇篮曲,歌词改编自彝族女诗人吉克布的同名长诗,简洁的钢琴加弦乐编曲和诉说式的演唱表达了对妈妈的思念。
《戈萨》以拉丁的律动为基底,结合了极具跳跃感的节奏型和彝族月琴演奏,并尝试性的融入了彝族传统克智(说唱)元素,展现彝族人淳朴好客,邀请大家“来耍”的热情。
《驱鬼经》以毕摩做招魂仪式、驱鬼仪式的经文进行改编创作,作曲上大量运用了原始的招魂调式特性,编曲上结合了现代电子乐的律动和音色,寓意驱除心魔、回归至简。
《博哈妞妞》是一首以彝族哭嫁歌的歌名为创作动机的女性题材作品,灰色的小鱼代表我自己,也代表很多有梦想的小镇女孩,这是我们的“追梦环游记”。
《彝》是一首行进式作品,创作灵感来自于彝族民歌《古嫫阿芝》。低声部钢琴柱式和弦与张力十足的泰鼓律动、行进式的旋律和呼喊式的唱法展现了彝人的野性与坚毅,和异地彝人对家乡的思念,以00后的视角呼吁同龄人回归。
《达木呷》副歌改编自民间童谣《达木呷》,由六名零音乐基础的彝族女孩和我一起以阿卡贝拉的方式共同完成。讲述了一对兄妹从童年到成年、从大山走向城市感受到的变化和困惑:为什么路越来越宽、 但回家的路却越来越远?
这张专辑叫做《依格依薇》,是一张用四年时间找回自我的专辑。
依格依薇是妈妈给我取的彝族名字,代表了妈妈对我的祝福和期许。
我出生在大凉山的喜德县,县上有条孙水河
依格依薇在彝语里的意思是水上的一朵睡莲,水上的睡莲出淤泥而不染,坚韧且独立。
妈妈说,水有源,人有根,要永远记得自己是彝人。
小时候不理解妈妈对于传承的执着。她三十岁那年独自去了成都求学,专攻彝语言文学,那年我五岁,妹妹二岁。那时我经常想念她,想她为我梳辫子。可等她毕业回来后,又开始全身心投入到彝语教学中,无暇顾及我们。这让我更加排斥她所谓的“传承”,也更想离开凉山。
后来我也有了自己的执着,不过我的梦想是走出大山,成为歌手。初一时我也和她一样,坐上K145次列车去成都学习音乐。从一开始摸到真钢琴就很快乐,到后来逐渐在枯燥的练习中麻木和迷失:欧美风紧身裙替换了黑底红袖的衣裳;粉底抹白了黑皮肤;忽略歌词创作和演唱情绪,用复杂的和弦、调式模仿欧美的R&B,是那时的我以为的高级。
但一次重要的参赛经历颠覆了我对自己的认知,我被评委判定为更适合做词曲作者。同时创作上也开始枯竭,背在肩上6年的电脑和琴也似乎越来越沉重。我觉得离曾经梦想的未来越来越远,但也没有回头路可走。
到北京上大学之后,遇到一位前辈,有一天他问我:作为一个彝族人,为何在你的音乐里充斥着欧美的律动和旋律,却没有任何的彝族元素。我说彝族音乐比较单一,曲调悲伤而且都很类似,没有什么可以借鉴的。他回复我:彝族有千年的历史,或许你应该先好好了解下本民族的音乐,唤醒刻在你DNA和血液中的记忆,创作出属于你自己的音乐,那才是不可被复制的。
于是,四年前我开始学习彝语,了解祖先背着苦荞在高山扎根的历史,学习彝族传统音乐。当我听到妈妈十几年前用手机录的民间采样,仿佛感受到了来自远古大山的呼唤。我开始理解妈妈对于传承的忧虑与努力,下定决心像妈妈一样,用自己的方式来传播彝族文化:这张专辑,就是起点。
我和制作人老师讨论创作的核心,认为最重要的是找回原生的根,把重点放在词曲创作与朴实的情感表达上,决定基于彝族原生曲调进行二度创作,融入现代音乐元素,以多样的风格与形式去表达。
为了让这张专辑的创作更真实、更根源:我去凌晨的菜市场近距离观察、感受;去拜访民间艺人,学习传统曲目和调式、收集民间采样;从上百个创作动机中筛选出六个具备彝族代表性的创作主题,用四年的时间进行词曲创作、编曲,最终成形。
完成这张专辑,我才发现:凉山和妈妈早就在我身上,种下了原始的一粒种子。无论我走多远,我的人生底色始终都带有彝族印记。
原来我正在走的,从来都不是一条出走之路,而是一条漫长的回归之路。
妈妈是一切的开始,所以把《妈妈》这首歌作为专辑的开始。
四年的创作,让我从精神上真正回归了母族,也让我重新找到了像孩子一般,对音乐最原始和简单的热爱,开启了音乐创作上的第二次生命,因此把纯真的童谣《达木呷》作为专辑的结尾。
《妈妈》前奏的旋律是妈妈给我哼过的民间摇篮曲,歌词改编自彝族女诗人吉克布的同名长诗,简洁的钢琴加弦乐编曲和诉说式的演唱表达了对妈妈的思念。
《戈萨》以拉丁的律动为基底,结合了极具跳跃感的节奏型和彝族月琴演奏,并尝试性的融入了彝族传统克智(说唱)元素,展现彝族人淳朴好客,邀请大家“来耍”的热情。
《驱鬼经》以毕摩做招魂仪式、驱鬼仪式的经文进行改编创作,作曲上大量运用了原始的招魂调式特性,编曲上结合了现代电子乐的律动和音色,寓意驱除心魔、回归至简。
《博哈妞妞》是一首以彝族哭嫁歌的歌名为创作动机的女性题材作品,灰色的小鱼代表我自己,也代表很多有梦想的小镇女孩,这是我们的“追梦环游记”。
《彝》是一首行进式作品,创作灵感来自于彝族民歌《古嫫阿芝》。低声部钢琴柱式和弦与张力十足的泰鼓律动、行进式的旋律和呼喊式的唱法展现了彝人的野性与坚毅,和异地彝人对家乡的思念,以00后的视角呼吁同龄人回归。
《达木呷》副歌改编自民间童谣《达木呷》,由六名零音乐基础的彝族女孩和我一起以阿卡贝拉的方式共同完成。讲述了一对兄妹从童年到成年、从大山走向城市感受到的变化和困惑:为什么路越来越宽、 但回家的路却越来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