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2年4月27日生于托伊滕多尔夫,1883年1月24日卒于达姆施塔特。出身于贵族家庭。1827年赴巴黎师从A.雷哈学习作曲。1830年法国大革命迫使他离开巴黎回到祖国。1835年左右重返巴黎。在巴黎经常和G.迈耶贝尔、C.古诺、G.罗西尼、I.奥芬巴赫等作曲家交往并立志于歌剧创作。1839年他的歌剧《美杜莎号遇险记》在文艺复兴剧院上演,获得成功。1844年在汉堡写的歌剧《亚历山德罗·斯特拉代拉》确立了他在德国歌剧界的地位。1855—1863年在什未林任宫廷剧院院长。1864年被选为法兰西科学院通讯院士。从1868年起居住在维也纳近郊直至去世。他的主要作品有歌剧18部,《玛尔塔》是其代表作。其他作品如芭蕾舞剧、序曲、室内乐、歌曲等均未流传后世。一般认为他是在法国培养起来的德国作曲家,他写的作品接近法国风格,并具有意大利的明快曲调,在结构上却继承了雷哈的德国式方法。
1812年4月27日生于托伊滕多尔夫,1883年1月24日卒于达姆施塔特。出身于贵族家庭。1827年赴巴黎师从A.雷哈学习作曲。1830年法国大革命迫使他离开巴黎回到祖国。1835年左右重返巴黎。在巴黎经常和G.迈耶贝尔、C.古诺、G.罗西尼、I.奥芬巴赫等作曲家交往并立志于歌剧创作。1839年他的歌剧《美杜莎号遇险记》在文艺复兴剧院上演,获得成功。1844年在汉堡写的歌剧《亚历山德罗·斯特拉代拉》确立了他在德国歌剧界的地位。1855—1863年在什未林任宫廷剧院院长。1864年被选为法兰西科学院通讯院士。从1868年起居住在维也纳近郊直至去世。他的主要作品有歌剧18部,《玛尔塔》是其代表作。其他作品如芭蕾舞剧、序曲、室内乐、歌曲等均未流传后世。一般认为他是在法国培养起来的德国作曲家,他写的作品接近法国风格,并具有意大利的明快曲调,在结构上却继承了雷哈的德国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