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玖林,优秀青年巾生演员,中国戏剧最高奖项——第23届戏剧梅花奖得主。第十二届苏州市政协委员。师从岳美缇、石小梅,2003年拜昆曲表演艺术家汪世瑜为师。他扮相俊秀,潇洒,有书卷气。曾演柳梦梅、潘必正、张君瑞等古代书生形象。曾荣获中国首届昆剧艺术节表演奖。优秀青年巾生演员,第十二届苏州市政协委员。师从岳美缇、石小梅,2003年拜昆曲表演艺术家汪世瑜为师。他扮相俊秀,潇洒,有书卷气。曾演柳梦梅、潘必正、张君瑞等古代书生形象。曾荣获中国首届昆剧艺术节表演奖。优秀青年巾生演员,第十二届苏州市政协委员。
早年经历
虽然是苏州附近昆山人,俞玖林家里人却与昆曲毫无关系,他从小就没怎么听过昆曲,“我好像是误撞进来的”。初中毕业前,艺校来学校招人学昆曲,看形象、听音准、三四试之后,他被老师挑中,懵懵懂懂地入了这行。“当时也不太懂事,只觉得能过五关斩六将、还要到苏州考试,挺自豪的”。17岁才开始学戏,在我们看来有点晚,他解释说,昆曲的文戏多、生旦戏多,所以需要对剧本有一定的理解力,中学生这方面肯定要强一些;但因为不是从小开始练功,身段、柔韧度肯定有缺陷。
“柳梦梅”之前,他和沈丰英都在团里跑龙套。有一次白先勇开讲座,讲解昆曲中的男欢女爱,经人推荐找到他示范一些几折戏,其中就包括《惊梦》。白先生觉得他的形象、嗓音都适合柳梦梅,他由此一步跨入青春版《牡丹亭》。
演艺经历
青春版《牡丹亭》
《青春版牡丹亭》由著名小说家白先勇改编,他对名著进行如此改编的初衷就是要让高雅文化能够雅俗共赏。青春版《牡丹亭》全部由年轻演员出演,符合剧中人物年龄形象。在不改变汤显祖原著浪漫的前提下,白先勇将新版本的《牡丹亭》提炼得更加精简和富有趣味,符合年轻人的欣赏习惯。
一步跨入“牡丹亭”地狱般历练终成型
初学戏时练功都是从苦水里浸过来,俞玖林也经历过。大冬天里练功,穿一条白棉毛裤、外头一件黑裤,突然间会觉得身上凉透,揭开一看,全是膝盖磨破皮出的血。
可排《牡丹亭》时,他又受了一遍地狱式的历练,“别人也都吃过苦,但是没有这样重复地经过”。24岁被挑中演柳梦梅,基本功、台步、水袖他又从头练过。学校里可能一天才上两节形体课,“这3个月里却像强化军训一样,每天上午7时到下午5时,重复练习各种元素的基本功”。效果很显著,他觉得自己的体形变得非常挺拔,但那种如对地狱的恐惧难以忘怀,“100场以前,汪世瑜老师从没表扬过我”。
谁说柳生输丽娘
观众看《牡丹亭》往往更看重杜丽娘,觉得这个为情而死、为情而生的女子是最重的角色。但俞玖林说,柳梦梅和杜丽娘是戏里的两条线,同样重要。“原来的55折里,梦也是柳梦梅先做,现在的演出里,中本、下本都是柳梦梅的戏更重”。怎么抓住柳梦梅这个角色的筋骨?俞玖林说,除了书卷气、爱得缠绵之外,这个书生一定要有年轻人血气方刚的“英气”,不然就有脂粉气、会过于阴柔,“柳梦梅对社会很有担当,敢爱就敢去承担”。
他说,传奇往往是由男作者书写的,所以会偏于女性心理,可是柳梦梅勇于为爱情付出,他的痴情和热烈并不逊于杜丽娘。
俞玖林和沈丰英是学戏时候的同学,但进了昆剧院才开始做搭档。他记得,两人搭档的第一部戏是《玉簪记》的“情挑”。记者正叹,全是才子佳人,他却一盆凉水泼过来:这是我们的行当决定的。
谈及两人生活中的性格,俞玖林说话变得很谨慎。尽管承认“台上的配合是种很微妙的感觉。有时两个好演员在一起演戏,温度却上不去,但我们对彼此的台步、风格都很了解,配合默契”,但他坚持,生活中两个人不过是同学、同事关系,不算熟,“就算是同学的时候,也是男生住男生宿舍,女生住女生宿舍”。
据了解,台上的这对“鸳鸯”,生活中均已各自成家。那些指望爱情童话延伸到现实中的观众,只怕要失望了。
希望《牡丹亭》也能进KTV
俞玖林中学开始就喜欢流行歌曲,“那时候流行四大天王,我喜欢张学友的歌”。但是在KTV里,他唱张学友的歌却不多,“他的歌挺难唱的”。记者奇怪,戏曲出身的人嗓子还驾驭不了流行歌曲吗?他说,“味道不一样”。
有没有想过以后他唱的《牡丹亭》也能走进KTV?他眼睛一亮,“我没想过,但你一说,我觉得挺好的”。“KTV里有很多经典戏曲选段,如果以后我们的唱段也能走进KTV,我一定愿意配合”。
承师汪世瑜
“《牡丹亭》是我人生的一个十字路口、转折点。以前我只是把昆曲当作一份职业,现在把它当作事业”。俞玖林说,以前他就是个简单的演员,从没想太多,但青春版《牡丹亭》让他有了责任感和使命感。
“拜师汪世瑜老师后,他把经验毫无保留地教给我,这份感情非常珍贵,也让我看到传承的意义。过些年我也会老,到那时候我也会把我的经验传给下一代。我现在学得越多,也就传得越多。”
“案头”的文学本编好后,还得经过“场上”表演的试验。我们的总导演是有“巾生魁首”之誉的浙昆名演员汪世瑜,他有五十年的舞台经验,由他逐出排演过后,几经修改,我们的演出本终于定稿。青春版《牡丹亭》选中了俞玖林及沈丰英分饰柳梦梅及杜丽娘,两位青年演员属于苏州昆剧院的“小兰花”班,形貌唱作俱佳,是极具潜力的两块璞玉,但玉不琢不成器,于是我们大力敦请汪世瑜及江苏省昆剧院饮誉中国昆曲界的“旦角祭酒”张继青跨省跨团进驻苏州,亲自指导并传授。这也是制作青春版《牡丹亭》的宗旨之一,借着一出戏的排演,完成世代传承的重要工作。昆曲这项曾经独霸中国剧坛二百年,有过辉煌历史的表演艺术,从上个世纪初,一直遭到传承危机。民国初年,昆曲几乎消失于中国舞台,幸亏有心人士在苏州成立“昆曲传习所”,训练出一批“传”字辈的优秀演员,日后成为二十世纪昆曲薪火相传的旗手。汪世瑜、张继青正是这些“传”字辈老师傅亲手调教的接班人,汪世瑜师承周传瑛,张继青受教于姚传芗。而今“小兰花”班的俞玖林拜师于汪世瑜门下,而沈丰英亦由张继青正式收为门徒,在传承意义上,二人也就隔代继承了“传”字辈老师傅一脉相传的表演风格。这是属于昆曲表演艺术中正宗、正统、正派的格调。
新版《玉簪记》
“九霄环佩”穿过历史的幔帐抵舞台深处,注视着陷入尘缘的男女。丰腴的菩萨
画像被悬挂于前台,成为与凡心较量的神祇。泼墨大写意的寂寂荷塘里,粉色花朵下潜伏着静水深流。史上多少青春的道姑虽骚动不安于经课,但终被隔绝于禁锢的道观里,只有陈妙常从庙庵里奔将出来完成了她的人生一跃。
相比《牡丹亭》的完整,《玉簪记》仅由几出经典的折子戏连缀而成,但丝毫不影响它的独立。将即将失传的戏从张继青、汪世瑜、岳美缇、华文漪等昆曲表演大师手里抢救出来,是白先勇昆曲传承计划的先见之明。毋庸置疑,由文化精英亲自参与制作的昆曲在审美趣味上保持了高峰状态,整旧如旧的脚本配上国画与书法相穿插的布景,典雅气息自现,加以现代剧场的灯光、编舞与服装制作,又颇新鲜,编导严守着细致刻画而不事堆砌的原则,在行云流水的演绎中使当代人获得昆曲之大美的省思。
成立工作室
2014年12月13日,被誉为“昆曲义工”、青春版《牡丹亭》总制作人白先勇先生亲自为俞玖林工作室揭牌。经过一年多的维修改造,俞玖林工作室旧貌换新颜,从一个老旧的江南民居,变身为充满昆曲韵味的雅致所在:耳房内字画陈列,厅堂内清曲婉转,后院半亭,可赏可游。
工作室已经先后举办过多场公益演出、昆曲主题雅集等活动,和石牌小学合作的小昆班已经有100多个孩子,工作室的曲社正在筹备中,昆曲系列讲座计划也已经在执行中。与此同时,俞玖林在不断完成舞台实践的基础上,努力寻求艺术突破,集策划人、导演、主演三位一体,以优秀等级完成了江苏省“333高层次文化人才培养工程项目实景版《牡丹亭》”的创排及首演,高质量完成姑苏宣传文化人才项目实景版《玉簪记》的创排及首演。俞玖林以满腔热忱投身于昆曲的推广与传承,也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和他一起为昆曲传承添砖加瓦。
个人生活
现实生活中的俞玖林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担任过他私人助理的朋友对其印象便是——“严谨”。不管是工作中的琐碎之事,还是舞台上的排练,他总是不苟言笑,事事追求极致的完美。
2004年台湾首演时,当记者问到俞玖林的爱情观时,26岁还没结婚的他,给出的答案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俞玖林于2005年和在艺校评弹班的同学朱雪燕结婚,已经有了一个快两岁的女儿俞美颜,家庭生活过得非常愉快。女儿的名字是白先勇给她取的。俞玖林说:“这几年结婚生子,又跑遍中国大江南北和出国演出,使我有了丰富的生活阅历,演起戏来,更能体会汤显祖笔下柳梦梅的心境,更能拿捏演出人物的‘度’,感觉自己越来越成熟了。”
2011年11月在苏州《玉簪记》首演后,俞玖林的妻子朱雪燕抱着女儿俞美颜,一家三口和白先勇合影。
俞玖林,优秀青年巾生演员,中国戏剧最高奖项——第23届戏剧梅花奖得主。第十二届苏州市政协委员。师从岳美缇、石小梅,2003年拜昆曲表演艺术家汪世瑜为师。他扮相俊秀,潇洒,有书卷气。曾演柳梦梅、潘必正、张君瑞等古代书生形象。曾荣获中国首届昆剧艺术节表演奖。优秀青年巾生演员,第十二届苏州市政协委员。师从岳美缇、石小梅,2003年拜昆曲表演艺术家汪世瑜为师。他扮相俊秀,潇洒,有书卷气。曾演柳梦梅、潘必正、张君瑞等古代书生形象。曾荣获中国首届昆剧艺术节表演奖。优秀青年巾生演员,第十二届苏州市政协委员。
早年经历
虽然是苏州附近昆山人,俞玖林家里人却与昆曲毫无关系,他从小就没怎么听过昆曲,“我好像是误撞进来的”。初中毕业前,艺校来学校招人学昆曲,看形象、听音准、三四试之后,他被老师挑中,懵懵懂懂地入了这行。“当时也不太懂事,只觉得能过五关斩六将、还要到苏州考试,挺自豪的”。17岁才开始学戏,在我们看来有点晚,他解释说,昆曲的文戏多、生旦戏多,所以需要对剧本有一定的理解力,中学生这方面肯定要强一些;但因为不是从小开始练功,身段、柔韧度肯定有缺陷。
“柳梦梅”之前,他和沈丰英都在团里跑龙套。有一次白先勇开讲座,讲解昆曲中的男欢女爱,经人推荐找到他示范一些几折戏,其中就包括《惊梦》。白先生觉得他的形象、嗓音都适合柳梦梅,他由此一步跨入青春版《牡丹亭》。
演艺经历
青春版《牡丹亭》
《青春版牡丹亭》由著名小说家白先勇改编,他对名著进行如此改编的初衷就是要让高雅文化能够雅俗共赏。青春版《牡丹亭》全部由年轻演员出演,符合剧中人物年龄形象。在不改变汤显祖原著浪漫的前提下,白先勇将新版本的《牡丹亭》提炼得更加精简和富有趣味,符合年轻人的欣赏习惯。
一步跨入“牡丹亭”地狱般历练终成型
初学戏时练功都是从苦水里浸过来,俞玖林也经历过。大冬天里练功,穿一条白棉毛裤、外头一件黑裤,突然间会觉得身上凉透,揭开一看,全是膝盖磨破皮出的血。
可排《牡丹亭》时,他又受了一遍地狱式的历练,“别人也都吃过苦,但是没有这样重复地经过”。24岁被挑中演柳梦梅,基本功、台步、水袖他又从头练过。学校里可能一天才上两节形体课,“这3个月里却像强化军训一样,每天上午7时到下午5时,重复练习各种元素的基本功”。效果很显著,他觉得自己的体形变得非常挺拔,但那种如对地狱的恐惧难以忘怀,“100场以前,汪世瑜老师从没表扬过我”。
谁说柳生输丽娘
观众看《牡丹亭》往往更看重杜丽娘,觉得这个为情而死、为情而生的女子是最重的角色。但俞玖林说,柳梦梅和杜丽娘是戏里的两条线,同样重要。“原来的55折里,梦也是柳梦梅先做,现在的演出里,中本、下本都是柳梦梅的戏更重”。怎么抓住柳梦梅这个角色的筋骨?俞玖林说,除了书卷气、爱得缠绵之外,这个书生一定要有年轻人血气方刚的“英气”,不然就有脂粉气、会过于阴柔,“柳梦梅对社会很有担当,敢爱就敢去承担”。
他说,传奇往往是由男作者书写的,所以会偏于女性心理,可是柳梦梅勇于为爱情付出,他的痴情和热烈并不逊于杜丽娘。
俞玖林和沈丰英是学戏时候的同学,但进了昆剧院才开始做搭档。他记得,两人搭档的第一部戏是《玉簪记》的“情挑”。记者正叹,全是才子佳人,他却一盆凉水泼过来:这是我们的行当决定的。
谈及两人生活中的性格,俞玖林说话变得很谨慎。尽管承认“台上的配合是种很微妙的感觉。有时两个好演员在一起演戏,温度却上不去,但我们对彼此的台步、风格都很了解,配合默契”,但他坚持,生活中两个人不过是同学、同事关系,不算熟,“就算是同学的时候,也是男生住男生宿舍,女生住女生宿舍”。
据了解,台上的这对“鸳鸯”,生活中均已各自成家。那些指望爱情童话延伸到现实中的观众,只怕要失望了。
希望《牡丹亭》也能进KTV
俞玖林中学开始就喜欢流行歌曲,“那时候流行四大天王,我喜欢张学友的歌”。但是在KTV里,他唱张学友的歌却不多,“他的歌挺难唱的”。记者奇怪,戏曲出身的人嗓子还驾驭不了流行歌曲吗?他说,“味道不一样”。
有没有想过以后他唱的《牡丹亭》也能走进KTV?他眼睛一亮,“我没想过,但你一说,我觉得挺好的”。“KTV里有很多经典戏曲选段,如果以后我们的唱段也能走进KTV,我一定愿意配合”。
承师汪世瑜
“《牡丹亭》是我人生的一个十字路口、转折点。以前我只是把昆曲当作一份职业,现在把它当作事业”。俞玖林说,以前他就是个简单的演员,从没想太多,但青春版《牡丹亭》让他有了责任感和使命感。
“拜师汪世瑜老师后,他把经验毫无保留地教给我,这份感情非常珍贵,也让我看到传承的意义。过些年我也会老,到那时候我也会把我的经验传给下一代。我现在学得越多,也就传得越多。”
“案头”的文学本编好后,还得经过“场上”表演的试验。我们的总导演是有“巾生魁首”之誉的浙昆名演员汪世瑜,他有五十年的舞台经验,由他逐出排演过后,几经修改,我们的演出本终于定稿。青春版《牡丹亭》选中了俞玖林及沈丰英分饰柳梦梅及杜丽娘,两位青年演员属于苏州昆剧院的“小兰花”班,形貌唱作俱佳,是极具潜力的两块璞玉,但玉不琢不成器,于是我们大力敦请汪世瑜及江苏省昆剧院饮誉中国昆曲界的“旦角祭酒”张继青跨省跨团进驻苏州,亲自指导并传授。这也是制作青春版《牡丹亭》的宗旨之一,借着一出戏的排演,完成世代传承的重要工作。昆曲这项曾经独霸中国剧坛二百年,有过辉煌历史的表演艺术,从上个世纪初,一直遭到传承危机。民国初年,昆曲几乎消失于中国舞台,幸亏有心人士在苏州成立“昆曲传习所”,训练出一批“传”字辈的优秀演员,日后成为二十世纪昆曲薪火相传的旗手。汪世瑜、张继青正是这些“传”字辈老师傅亲手调教的接班人,汪世瑜师承周传瑛,张继青受教于姚传芗。而今“小兰花”班的俞玖林拜师于汪世瑜门下,而沈丰英亦由张继青正式收为门徒,在传承意义上,二人也就隔代继承了“传”字辈老师傅一脉相传的表演风格。这是属于昆曲表演艺术中正宗、正统、正派的格调。
新版《玉簪记》
“九霄环佩”穿过历史的幔帐抵舞台深处,注视着陷入尘缘的男女。丰腴的菩萨
画像被悬挂于前台,成为与凡心较量的神祇。泼墨大写意的寂寂荷塘里,粉色花朵下潜伏着静水深流。史上多少青春的道姑虽骚动不安于经课,但终被隔绝于禁锢的道观里,只有陈妙常从庙庵里奔将出来完成了她的人生一跃。
相比《牡丹亭》的完整,《玉簪记》仅由几出经典的折子戏连缀而成,但丝毫不影响它的独立。将即将失传的戏从张继青、汪世瑜、岳美缇、华文漪等昆曲表演大师手里抢救出来,是白先勇昆曲传承计划的先见之明。毋庸置疑,由文化精英亲自参与制作的昆曲在审美趣味上保持了高峰状态,整旧如旧的脚本配上国画与书法相穿插的布景,典雅气息自现,加以现代剧场的灯光、编舞与服装制作,又颇新鲜,编导严守着细致刻画而不事堆砌的原则,在行云流水的演绎中使当代人获得昆曲之大美的省思。
成立工作室
2014年12月13日,被誉为“昆曲义工”、青春版《牡丹亭》总制作人白先勇先生亲自为俞玖林工作室揭牌。经过一年多的维修改造,俞玖林工作室旧貌换新颜,从一个老旧的江南民居,变身为充满昆曲韵味的雅致所在:耳房内字画陈列,厅堂内清曲婉转,后院半亭,可赏可游。
工作室已经先后举办过多场公益演出、昆曲主题雅集等活动,和石牌小学合作的小昆班已经有100多个孩子,工作室的曲社正在筹备中,昆曲系列讲座计划也已经在执行中。与此同时,俞玖林在不断完成舞台实践的基础上,努力寻求艺术突破,集策划人、导演、主演三位一体,以优秀等级完成了江苏省“333高层次文化人才培养工程项目实景版《牡丹亭》”的创排及首演,高质量完成姑苏宣传文化人才项目实景版《玉簪记》的创排及首演。俞玖林以满腔热忱投身于昆曲的推广与传承,也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和他一起为昆曲传承添砖加瓦。
个人生活
现实生活中的俞玖林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担任过他私人助理的朋友对其印象便是——“严谨”。不管是工作中的琐碎之事,还是舞台上的排练,他总是不苟言笑,事事追求极致的完美。
2004年台湾首演时,当记者问到俞玖林的爱情观时,26岁还没结婚的他,给出的答案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俞玖林于2005年和在艺校评弹班的同学朱雪燕结婚,已经有了一个快两岁的女儿俞美颜,家庭生活过得非常愉快。女儿的名字是白先勇给她取的。俞玖林说:“这几年结婚生子,又跑遍中国大江南北和出国演出,使我有了丰富的生活阅历,演起戏来,更能体会汤显祖笔下柳梦梅的心境,更能拿捏演出人物的‘度’,感觉自己越来越成熟了。”
2011年11月在苏州《玉簪记》首演后,俞玖林的妻子朱雪燕抱着女儿俞美颜,一家三口和白先勇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