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美术电影制片,亦是中国历史最老的动画制片厂之一,(动画、木偶、剪纸、折纸)基地,厂址上海。   占地10611平方米,建有动画 、剪纸、行政工作楼和木偶摄影棚,是中国摄制美术片的主要基地。前身是东北电影制片厂的卡通股,1949年成立美术片组,次年迁到上海隶属上海电影制片厂。   1957年4月正式建厂,设动画、木偶和剪纸3个制片部门。有两个下属企业:中外合资上海亿利美动画有限公司和集体所有制上海美术电影绘制厂。生产能力为年产14——15部。美术片组阶段创作的动画片《骄傲的将军》、木偶片《神笔》在探索民族风格方面取得了经验,建厂后共摄制美术片428部,占全国美术片产量80%以上。逐渐形成了中国美术片的风格。具有较强的影视动画片创作、制作和衍生产品研发实力。   发展历史   成立   正式建厂前,美术片组摄制美术片94部。建厂后,1957——1982年摄制美术片 187部、纪录片9部、共计220部。建厂前摄制的动画片《骄傲的将军》、木偶片《神笔》在探索民族风格方面,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对美术片的民族化方向产生了重要影响。1958年,万古蟾带领一批青年美术片工作者,吸取中国民间皮影戏和剪纸片的艺术特点,成功地拍摄出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1960年在特伟、钱家骏的指导下,一批青年美术片工作者把具有民族传统的水墨画搬上银幕,摄制了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取得成功。同年,虞哲光以儿童手工折纸为造型手段,拍出第一部折纸片《聪明的鸭子》。   1960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在北京、上海等6个城市举行了美术电影展览,受到观众的欢迎,并得到国家领导人的称赞。1962年,又在香港展出,受到港澳同胞的热烈欢迎,1963年,周恩来总理曾赞扬美术电影部门在中国电影事业中,是具有独特风格、比较优秀的部门。   中国美术片在国际享有盛誉。从东影时期到1985年底共生产美术片275部,有22部获国内31次奖,有29部获国外45次奖;木偶片《神笔》和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均5次获奖。   1980年6月,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创办了以介绍美术片为主要内容的儿童双月刊《孙悟空》,发行量最高达40多万份。   发展   50多年来,《大闹天宫》、《牧笛》、《三个和尚》、《宝莲灯》、《大耳朵图图》《葫芦兄弟》等优秀作品享誉国内外,获得了包括丹麦欧登塞童话电影节“金质奖”、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及中国电影“金鸡奖”、“华表奖”、“童牛奖”等在内的200多个奖项。   美影不断推出影院动画片引领电影市场。2006年出品影院木偶片〈西岳奇童〉,票房突破300万,并受到市委常委、宣传部王仲伟的赞誉:动画片有此业绩,实属可喜可贺。望很好总结,并乘势而上,深化改革,促进转制,提升原创力,以重振我美影雄风。   2007年美影厂又创佳作,出品了大型民族史诗影院动画片〈勇士〉。该片是美影厂继〈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天书奇谭〉、〈金猴降妖〉、〈宝莲灯〉之后又一部动画长片。全片83分钟,历时4年,斥资1500万人民币打造而成。国际著名导演吕克.贝松也曾亲临〈勇士〉剧组,被〈勇士〉流畅的线条、创新的三维技术及坚持的民族特色所折服,无比钦佩地感叹道:〈你们的人物造型是别人画不出来的!“并表示要做”“牌推销员”,把〈勇士〉带到欧洲去。〈勇士〉继获得“第12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动画片奖”、“常州最佳中国长片奖”之后,还获得了电影届学术影响很大的“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和“金熊奖”国际动画作品——最佳影院动画片奖。   此外,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还以动画产业化发展为目标,为社会各界提供影视片、广告片的制作、形象设计、卡通产品的研制开发、制作等,又新增动画卡通艺术长廊,同时美影厂下属上海美术专修学校是一家为动画片创作提供专业人才培养的学校,在卡通动漫领域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卡通艺术产品。   现状   1993至1995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全年拍摄动画片约500分钟左右,数量上不能满足播放的需要,而且这500分钟的动画片并非都是精品,大好的市场白白拱手让了人。而动画片生产数量直线上升,仅仅2000年一年,就完成创历史纪录的5000分钟。到7月10日为止,已经完成剧本6049分钟,分镜头4278分钟,原动画2147分钟,样片2560分钟,再创新纪录指日可待。中国正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动画片加工国。   尽管动画产业无论从产量和参与的制作单位都处在一个急剧膨胀的时期,但是在其市场运作方面,却仍然停留在“小儿科”的阶段。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在市场化的运作上花了不少功夫。一部10分钟的国产动画片,在电视台播出一次只能卖到100元人民币,成本却高达30万元。作为国内老资格的动画制作单位,该厂2000年全年的销售额为2279.6万元。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美术电影制片,亦是中国历史最老的动画制片厂之一,(动画、木偶、剪纸、折纸)基地,厂址上海。   占地10611平方米,建有动画 、剪纸、行政工作楼和木偶摄影棚,是中国摄制美术片的主要基地。前身是东北电影制片厂的卡通股,1949年成立美术片组,次年迁到上海隶属上海电影制片厂。   1957年4月正式建厂,设动画、木偶和剪纸3个制片部门。有两个下属企业:中外合资上海亿利美动画有限公司和集体所有制上海美术电影绘制厂。生产能力为年产14——15部。美术片组阶段创作的动画片《骄傲的将军》、木偶片《神笔》在探索民族风格方面取得了经验,建厂后共摄制美术片428部,占全国美术片产量80%以上。逐渐形成了中国美术片的风格。具有较强的影视动画片创作、制作和衍生产品研发实力。   发展历史   成立   正式建厂前,美术片组摄制美术片94部。建厂后,1957——1982年摄制美术片 187部、纪录片9部、共计220部。建厂前摄制的动画片《骄傲的将军》、木偶片《神笔》在探索民族风格方面,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对美术片的民族化方向产生了重要影响。1958年,万古蟾带领一批青年美术片工作者,吸取中国民间皮影戏和剪纸片的艺术特点,成功地拍摄出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1960年在特伟、钱家骏的指导下,一批青年美术片工作者把具有民族传统的水墨画搬上银幕,摄制了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取得成功。同年,虞哲光以儿童手工折纸为造型手段,拍出第一部折纸片《聪明的鸭子》。   1960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在北京、上海等6个城市举行了美术电影展览,受到观众的欢迎,并得到国家领导人的称赞。1962年,又在香港展出,受到港澳同胞的热烈欢迎,1963年,周恩来总理曾赞扬美术电影部门在中国电影事业中,是具有独特风格、比较优秀的部门。   中国美术片在国际享有盛誉。从东影时期到1985年底共生产美术片275部,有22部获国内31次奖,有29部获国外45次奖;木偶片《神笔》和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均5次获奖。   1980年6月,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创办了以介绍美术片为主要内容的儿童双月刊《孙悟空》,发行量最高达40多万份。   发展   50多年来,《大闹天宫》、《牧笛》、《三个和尚》、《宝莲灯》、《大耳朵图图》《葫芦兄弟》等优秀作品享誉国内外,获得了包括丹麦欧登塞童话电影节“金质奖”、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及中国电影“金鸡奖”、“华表奖”、“童牛奖”等在内的200多个奖项。   美影不断推出影院动画片引领电影市场。2006年出品影院木偶片〈西岳奇童〉,票房突破300万,并受到市委常委、宣传部王仲伟的赞誉:动画片有此业绩,实属可喜可贺。望很好总结,并乘势而上,深化改革,促进转制,提升原创力,以重振我美影雄风。   2007年美影厂又创佳作,出品了大型民族史诗影院动画片〈勇士〉。该片是美影厂继〈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天书奇谭〉、〈金猴降妖〉、〈宝莲灯〉之后又一部动画长片。全片83分钟,历时4年,斥资1500万人民币打造而成。国际著名导演吕克.贝松也曾亲临〈勇士〉剧组,被〈勇士〉流畅的线条、创新的三维技术及坚持的民族特色所折服,无比钦佩地感叹道:〈你们的人物造型是别人画不出来的!“并表示要做”“牌推销员”,把〈勇士〉带到欧洲去。〈勇士〉继获得“第12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动画片奖”、“常州最佳中国长片奖”之后,还获得了电影届学术影响很大的“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和“金熊奖”国际动画作品——最佳影院动画片奖。   此外,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还以动画产业化发展为目标,为社会各界提供影视片、广告片的制作、形象设计、卡通产品的研制开发、制作等,又新增动画卡通艺术长廊,同时美影厂下属上海美术专修学校是一家为动画片创作提供专业人才培养的学校,在卡通动漫领域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卡通艺术产品。   现状   1993至1995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全年拍摄动画片约500分钟左右,数量上不能满足播放的需要,而且这500分钟的动画片并非都是精品,大好的市场白白拱手让了人。而动画片生产数量直线上升,仅仅2000年一年,就完成创历史纪录的5000分钟。到7月10日为止,已经完成剧本6049分钟,分镜头4278分钟,原动画2147分钟,样片2560分钟,再创新纪录指日可待。中国正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动画片加工国。   尽管动画产业无论从产量和参与的制作单位都处在一个急剧膨胀的时期,但是在其市场运作方面,却仍然停留在“小儿科”的阶段。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在市场化的运作上花了不少功夫。一部10分钟的国产动画片,在电视台播出一次只能卖到100元人民币,成本却高达30万元。作为国内老资格的动画制作单位,该厂2000年全年的销售额为2279.6万元。
查看更多 举报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热门专辑 全部19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