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淑珍(1936——),国家一级演员, 中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和歌剧演员,原籍河北省东光县。当过工人,中国音协第四届常务理事、第五届理事,全国人大第五、六届代表。1956年在天津职工业余会演中初露才华,调到天津歌舞剧院后,曾在一些歌剧中扮演主角。五十年代末从事独唱,其演唱声从情发,委婉甜美,格调清新秀丽,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在多次出国访问中也受到赞誉。二十世纪80年代,于淑珍的歌曲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唱,成为一代人的经典。   在拥有“歌唱家摇篮”美誉的天津,于淑珍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不仅拥有众多观众,而且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老前辈。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于淑珍的歌曲《泉水叮咚响》《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月光下的凤尾竹》等被广为传唱,成为一代人的经典。   1973年,入党   1979年,为电影《甜蜜的事业》配唱插曲《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1982年在天津举办了个人演唱会1983年,评为三八红旗手。   1984年,参加春节晚会,演唱《滦水香茶斟满杯》、《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泉水叮咚响》、《月光照着太湖水》   近年,于淑珍老师虽年事已高,但仍积极参加各种演出,活跃在舞台上。   演艺经历   早期   从学徒工到歌唱家   回忆起自己怎么从一个学徒工成为歌唱家,于淑珍说:“我工作的那个厂子很小,叫天津市中大化工仪器厂,我是学徒工,1956年在天津艺术馆给农民示范演出时,天津歌舞剧院的领导也来看演出,就看上我了。”19岁的于淑珍就这样懵懵懂懂地从一个学徒工成为一名专业演员,“刚进团,正好赶上歌舞剧院大队人马去山东演出。我第一次上专业舞台就是在山东大剧院参加大合唱,就这样一步步从合唱队员到民歌小合唱、独唱直到歌剧演唱。”   1963年,于淑珍灌制了第一张唱片,收录的歌曲《新剪窗花》和《李双双小唱》在农村大队广播里备受宠爱,非常风靡。   1959年,于淑珍出演歌剧《向秀丽》,在歌剧中扮演为抢救公家财产而牺牲的一个制药厂女工。   二十世纪70年代末的电影《甜蜜的事业》成就了一首歌——《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也成就了这首歌的原唱者于淑珍。“《甜蜜的事业》的导演谢添是天津人,1978年底他打电话给剧院领导,让我到北影厂录音,这首歌一共录过好几个版本,现在传唱的就是最后用电声伴奏的那一版。”   坚韧为基础的平和   “我从不刻意去追求什么,就是好好学习,好好工作,也没想过一定要当歌唱家,很多事情就是这样,水到渠成时该来的就来了。所有的突破都不能抛开自己的条件,我记得一位老师说过:石雕石玉雕玉,我很清楚自己的条件,如果我就是一块‘石头’那我不会强求自己有‘玉’的效果。也曾有人提议我在演唱时要表现出无产阶级气势磅礴的情绪,但我就是唱不出来,我说我再使劲声音就破了,只能就这首歌所需要的情绪去处理。”于淑珍这样评价自己。   这种以坚韧为基础的平和还表现在她对歌曲的理解上。在所有演绎过的歌曲中,对《月光下的凤尾竹》这首歌的理解更见于淑珍柔韧的性格。“作曲家施光南去云南体验生活后写这首歌时,最后一句是‘一起走向啊,结婚登记处’,是希望通过这首歌去宣传《婚姻法》。后来有人提出异议:那么抒情的歌怎么还有这么直白的歌词!有人把这一句改成了‘一起走向啊,那绿色的雾哎’,但不管在什么场合演唱这首歌我唱的还是原词,我要尊重历史事实,原来创作这首歌的思路就是要反映现实的。”   晚年   习书画不适带徒弟   1998 年于淑珍从天津歌舞剧院退休,对于带徒弟的事,她说:“有的人能唱但未必是好老师,若我要教学生一定要把他们教出来,但我觉得自己并不适合做老师,带徒弟是要负责任的,当我觉得自己能力不够时就不去做。我只会唱歌,那就只唱歌!”   于淑珍表示,自己从年轻时最大的一个心愿就是想好好上学,“但一直没这个机会,时间充裕了我报名上了天津老年大学。我去上学就是个学生,老老实实上课认认真真听讲。小时候扒后台追明星的事自己也干过,所以如果有人想和我照张相、签个名也觉得是很高兴的事,人家能提这样的要求也是人家愿意接受你啊,自然要热情地去做。”   老年大学的生活过得很开心,“学了几年书法,在学习花鸟国画”。对于风生水起的娱乐圈,她表示很理解:“有一些年轻人来看我时说:‘于老师我们很实际,我们要赚钱要买房子’。我只对他们说,有追求也挺好,但要符合自己的条件,努力了得到是幸运,得不到也不要抱怨,要懂得放弃!可以开始下一个事情嘛,年轻没有失败。   2015年02月17日,参加201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表演开场节目《四世同堂合家欢》。
  于淑珍(1936——),国家一级演员, 中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和歌剧演员,原籍河北省东光县。当过工人,中国音协第四届常务理事、第五届理事,全国人大第五、六届代表。1956年在天津职工业余会演中初露才华,调到天津歌舞剧院后,曾在一些歌剧中扮演主角。五十年代末从事独唱,其演唱声从情发,委婉甜美,格调清新秀丽,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在多次出国访问中也受到赞誉。二十世纪80年代,于淑珍的歌曲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唱,成为一代人的经典。   在拥有“歌唱家摇篮”美誉的天津,于淑珍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不仅拥有众多观众,而且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老前辈。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于淑珍的歌曲《泉水叮咚响》《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月光下的凤尾竹》等被广为传唱,成为一代人的经典。   1973年,入党   1979年,为电影《甜蜜的事业》配唱插曲《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1982年在天津举办了个人演唱会1983年,评为三八红旗手。   1984年,参加春节晚会,演唱《滦水香茶斟满杯》、《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泉水叮咚响》、《月光照着太湖水》   近年,于淑珍老师虽年事已高,但仍积极参加各种演出,活跃在舞台上。   演艺经历   早期   从学徒工到歌唱家   回忆起自己怎么从一个学徒工成为歌唱家,于淑珍说:“我工作的那个厂子很小,叫天津市中大化工仪器厂,我是学徒工,1956年在天津艺术馆给农民示范演出时,天津歌舞剧院的领导也来看演出,就看上我了。”19岁的于淑珍就这样懵懵懂懂地从一个学徒工成为一名专业演员,“刚进团,正好赶上歌舞剧院大队人马去山东演出。我第一次上专业舞台就是在山东大剧院参加大合唱,就这样一步步从合唱队员到民歌小合唱、独唱直到歌剧演唱。”   1963年,于淑珍灌制了第一张唱片,收录的歌曲《新剪窗花》和《李双双小唱》在农村大队广播里备受宠爱,非常风靡。   1959年,于淑珍出演歌剧《向秀丽》,在歌剧中扮演为抢救公家财产而牺牲的一个制药厂女工。   二十世纪70年代末的电影《甜蜜的事业》成就了一首歌——《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也成就了这首歌的原唱者于淑珍。“《甜蜜的事业》的导演谢添是天津人,1978年底他打电话给剧院领导,让我到北影厂录音,这首歌一共录过好几个版本,现在传唱的就是最后用电声伴奏的那一版。”   坚韧为基础的平和   “我从不刻意去追求什么,就是好好学习,好好工作,也没想过一定要当歌唱家,很多事情就是这样,水到渠成时该来的就来了。所有的突破都不能抛开自己的条件,我记得一位老师说过:石雕石玉雕玉,我很清楚自己的条件,如果我就是一块‘石头’那我不会强求自己有‘玉’的效果。也曾有人提议我在演唱时要表现出无产阶级气势磅礴的情绪,但我就是唱不出来,我说我再使劲声音就破了,只能就这首歌所需要的情绪去处理。”于淑珍这样评价自己。   这种以坚韧为基础的平和还表现在她对歌曲的理解上。在所有演绎过的歌曲中,对《月光下的凤尾竹》这首歌的理解更见于淑珍柔韧的性格。“作曲家施光南去云南体验生活后写这首歌时,最后一句是‘一起走向啊,结婚登记处’,是希望通过这首歌去宣传《婚姻法》。后来有人提出异议:那么抒情的歌怎么还有这么直白的歌词!有人把这一句改成了‘一起走向啊,那绿色的雾哎’,但不管在什么场合演唱这首歌我唱的还是原词,我要尊重历史事实,原来创作这首歌的思路就是要反映现实的。”   晚年   习书画不适带徒弟   1998 年于淑珍从天津歌舞剧院退休,对于带徒弟的事,她说:“有的人能唱但未必是好老师,若我要教学生一定要把他们教出来,但我觉得自己并不适合做老师,带徒弟是要负责任的,当我觉得自己能力不够时就不去做。我只会唱歌,那就只唱歌!”   于淑珍表示,自己从年轻时最大的一个心愿就是想好好上学,“但一直没这个机会,时间充裕了我报名上了天津老年大学。我去上学就是个学生,老老实实上课认认真真听讲。小时候扒后台追明星的事自己也干过,所以如果有人想和我照张相、签个名也觉得是很高兴的事,人家能提这样的要求也是人家愿意接受你啊,自然要热情地去做。”   老年大学的生活过得很开心,“学了几年书法,在学习花鸟国画”。对于风生水起的娱乐圈,她表示很理解:“有一些年轻人来看我时说:‘于老师我们很实际,我们要赚钱要买房子’。我只对他们说,有追求也挺好,但要符合自己的条件,努力了得到是幸运,得不到也不要抱怨,要懂得放弃!可以开始下一个事情嘛,年轻没有失败。   2015年02月17日,参加201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表演开场节目《四世同堂合家欢》。
查看更多 举报
于淑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