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纾,女,1989年高中毕业于昆明第三中学,同年考入云南艺术学院,1993年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获学士学位,同年进昆明市歌舞团任独唱演员。1995年到中国音乐学院师从我国着名音乐教育家金铁霖教授学习两年。曾两次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原创歌曲大赛十大金奖(政府壹等奖);全国百家城市MTV大赛金奖;全国第五届广播新歌优秀作品金奖;全国歌剧展演贰等奖;云南省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民族唱法壹等奖;被云南省文化厅授予“云南省青年表演艺术家”的荣誉称号,被评选为第九届省政协委员,省青联常委。昆明市优秀青年专家。   歌曲大赛   何纾走上歌唱演员的道路十分戏剧化。1989年高中毕业的何纾参加完高考,假期间闲来无事,和同学一起报名参加了当年的云南省影视歌曲大赛。当时何纾的参赛歌曲是妈妈教给的电影插曲《珊瑚颂》,因为没有伴奏带,只好请来妈妈的一位同事拉手风琴伴奏。一曲唱罢,立即吸引了作为评委的云南艺术学院声乐系系主任田智周教授。出于对艺术人才的爱惜,田教授问何纾是否想上云南艺术学院,当时的何纾并没有报考该校,也不了解学习声乐究竟是怎样的事,只是觉得能上云南艺术学院听起来还不错,于是就答应了。何纾的决定在家里引起了一场战争,喜欢唱歌的妈妈同意女儿的选择,热爱历史的爸爸却坚决反对,坚持让何纾上云南民族学院历史系,最后还是奶奶说服了爸爸。已超过招生时间,学校为培养人才,特意给了何纾一次补考的机会。就这样,何纾成了云南艺术学院音乐系的一名学生。   努力学习   还没从考上大学的兴奋中醒来,自小内向的何纾已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唱歌还要学表演吗?班主任叶明菊老师得知后,鼓励她说:“成功的歌唱家必须是表演、舞蹈、音乐三者相融相通,只有这样才能完美地演绎音乐的内涵。你有极高的音乐天赋,只要有耐心、肯努力,你一定能打开你的艺术宝库,成就你的艺术人生。”根据何纾嗓音甜美的特点,系领导又特意安排何纾随余群教授学习民族唱法。4年的学习使何纾打下了夯实的声乐基础,对演唱技巧和情感的把握日趋成熟。1993年从云南艺术学院毕业后,何纾考进了昆明市歌舞团,开始了职业歌手的生涯。经过一年的舞台实践,何纾感到了自己对歌曲的把握能力和舞台经验的不足,也想起毕业时田教授的评价:“何纾的歌声很美,但像白月亮,有点冷。”何纾决定寻找机会再学习。1995年,何纾以至诚的求学精神获得了金铁林、马秋华两位教授的认可,得到了两年到中国音乐学院进修学习的机会。这成为何纾艺术人生的又一次转折。在北京学习期间,住在半地下室的何纾除了系统地学习声乐艺术、观看大量的音乐会和中国歌剧的演出外,何纾还参加了全国“推新人歌手大奖赛”,并闯入了“十佳歌手”的行列。一次观看江苏歌手胡晓娥在民族文化宫的演出后,何纾的震动非常大,她梦想着也能像这位来自农村的歌手一样,站在北京的舞台上唱家乡的歌。走进云南,就走进了五彩斑斓的歌舞殿堂。云南的歌舞艺术在多元文化的环境中互补互渗,共同发展,没有人能数得清它们有多少种类,它们包含在各民族文化发展的各个阶段,有鲜明的民族特色。1997年,何纾回到了昆明。两年的学习使她认识到,音乐由心而发。对于音乐,得有一种不需要理由的耐心和执着,穿行在音乐的四季里,才会懂得等待和享受。回到家乡的何纾把目光投向了丰富多彩的云南民族民间歌舞,她抓住所有能深入到地州采风、体验生活的机会,深入到各地汲取云南各民族丰富的歌乐、舞乐、器乐民族音乐精华,丰富自己的艺术创作。何纾难以忘记在红河州采风时两位彝族老人清泉般的歌声;怒江州独龙族兄弟真诚的敬酒歌让何纾泣然泪下;西双版纳傣族赞哈(歌手)柔美的嗓音、丽江纳西族洞经古乐的神奇、大理白族大本曲的豪迈……这一切使何纾深深意识到,云南,是不可以用一首歌来反映的。这要求歌手的演唱风格必须是多样的、立体的。云南的歌手是山海豪唱的领歌者,是造物神灵的牧笛。   思考探索   正当何纾对自己的艺术道路进行思考和探索时,遇到了刚刚从新加坡讲学归来的云南着名作曲家刘晓耕,受西方音乐的影响,刘晓耕也在探索着改变自己的创作风格。在刘晓耕创作的《回家》这首作品中,何纾尝试着采用民歌和通俗结合的风格进行演绎,受到了刘晓耕的赞赏,作曲家和歌手找到了结合点。根据何纾声音的可塑性,以及擅长演唱有故事情节歌曲的特点,刘晓耕为何纾量身创作了一批原创歌曲:电视剧《臧金贵》中的无词歌、勐巴拉娜西舞剧中的片段、普米族大型音乐舞蹈史诗《母亲河》中母亲的歌等,何纾对作品用心的二度创作,使演唱获得极大成功。同时,何纾还与云南着名词曲作家万里、陈勇、卢云生、陈应祥、区建宁、杨晓萍、向美庆、蒋明初、顾春雨、周国庆等合作,推出了一批云南原创优秀作品。其中,1999年与作曲家陈勇合作的《火把节的火把》获全国“五个一工程”歌曲创作奖,实现了“云南五个一工程”歌曲创作零的突破;与万里老师合作的《打歌》获云南电视歌手大赛一等奖;2003年,何纾演唱的刘晓耕的作品《爱做梦的高原》获得了中国十大金曲奖。   不懈努力   由于云南优秀的词曲作家群体对这片红土地的了解和热爱,他们的作品风格各异而精彩,何纾在与其合作的过程中,他们对演唱或严谨或细致或原汁原味的要求,不断督促何纾提高作品的二次创作,打磨着何纾的声线和歌喉。使其对音准、节奏和声音的控制能力、张力得到很大提升。在澳门回归时,何纾在演唱着名词曲作家杨晓萍、向美庆创作的《我在大理将你盼》这首作品时,感到把握不住作品中白族大本曲的原味,于是杨晓萍就带着何纾去请教老艺术家赵履珠,赵老逐字逐句地教何纾演唱,使何纾准确地把握住作品特点。同时,也使何纾对白族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爱做梦的高原》是刘晓耕为昆明第二届国际旅游节创作的主题曲,他要求演唱风格清新、神秘,给观众全新感受。何纾反复琢磨,把曲风定为通俗柔美,歌曲在晚会上受到热烈欢迎,有个广东游客还专门到后台要求购买录音带。刘晓耕说:“何纾是一位用心、用思想、用观念来演绎歌曲的歌手。”   获得成功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何纾已成为一名对自己声音的塑造力、控制力很强的自由型歌手。何纾音域宽广,音色清纯甜美。她高音区的亮丽,如蓝天里清脆的鸽哨;中音的甜美,似平沙落雁;低音的圆润,像涓涓泉水;泛间丰富,犹如月夜晚风中的天籁之声。她不仅能演唱多种风格的民歌,而且善于从总体上把握歌曲的内涵,从细微处雕塑,以情入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使人浮想联翩,产生一种神秘的美感。她将《小河淌水》这首久负盛名的东方小夜曲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她用童声为晨光出版社演唱的儿童教学带《卖报歌》清脆、响亮;她塑造的《母亲河》中普米族老阿妈低沉、雄浑的歌声使人落泪;她用纳西语演唱的《生命的礼赞》粗犷、古朴、原始的声音动人心弦;为罗平菜花节演唱的《金花银瀑好地方》,如今已传唱6年。   如今的何纾是一个为因歌唱而美丽和快乐的歌手。作为云南歌手,她是幸福的。从1997年至今,云南的大型文艺晚会都有何纾的歌声。她被同行戏称为“晚会歌手”。很多人是通过何纾的歌记住云南的。这些年,她为西双版纳、曲靖、沧源、石屏、个旧、文山、陆良等地旅游节演唱的《月亮升起来》、《石屏是个好地方》、《珠江源》、《你有两个名字》等歌曲,深受各族群众喜爱。何纾还作为文化使者到过瑞士、法国、德国等许多国家演出。她说只要自己穿着华美的民族服装一上台,未开口已博得满场喝彩,作为歌手,何纾把能将云南特色的音乐唱出去当成一种幸福。她在马来西亚演出后,当地媒体报道说:“中国艺术家人美歌靓,让人听得耳柔。”   在她的美妙歌声里,云南的“好地方”正一个个被认知、被传唱。身为云南艺术学院云南音乐学院的客座副教授,何纾这样告诉学生:“演唱时要有画面感,要把每首歌变成画面和故事,去表现它,脑子不能是空白的,那样歌声才丰富和生动。歌唱的灵感靠积淀而来,歌者要诚实面对自己的生活,生活便会随时给予你灵感。”何纾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用自己的歌编织着高原的梦,也编织着自己绚丽的人生。
  何纾,女,1989年高中毕业于昆明第三中学,同年考入云南艺术学院,1993年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获学士学位,同年进昆明市歌舞团任独唱演员。1995年到中国音乐学院师从我国着名音乐教育家金铁霖教授学习两年。曾两次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原创歌曲大赛十大金奖(政府壹等奖);全国百家城市MTV大赛金奖;全国第五届广播新歌优秀作品金奖;全国歌剧展演贰等奖;云南省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民族唱法壹等奖;被云南省文化厅授予“云南省青年表演艺术家”的荣誉称号,被评选为第九届省政协委员,省青联常委。昆明市优秀青年专家。   歌曲大赛   何纾走上歌唱演员的道路十分戏剧化。1989年高中毕业的何纾参加完高考,假期间闲来无事,和同学一起报名参加了当年的云南省影视歌曲大赛。当时何纾的参赛歌曲是妈妈教给的电影插曲《珊瑚颂》,因为没有伴奏带,只好请来妈妈的一位同事拉手风琴伴奏。一曲唱罢,立即吸引了作为评委的云南艺术学院声乐系系主任田智周教授。出于对艺术人才的爱惜,田教授问何纾是否想上云南艺术学院,当时的何纾并没有报考该校,也不了解学习声乐究竟是怎样的事,只是觉得能上云南艺术学院听起来还不错,于是就答应了。何纾的决定在家里引起了一场战争,喜欢唱歌的妈妈同意女儿的选择,热爱历史的爸爸却坚决反对,坚持让何纾上云南民族学院历史系,最后还是奶奶说服了爸爸。已超过招生时间,学校为培养人才,特意给了何纾一次补考的机会。就这样,何纾成了云南艺术学院音乐系的一名学生。   努力学习   还没从考上大学的兴奋中醒来,自小内向的何纾已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唱歌还要学表演吗?班主任叶明菊老师得知后,鼓励她说:“成功的歌唱家必须是表演、舞蹈、音乐三者相融相通,只有这样才能完美地演绎音乐的内涵。你有极高的音乐天赋,只要有耐心、肯努力,你一定能打开你的艺术宝库,成就你的艺术人生。”根据何纾嗓音甜美的特点,系领导又特意安排何纾随余群教授学习民族唱法。4年的学习使何纾打下了夯实的声乐基础,对演唱技巧和情感的把握日趋成熟。1993年从云南艺术学院毕业后,何纾考进了昆明市歌舞团,开始了职业歌手的生涯。经过一年的舞台实践,何纾感到了自己对歌曲的把握能力和舞台经验的不足,也想起毕业时田教授的评价:“何纾的歌声很美,但像白月亮,有点冷。”何纾决定寻找机会再学习。1995年,何纾以至诚的求学精神获得了金铁林、马秋华两位教授的认可,得到了两年到中国音乐学院进修学习的机会。这成为何纾艺术人生的又一次转折。在北京学习期间,住在半地下室的何纾除了系统地学习声乐艺术、观看大量的音乐会和中国歌剧的演出外,何纾还参加了全国“推新人歌手大奖赛”,并闯入了“十佳歌手”的行列。一次观看江苏歌手胡晓娥在民族文化宫的演出后,何纾的震动非常大,她梦想着也能像这位来自农村的歌手一样,站在北京的舞台上唱家乡的歌。走进云南,就走进了五彩斑斓的歌舞殿堂。云南的歌舞艺术在多元文化的环境中互补互渗,共同发展,没有人能数得清它们有多少种类,它们包含在各民族文化发展的各个阶段,有鲜明的民族特色。1997年,何纾回到了昆明。两年的学习使她认识到,音乐由心而发。对于音乐,得有一种不需要理由的耐心和执着,穿行在音乐的四季里,才会懂得等待和享受。回到家乡的何纾把目光投向了丰富多彩的云南民族民间歌舞,她抓住所有能深入到地州采风、体验生活的机会,深入到各地汲取云南各民族丰富的歌乐、舞乐、器乐民族音乐精华,丰富自己的艺术创作。何纾难以忘记在红河州采风时两位彝族老人清泉般的歌声;怒江州独龙族兄弟真诚的敬酒歌让何纾泣然泪下;西双版纳傣族赞哈(歌手)柔美的嗓音、丽江纳西族洞经古乐的神奇、大理白族大本曲的豪迈……这一切使何纾深深意识到,云南,是不可以用一首歌来反映的。这要求歌手的演唱风格必须是多样的、立体的。云南的歌手是山海豪唱的领歌者,是造物神灵的牧笛。   思考探索   正当何纾对自己的艺术道路进行思考和探索时,遇到了刚刚从新加坡讲学归来的云南着名作曲家刘晓耕,受西方音乐的影响,刘晓耕也在探索着改变自己的创作风格。在刘晓耕创作的《回家》这首作品中,何纾尝试着采用民歌和通俗结合的风格进行演绎,受到了刘晓耕的赞赏,作曲家和歌手找到了结合点。根据何纾声音的可塑性,以及擅长演唱有故事情节歌曲的特点,刘晓耕为何纾量身创作了一批原创歌曲:电视剧《臧金贵》中的无词歌、勐巴拉娜西舞剧中的片段、普米族大型音乐舞蹈史诗《母亲河》中母亲的歌等,何纾对作品用心的二度创作,使演唱获得极大成功。同时,何纾还与云南着名词曲作家万里、陈勇、卢云生、陈应祥、区建宁、杨晓萍、向美庆、蒋明初、顾春雨、周国庆等合作,推出了一批云南原创优秀作品。其中,1999年与作曲家陈勇合作的《火把节的火把》获全国“五个一工程”歌曲创作奖,实现了“云南五个一工程”歌曲创作零的突破;与万里老师合作的《打歌》获云南电视歌手大赛一等奖;2003年,何纾演唱的刘晓耕的作品《爱做梦的高原》获得了中国十大金曲奖。   不懈努力   由于云南优秀的词曲作家群体对这片红土地的了解和热爱,他们的作品风格各异而精彩,何纾在与其合作的过程中,他们对演唱或严谨或细致或原汁原味的要求,不断督促何纾提高作品的二次创作,打磨着何纾的声线和歌喉。使其对音准、节奏和声音的控制能力、张力得到很大提升。在澳门回归时,何纾在演唱着名词曲作家杨晓萍、向美庆创作的《我在大理将你盼》这首作品时,感到把握不住作品中白族大本曲的原味,于是杨晓萍就带着何纾去请教老艺术家赵履珠,赵老逐字逐句地教何纾演唱,使何纾准确地把握住作品特点。同时,也使何纾对白族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爱做梦的高原》是刘晓耕为昆明第二届国际旅游节创作的主题曲,他要求演唱风格清新、神秘,给观众全新感受。何纾反复琢磨,把曲风定为通俗柔美,歌曲在晚会上受到热烈欢迎,有个广东游客还专门到后台要求购买录音带。刘晓耕说:“何纾是一位用心、用思想、用观念来演绎歌曲的歌手。”   获得成功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何纾已成为一名对自己声音的塑造力、控制力很强的自由型歌手。何纾音域宽广,音色清纯甜美。她高音区的亮丽,如蓝天里清脆的鸽哨;中音的甜美,似平沙落雁;低音的圆润,像涓涓泉水;泛间丰富,犹如月夜晚风中的天籁之声。她不仅能演唱多种风格的民歌,而且善于从总体上把握歌曲的内涵,从细微处雕塑,以情入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使人浮想联翩,产生一种神秘的美感。她将《小河淌水》这首久负盛名的东方小夜曲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她用童声为晨光出版社演唱的儿童教学带《卖报歌》清脆、响亮;她塑造的《母亲河》中普米族老阿妈低沉、雄浑的歌声使人落泪;她用纳西语演唱的《生命的礼赞》粗犷、古朴、原始的声音动人心弦;为罗平菜花节演唱的《金花银瀑好地方》,如今已传唱6年。   如今的何纾是一个为因歌唱而美丽和快乐的歌手。作为云南歌手,她是幸福的。从1997年至今,云南的大型文艺晚会都有何纾的歌声。她被同行戏称为“晚会歌手”。很多人是通过何纾的歌记住云南的。这些年,她为西双版纳、曲靖、沧源、石屏、个旧、文山、陆良等地旅游节演唱的《月亮升起来》、《石屏是个好地方》、《珠江源》、《你有两个名字》等歌曲,深受各族群众喜爱。何纾还作为文化使者到过瑞士、法国、德国等许多国家演出。她说只要自己穿着华美的民族服装一上台,未开口已博得满场喝彩,作为歌手,何纾把能将云南特色的音乐唱出去当成一种幸福。她在马来西亚演出后,当地媒体报道说:“中国艺术家人美歌靓,让人听得耳柔。”   在她的美妙歌声里,云南的“好地方”正一个个被认知、被传唱。身为云南艺术学院云南音乐学院的客座副教授,何纾这样告诉学生:“演唱时要有画面感,要把每首歌变成画面和故事,去表现它,脑子不能是空白的,那样歌声才丰富和生动。歌唱的灵感靠积淀而来,歌者要诚实面对自己的生活,生活便会随时给予你灵感。”何纾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用自己的歌编织着高原的梦,也编织着自己绚丽的人生。
查看更多 举报
何纾
热门单曲 全部19首
热门专辑 全部4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