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就要翻过山
发行时间:2024-12-28
发行公司:StreetVoice
简介:《 云就要翻过山 》
《 Giyu Tjuljaviya 张淦勋 /首张族语创作专辑 》
※专辑简介:
从“张淦勋”跨越到“Giyu Tjuljaviya ”,在两者之间流动的生命故事。
几年前跟小学生一起线上学习排湾语、再到慢慢的部落参与,Giyu 回头挖掘自身文化脉络的同时,他开始以加上排湾族重量的身份往前创作。
Giyu 以个人生命经验将“身为”与“成为”原住民之间各种当代议题,身分认同、族语断层、族群迁徙⋯⋯揉写成一首首彷彿听得见沿途风景的歌曲。
发行过两张EP,近年以族语创作接连拿下PASIWALI 创作大赏和原创流行音乐大奖的奖项后,Giyu 逐渐开创出一道属于自己的全新音乐风格,首张族语创作专辑《云就要翻过山》走往更接近口语的低音的声线,以内敛的情感与深具文学性的词句,唱出生命的厚度。
※曲目概念:
如同云翻过山的瞬间,推开了户政事务所的门难道拿到新的证件,就会自动变成原住民了吗?
十几岁的 Giyu 曾非常困惑。
“直到云瀑朝我倾泻而来时,才意识到,在他者眼裡的瞬间,其实是云永无止尽的循环,而那是多少水气的凝聚,要多少次回望,才能往前跨越的日常。”他说。
〈pasiwali〉是改编自阿美族的民谣歌曲,但却是身为排湾族的 Giyu 学习的第一首族语歌,原曲是大调且带有强烈的海岸气息,所以改编时刻意用小调和不同的吉他调弦法,拆解原本的旋律,并加入橄榄树的部分歌词,想像活跃于山林的排湾族如何去表达一首海岸的歌。
专辑收录族语版的〈北大武山〉描写都市原住民常见身份认同的困境,比起回家的困难,如何回应自己的另一个名字,更是一条艰难而蜿蜒的路程,而〈秋芒〉则在阐述台湾在历经多次强权殖民、语言政策的冲刷,当代面对族语的抹去,并不能单纯视为自然而然的事来面对。
另外,也可以从专辑裡面瞥见族群过去迁徙的足迹;〈枋寮〉固然描写著对 Giyu 对此地人文风景的情感,同时也是他的阿公离开大鸟(pacavalj)部落后在此定居才造就了这样的际遇。
仔细看恆春半岛的历史,会发现这裡许多肌理脉络都藏著族群互动的痕迹,这裡有排湾族、阿美族、马卡道族、撒奇莱雅族、客家人等、再加上像他的阿嬷这样,祖先来自闽南的汉人交织而成的历史风景 — 而〈常绿〉除了描写她的离开,更能一探过去在枋寮老家虔诚的生活足迹,而在歌裡刻意使用到台语,是因为那是他和阿嬷之间唯一的语言。
延续著迁徙的基因, Giyu 的父亲到了台东来落脚,也造就了他的成长背景,而有机缘写下像〈卑南溪之歌〉这样描写旧台东的歌,那是东海岸的风景深深烙印在他记忆裡的样子,而正因为台铁南迴线北起枋寮,东到台东, 刚好是他父母各自的故乡,让他成为名副其实的〈南迴之子〉, 此曲是 Giyu 追忆与父亲开车往返的两地的行经南迴公路的过往日常。
最后一首歌〈云就要翻过山〉替专辑与近年的际遇做一个总结,叙述“人们如云,命运如风”,族语的命名 na scengsceng tua venali 意思是“刚好的那阵风吹”,水气若能凝聚成云,也会需要刚好的际遇才能让那片云跨越一个又一个的山头,在追寻文化与身份漫长的道路上,总有各种风势,而无论何时,我们得要学著相信命运,其实也点出也许真正重要的并非云或那座山,而是带你越过山头的那阵际遇。
※制作概念:
词曲以作者曾经的生活场景为创作核心,带出族群、文化迁徙的痕迹。
专辑追求以纯粹透过音乐的质地来描绘曾长年渗透在心里的台湾风景,而非透过语言、传统乐器,特定音阶去连结的刻板,以营造出“听得见的风景”为主要制作目标。
族语创作起先是以中文词入曲,经过几年排湾语的学习后, Giyu 和家人一同讨论后逐步译成排湾语,为力求保留并唱出专属于原生部落的族语创作,使用大鸟部落特殊的发音与更口语的说法,重新赋予原本的词曲更多元的生命与文学性,并真正以音乐回应寻根的初衷。
制作团队早是多年来的音乐伙伴,包括曾获金曲奖最佳原住民专辑的制作人林志仁(高潮)担任专辑制作人;以及曾入围金曲、金音奖的吉他手/创作人刘哲麟(大伟)担任主要编曲,甚至邀请台东音乐创作人斯马里奥,以及 Giyu 的吉他老师 — 大竹研共同制作一曲,使整张专辑有更丰富的感受。
※曲目介绍:
1. 秋芒 tjuljaviya
2. 北大武山 kavulungan
3. 南迴之子
4. 枋寮
5. 结 vucun
6. 卑南溪之歌 senay ta veljeluan i puyuma(feat. 斯马里奥)
7. pasiwali
8. 还没体验过的哭泣
9. 常绿(feat. 大竹研)
10. 云就要翻过山 na secengeceng tua venali
《 云就要翻过山 》
《 Giyu Tjuljaviya 张淦勋 /首张族语创作专辑 》
※专辑简介:
从“张淦勋”跨越到“Giyu Tjuljaviya ”,在两者之间流动的生命故事。
几年前跟小学生一起线上学习排湾语、再到慢慢的部落参与,Giyu 回头挖掘自身文化脉络的同时,他开始以加上排湾族重量的身份往前创作。
Giyu 以个人生命经验将“身为”与“成为”原住民之间各种当代议题,身分认同、族语断层、族群迁徙⋯⋯揉写成一首首彷彿听得见沿途风景的歌曲。
发行过两张EP,近年以族语创作接连拿下PASIWALI 创作大赏和原创流行音乐大奖的奖项后,Giyu 逐渐开创出一道属于自己的全新音乐风格,首张族语创作专辑《云就要翻过山》走往更接近口语的低音的声线,以内敛的情感与深具文学性的词句,唱出生命的厚度。
※曲目概念:
如同云翻过山的瞬间,推开了户政事务所的门难道拿到新的证件,就会自动变成原住民了吗?
十几岁的 Giyu 曾非常困惑。
“直到云瀑朝我倾泻而来时,才意识到,在他者眼裡的瞬间,其实是云永无止尽的循环,而那是多少水气的凝聚,要多少次回望,才能往前跨越的日常。”他说。
〈pasiwali〉是改编自阿美族的民谣歌曲,但却是身为排湾族的 Giyu 学习的第一首族语歌,原曲是大调且带有强烈的海岸气息,所以改编时刻意用小调和不同的吉他调弦法,拆解原本的旋律,并加入橄榄树的部分歌词,想像活跃于山林的排湾族如何去表达一首海岸的歌。
专辑收录族语版的〈北大武山〉描写都市原住民常见身份认同的困境,比起回家的困难,如何回应自己的另一个名字,更是一条艰难而蜿蜒的路程,而〈秋芒〉则在阐述台湾在历经多次强权殖民、语言政策的冲刷,当代面对族语的抹去,并不能单纯视为自然而然的事来面对。
另外,也可以从专辑裡面瞥见族群过去迁徙的足迹;〈枋寮〉固然描写著对 Giyu 对此地人文风景的情感,同时也是他的阿公离开大鸟(pacavalj)部落后在此定居才造就了这样的际遇。
仔细看恆春半岛的历史,会发现这裡许多肌理脉络都藏著族群互动的痕迹,这裡有排湾族、阿美族、马卡道族、撒奇莱雅族、客家人等、再加上像他的阿嬷这样,祖先来自闽南的汉人交织而成的历史风景 — 而〈常绿〉除了描写她的离开,更能一探过去在枋寮老家虔诚的生活足迹,而在歌裡刻意使用到台语,是因为那是他和阿嬷之间唯一的语言。
延续著迁徙的基因, Giyu 的父亲到了台东来落脚,也造就了他的成长背景,而有机缘写下像〈卑南溪之歌〉这样描写旧台东的歌,那是东海岸的风景深深烙印在他记忆裡的样子,而正因为台铁南迴线北起枋寮,东到台东, 刚好是他父母各自的故乡,让他成为名副其实的〈南迴之子〉, 此曲是 Giyu 追忆与父亲开车往返的两地的行经南迴公路的过往日常。
最后一首歌〈云就要翻过山〉替专辑与近年的际遇做一个总结,叙述“人们如云,命运如风”,族语的命名 na scengsceng tua venali 意思是“刚好的那阵风吹”,水气若能凝聚成云,也会需要刚好的际遇才能让那片云跨越一个又一个的山头,在追寻文化与身份漫长的道路上,总有各种风势,而无论何时,我们得要学著相信命运,其实也点出也许真正重要的并非云或那座山,而是带你越过山头的那阵际遇。
※制作概念:
词曲以作者曾经的生活场景为创作核心,带出族群、文化迁徙的痕迹。
专辑追求以纯粹透过音乐的质地来描绘曾长年渗透在心里的台湾风景,而非透过语言、传统乐器,特定音阶去连结的刻板,以营造出“听得见的风景”为主要制作目标。
族语创作起先是以中文词入曲,经过几年排湾语的学习后, Giyu 和家人一同讨论后逐步译成排湾语,为力求保留并唱出专属于原生部落的族语创作,使用大鸟部落特殊的发音与更口语的说法,重新赋予原本的词曲更多元的生命与文学性,并真正以音乐回应寻根的初衷。
制作团队早是多年来的音乐伙伴,包括曾获金曲奖最佳原住民专辑的制作人林志仁(高潮)担任专辑制作人;以及曾入围金曲、金音奖的吉他手/创作人刘哲麟(大伟)担任主要编曲,甚至邀请台东音乐创作人斯马里奥,以及 Giyu 的吉他老师 — 大竹研共同制作一曲,使整张专辑有更丰富的感受。
※曲目介绍:
1. 秋芒 tjuljaviya
2. 北大武山 kavulungan
3. 南迴之子
4. 枋寮
5. 结 vucun
6. 卑南溪之歌 senay ta veljeluan i puyuma(feat. 斯马里奥)
7. pasiwali
8. 还没体验过的哭泣
9. 常绿(feat. 大竹研)
10. 云就要翻过山 na secengeceng tua vena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