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飞龙,原名李海培,1925年出生于广州,祖籍鹤山龙口高坪村。从1945年开始,李飞龙在非凡响等剧团演出了《归来燕》、《情僧偷到潇湘馆》、《多情燕子归》、《胡不归》等剧目,崭露头角。2014年2月25日,李飞龙因病逝世,享年89岁。
早年经历
1938年,13岁的李飞龙因家贫而辍学,每天晚上到戏院门前看热闹。是年冬,大罗天粤剧团在乐善戏院演出《七虎渡金滩》。一个晚上,戏班急需一名小童跑龙套,班主到戏院门前选人,见到李飞龙生得眉精眼企,伶牙俐齿,当即把他带入戏院后台,在他脸上涂上胭脂红,腰间系上绸纱带,脚上穿上黑布鞋,前后不消一刻钟就让他出台跑龙套。当晚他得到的酬金是四毫。自此后,李飞龙在大罗天、月团圆、锦添花、日月星等剧团跑龙套整整三年。三年间,他常在后台认真观看演出,勤学苦练基本功。随后得白玉昆、仇非雄、何非凡等名艺人的悉心栽培,特别是何非凡的言传身教,李飞龙唱做念打日趋成熟。
个人作品
新中国成立后,李飞龙于1951年加入了广东农村粤剧团,并担任队长。一年后又被选入同属广东农村粤剧团的实验剧队。他与黎国荣、练玲珠、刘美卿等先后演出一批配合当时广东农村土地改革、宣传新婚姻法的剧目,如《九件衣》、《白毛女》、《罗汉钱》等,深受观众好评。其中《九件衣》参加中南区戏曲汇演获优秀奖。
1953年,李飞龙被选入广东粤剧团,由姜世续、路凌云等京派名家教授基本功,同时邀请京昆剧团名家马传菁作小生行当的业务培训,又得马师曾的指导。天资聪颖,勤奋好学的李飞龙艺术基础更加扎实,表演技巧更加精湛。1956年,粤剧大师马师曾对《搜书院》原剧精心构思,由杨子静、莫汝城、林仙根等名家编剧的《搜书院》终于出台。剧中人谢宝、翠莲、张逸民分别由马师曾、红线女、李飞龙饰演。是年四月初该剧在广州连演15晚,盛况空前,座无虚席,赢得满堂喝彩。4月23日至5月下旬,广东粤剧团赴北京演出《搜书院》,刘少奇、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在观看后给予高度赞扬。周恩来总理在昆曲《十五贯》座谈会上说:“粤剧也是受了批评以后奋斗出来的……1954年我看了粤剧,演得比较好,有很大进步。现在行家马师曾回来了,气象就不同了,更提高了”,并给粤剧以“南国红豆”的美誉。5月24日,周恩来总理为广东粤剧团题词:批判性地接受民族文化遗产,创造性地发展地方戏曲音乐,使祖国的文化艺术放出新的光彩。6月上旬,广东粤剧团赴上海演出《搜书院》,随即在上海将该剧改编成电影。
从1955年到1957年这三年间,李飞龙还与“马、红”合演了《昭君出塞》、《苦凤莺怜》、《红楼二尤》、《桂枝告状》等剧目。凭其丰神逸朗的扮相,柔润清亮的唱工,独创一格的演技赢得千万粤剧观众的欢迎。特别令人难忘的是1957年,波兰政府总理访华,刘少奇主席陪同到广州,观看了红线女、李飞龙主演的《昭君出塞》。演出结束后,刘少奇与陶铸在广州交际处(现广东迎宾馆)接见了李飞龙与红线女,并合影留念,每念及刘少奇笑容满面、和蔼可亲地与他握手的情景,李飞龙百感交集。
李飞龙,原名李海培,1925年出生于广州,祖籍鹤山龙口高坪村。从1945年开始,李飞龙在非凡响等剧团演出了《归来燕》、《情僧偷到潇湘馆》、《多情燕子归》、《胡不归》等剧目,崭露头角。2014年2月25日,李飞龙因病逝世,享年89岁。
早年经历
1938年,13岁的李飞龙因家贫而辍学,每天晚上到戏院门前看热闹。是年冬,大罗天粤剧团在乐善戏院演出《七虎渡金滩》。一个晚上,戏班急需一名小童跑龙套,班主到戏院门前选人,见到李飞龙生得眉精眼企,伶牙俐齿,当即把他带入戏院后台,在他脸上涂上胭脂红,腰间系上绸纱带,脚上穿上黑布鞋,前后不消一刻钟就让他出台跑龙套。当晚他得到的酬金是四毫。自此后,李飞龙在大罗天、月团圆、锦添花、日月星等剧团跑龙套整整三年。三年间,他常在后台认真观看演出,勤学苦练基本功。随后得白玉昆、仇非雄、何非凡等名艺人的悉心栽培,特别是何非凡的言传身教,李飞龙唱做念打日趋成熟。
个人作品
新中国成立后,李飞龙于1951年加入了广东农村粤剧团,并担任队长。一年后又被选入同属广东农村粤剧团的实验剧队。他与黎国荣、练玲珠、刘美卿等先后演出一批配合当时广东农村土地改革、宣传新婚姻法的剧目,如《九件衣》、《白毛女》、《罗汉钱》等,深受观众好评。其中《九件衣》参加中南区戏曲汇演获优秀奖。
1953年,李飞龙被选入广东粤剧团,由姜世续、路凌云等京派名家教授基本功,同时邀请京昆剧团名家马传菁作小生行当的业务培训,又得马师曾的指导。天资聪颖,勤奋好学的李飞龙艺术基础更加扎实,表演技巧更加精湛。1956年,粤剧大师马师曾对《搜书院》原剧精心构思,由杨子静、莫汝城、林仙根等名家编剧的《搜书院》终于出台。剧中人谢宝、翠莲、张逸民分别由马师曾、红线女、李飞龙饰演。是年四月初该剧在广州连演15晚,盛况空前,座无虚席,赢得满堂喝彩。4月23日至5月下旬,广东粤剧团赴北京演出《搜书院》,刘少奇、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在观看后给予高度赞扬。周恩来总理在昆曲《十五贯》座谈会上说:“粤剧也是受了批评以后奋斗出来的……1954年我看了粤剧,演得比较好,有很大进步。现在行家马师曾回来了,气象就不同了,更提高了”,并给粤剧以“南国红豆”的美誉。5月24日,周恩来总理为广东粤剧团题词:批判性地接受民族文化遗产,创造性地发展地方戏曲音乐,使祖国的文化艺术放出新的光彩。6月上旬,广东粤剧团赴上海演出《搜书院》,随即在上海将该剧改编成电影。
从1955年到1957年这三年间,李飞龙还与“马、红”合演了《昭君出塞》、《苦凤莺怜》、《红楼二尤》、《桂枝告状》等剧目。凭其丰神逸朗的扮相,柔润清亮的唱工,独创一格的演技赢得千万粤剧观众的欢迎。特别令人难忘的是1957年,波兰政府总理访华,刘少奇主席陪同到广州,观看了红线女、李飞龙主演的《昭君出塞》。演出结束后,刘少奇与陶铸在广州交际处(现广东迎宾馆)接见了李飞龙与红线女,并合影留念,每念及刘少奇笑容满面、和蔼可亲地与他握手的情景,李飞龙百感交集。